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文本的解读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结构、技巧、主旨等;有微观的,文本情润处,即是文本情丰意润、情理交融、蕴含技巧之处。情润处如地下一汪清泉,非苦力深挖,不能见其丽容;非竭力思索,不能尝其甘甜。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挖掘情润处的深层内涵,精妙价值,可以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透彻理解文本主旨;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还可以熟悉文本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精准的取舍,进而形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文本;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处处生花,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
一、抓文本情润词,探究人物内心世界
文本情润词,是文本的气穴处,点一穴则动全脉,窥一词则见全篇。文本情润词,是作者在文本中精心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这结点处情透纸背、力透纸背。解开结点,可见一幅心灵图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缕缕橙色的阳光摇曳丝丝清风,把性灵之歌吟唱。
《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情润词“剩”,把“我”那时那地的独特心境展示出来。与“四叔”没有共同语言,无倾诉对象,孤单、寂寞之情溢于言表;社会环境,辛亥革命冲破一些旧的牢笼,隐现一丝希望,“我”回到鲁镇,发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慨叹,“我”与环境格格不入,陷入清醒的痛苦之中,成了社会的“零余人”,“我”便“剩”在书房里了,这一“剩”字,活脱脱地刻画出“我”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矛盾痛苦的精神之伤,仿佛看到“我”在“四叔”书房彷徨、挣扎之影,仿佛听到“我”在“四叔”书房竭力呐喊之声。
苏轼《定风波》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情润词“归”,意蕴丰厚,玩味无穷。归,回家,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在本首词中,这一“归”字,直指词旨,集中展示苏轼的精神世界,面对自然的阳光、风雨,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作者处之泰然、淡然,名利得失如空中浮云,过眼云烟。作者心如止水,宁静平和,空明澄碧。这是经历了众多风雨和挫折后历练出的旷达与超然的境界。“归去”,这是作者心灵的呼唤,灵魂的高歌,是作者几十年人生风风雨雨的顿悟,回到心灵的故乡,精神的乐土,洗净人生的铅华与繁重,滤净浮躁与不安,融入空灵与圣洁,心享无边的澄澈与蔚蓝。
文本情润词,描绘出的是包孕之状,展示出的是灵动之态,须用心深读,竭力思索,方可触摸人物心跳之处,欣赏人物精彩绝伦的内心世界。
二、抓文本情润句,品鉴文本芳华
文本情润句,是文本精血的贮藏处,是文本情理的集结处、回旋处,如滔滔江水遇到拐弯处,“卷起千堆雪”。文本情润句,是作者长久思索的灵感火花,是作者人生经历沉淀出的智慧结晶。深读情润句,浸润文本情理,采集文本精华。
柳永《雨霖铃》中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乃本词情润句,情深意切,文笔精华。可以这么说,此句写尽天下离人愁苦。柳永与情人在长亭一别,心情感伤,情绪低落,内心愁苦其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日一别,从此孤身一人,流落他乡,前途未卜,内心愁苦其二;“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君别离后,即使有各种甜蜜事,谁是吾知音?谁会静听吾心曲?谁能理解吾衷肠?内心愁苦之三;“今宵酒醒何处”,借酒浇愁愁更愁,作者内心的愁苦借醉酒来麻木,只愿长醉不愿醒,醒后是更清醒的、更刻骨铭心的痛,但酒是终究要醒的,主客观的矛盾交织于心,更加重内心愁苦,内心愁苦之四;“屋漏偏遇连夜雨”,接下来的诗句更是让诗人愁不堪言,“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写尽人间愁苦。诗人带着愁绪念想未来:柳岸,此乃“折柳送别”的地方,想起心中的人儿,悲从中来;晓风拂面,一丝丝清冷浸透肌肤,内心的愁苦如火苗般疯狂的燃烧;一弯残月,高挂天空,月钩如针刺般勾住离人的心,残缺的月,如残缺的心,孤独、失落又怅惘,茫茫人世,何处是归宿。杨柳岸,一弯残月,晓风习习,三个意象,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离人内心极度愁苦之情。此乃内心愁苦之五。层层剖析,仿佛启开诗人层层心幕,见到一个自然的、真实的、内心受着愁苦煎熬的离人。真可谓“洞悉情润句,撬开诗人心”。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润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同为“沦落人”,他们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同呢?所居环境相同:琵琶女独守空船,诗人“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居住环境恶劣;所处境遇相同:诗人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女被丈夫抛弃,流落他乡。一官场落泊,一情场失意,境遇逼人。所怀心绪相同:诗人政治上失意,琵琶女婚姻破裂,二人同为失落、苦闷、抑郁的心境。所述情思的方式大同小异,诗人用诗歌倾诉衷肠,琵琶女用音乐传递情感,同为艺术手段。诗歌天然融入音乐,音乐自然走进诗人心中。二人相见恨晚,互诉衷肠,灵魂碰撞,情感共鸣,心与心交融,合谱凄婉心曲,共唱忧伤悲歌,天衣无缝。情到深处即是理,情润句下半句更让人叫绝,“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然同为“沦落人”,同样的情思,同样的心迹,同样的悲欢离合,相逢是种缘,相逢是首歌,相逢是人世间命里美丽的巧合;何必要去相知,何必要去理解;保持一种距离,保持一份怀想;相互期盼,相互祝福;这是生存的一种洒脱,这是生命的一种境界。
抓住情润句,抓住诗人心,理解文本魂。文学作品怎一个“情”字了得,文本情润处即文本文眼、诗眼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捉之而深思之,体悟其内蕴,深读其美丽。如此深究,何事而不为?
一、抓文本情润词,探究人物内心世界
文本情润词,是文本的气穴处,点一穴则动全脉,窥一词则见全篇。文本情润词,是作者在文本中精心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这结点处情透纸背、力透纸背。解开结点,可见一幅心灵图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缕缕橙色的阳光摇曳丝丝清风,把性灵之歌吟唱。
《祝福》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情润词“剩”,把“我”那时那地的独特心境展示出来。与“四叔”没有共同语言,无倾诉对象,孤单、寂寞之情溢于言表;社会环境,辛亥革命冲破一些旧的牢笼,隐现一丝希望,“我”回到鲁镇,发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慨叹,“我”与环境格格不入,陷入清醒的痛苦之中,成了社会的“零余人”,“我”便“剩”在书房里了,这一“剩”字,活脱脱地刻画出“我”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矛盾痛苦的精神之伤,仿佛看到“我”在“四叔”书房彷徨、挣扎之影,仿佛听到“我”在“四叔”书房竭力呐喊之声。
苏轼《定风波》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情润词“归”,意蕴丰厚,玩味无穷。归,回家,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在本首词中,这一“归”字,直指词旨,集中展示苏轼的精神世界,面对自然的阳光、风雨,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作者处之泰然、淡然,名利得失如空中浮云,过眼云烟。作者心如止水,宁静平和,空明澄碧。这是经历了众多风雨和挫折后历练出的旷达与超然的境界。“归去”,这是作者心灵的呼唤,灵魂的高歌,是作者几十年人生风风雨雨的顿悟,回到心灵的故乡,精神的乐土,洗净人生的铅华与繁重,滤净浮躁与不安,融入空灵与圣洁,心享无边的澄澈与蔚蓝。
文本情润词,描绘出的是包孕之状,展示出的是灵动之态,须用心深读,竭力思索,方可触摸人物心跳之处,欣赏人物精彩绝伦的内心世界。
二、抓文本情润句,品鉴文本芳华
文本情润句,是文本精血的贮藏处,是文本情理的集结处、回旋处,如滔滔江水遇到拐弯处,“卷起千堆雪”。文本情润句,是作者长久思索的灵感火花,是作者人生经历沉淀出的智慧结晶。深读情润句,浸润文本情理,采集文本精华。
柳永《雨霖铃》中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乃本词情润句,情深意切,文笔精华。可以这么说,此句写尽天下离人愁苦。柳永与情人在长亭一别,心情感伤,情绪低落,内心愁苦其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日一别,从此孤身一人,流落他乡,前途未卜,内心愁苦其二;“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君别离后,即使有各种甜蜜事,谁是吾知音?谁会静听吾心曲?谁能理解吾衷肠?内心愁苦之三;“今宵酒醒何处”,借酒浇愁愁更愁,作者内心的愁苦借醉酒来麻木,只愿长醉不愿醒,醒后是更清醒的、更刻骨铭心的痛,但酒是终究要醒的,主客观的矛盾交织于心,更加重内心愁苦,内心愁苦之四;“屋漏偏遇连夜雨”,接下来的诗句更是让诗人愁不堪言,“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写尽人间愁苦。诗人带着愁绪念想未来:柳岸,此乃“折柳送别”的地方,想起心中的人儿,悲从中来;晓风拂面,一丝丝清冷浸透肌肤,内心的愁苦如火苗般疯狂的燃烧;一弯残月,高挂天空,月钩如针刺般勾住离人的心,残缺的月,如残缺的心,孤独、失落又怅惘,茫茫人世,何处是归宿。杨柳岸,一弯残月,晓风习习,三个意象,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离人内心极度愁苦之情。此乃内心愁苦之五。层层剖析,仿佛启开诗人层层心幕,见到一个自然的、真实的、内心受着愁苦煎熬的离人。真可谓“洞悉情润句,撬开诗人心”。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润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同为“沦落人”,他们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同呢?所居环境相同:琵琶女独守空船,诗人“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居住环境恶劣;所处境遇相同:诗人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女被丈夫抛弃,流落他乡。一官场落泊,一情场失意,境遇逼人。所怀心绪相同:诗人政治上失意,琵琶女婚姻破裂,二人同为失落、苦闷、抑郁的心境。所述情思的方式大同小异,诗人用诗歌倾诉衷肠,琵琶女用音乐传递情感,同为艺术手段。诗歌天然融入音乐,音乐自然走进诗人心中。二人相见恨晚,互诉衷肠,灵魂碰撞,情感共鸣,心与心交融,合谱凄婉心曲,共唱忧伤悲歌,天衣无缝。情到深处即是理,情润句下半句更让人叫绝,“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然同为“沦落人”,同样的情思,同样的心迹,同样的悲欢离合,相逢是种缘,相逢是首歌,相逢是人世间命里美丽的巧合;何必要去相知,何必要去理解;保持一种距离,保持一份怀想;相互期盼,相互祝福;这是生存的一种洒脱,这是生命的一种境界。
抓住情润句,抓住诗人心,理解文本魂。文学作品怎一个“情”字了得,文本情润处即文本文眼、诗眼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捉之而深思之,体悟其内蕴,深读其美丽。如此深究,何事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