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错点判断改错

来源 :中学生理科应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a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易错点辨析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培养禽流感病毒)、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等。
  (2)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不是多样性)。
  (3)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4)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5)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糖蛋白(识别功能,如受体等),载体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6)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7)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实例:克隆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8)线粒体、叶绿体内的DNA也能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但是仍受细胞核内基因的控制。
  (9)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由受精卵分裂过来的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而转录出的RNA不完全相同,所翻译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10)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无色透明,如何调节光线?(光线调暗:缩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
  (11)分泌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胞吐),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12)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均有水参与反应。
  (13)ATP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14)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如:蓝藻)。(15)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
  (16)需要熟悉的蛋白质:生长激素、抗体(如凝集素、抗毒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血红蛋白、糖被、受体、单克隆抗体、各种消化酶、部分激素。
  2. 判断改错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
  (5)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中都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
  (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
  (9)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
  (10)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
  (1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某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一定是死细胞。( )
  (12)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
  (13)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
  (14)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据此,是否有[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依据。( )
  (1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2的产生,但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乙醇。( )
  (16)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
  (17)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
  (18)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
  (19)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2与能量。( )
  (2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DNA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DNA数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
  (21)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
  (22)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
  (23)某一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如果有一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别为A与a,则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24)某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
  (25)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
  (26)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
  (27)对于呼吸作用来说,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
  (28)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
  (29)利用U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当管的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U形管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
  (3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
  (31)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
  (32)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
  (33)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衰老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
  (34)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该原生质体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3. 参考答案
  (1)(×)改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如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2)(×)改正:蓝藻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而水绵、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真核生物。
  (3)(√)
  (4)(×)改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5)(√)(6)(√)(7)(√)
  (8)(×)改正: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9)(×)改正: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具有生物膜结构,但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10)(√)
  (11)(×)改正: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某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该细胞不一定是死细胞,如是动物细胞、尚未形成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等。
  (12)(×)改正: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可不一定相同,如在最适温度的左右两侧。
  (13)(√)
  (14)(×)改正: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但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有[H]产生,用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15)(√)
  (16)(×)改正: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17)(×)改正: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18)(×)改正: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都体现的是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净光合作用的强度+呼吸作用的强度。
  (19)(×)改正: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2,但不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20)(√)
  (21)(×)改正:赤道板是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的一个平面,没有具体结构,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有具体结构,高尔基体参与其形成。
  (22)(√)(23)(√)(24)(√)
  (25)(×)改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同于细胞坏死,与细胞生存环境的恶化无关。
  (26)(×)改正: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细胞发育的全能性不等同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7)(√)
  (28)(×)改正: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的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协助扩散。
  (29)(×)改正:利用U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当管的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液面高的一侧溶液的浓度大于液面低的一侧溶液的浓度,因为高出的液柱会产生静水压。
  (30)(×)改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1)(√)(32)(√)(33)(√)
  (34)(×)改正: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该原生质体如同动物细胞一样发生皱缩,但由于不具备细胞壁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备注:“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点判断改错50例”已发在《中学生理科应试》2014.8期, “高中生物(选修3)易错点判断改错”已发在《中学生理科应试》2014.9期,特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张卓鹏,男,1970年4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南通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十佳高中教师。
  邮 编:226321 电子邮箱:zhangzhuopeng1970@163.com
  联系电话:13584649486(手机)、0513-86418262(办公室)
其他文献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若按常规思路寻求突破,往往非常棘手,甚至一时受阻,这时若调整思维方式,考察题目中有关数学式子的结构特征,尝试构造一个或多个“辅助元”来替代原来的“元”,这样做,可以减少变元的个数,降低变元的次数,化简表达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原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新问题,而且有效地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具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解答功效.本文结合实例介绍构造“辅助元”解题的十种策略,供大家参考
期刊
高中化学中的守恒关系,是化学解题中一种常用的技巧,在各类试题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也是学生面对的难点.特别是电荷守恒,学生知其概念而应用中常常想不到或无从下手,导致做题时耗时且常常出错.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电荷守恒关系,就会变成非常好用的“法宝”,活跃学生思维并缩短学生解题时间.本文针对“电荷守恒”法在高中化学各类题型中的各种应用,阐述几点总结与思考,以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期刊
每年高考,总有不少考生自估得分高于最后实际得分,由于选择题评分不会有出入,剩下就是非选择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算题解答不规范导致失分.这里,我们不妨学学乡里婆婆卖鸡蛋的做法:就是“一把一把”数来,有条不紊交予买方,清楚明白不出错误,俗称“188”规则.物理计算题的解答,也有个“188” 规则.  一、1个答题模板  在过去高考试卷上,物理计算题解答有明确要求:“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期刊
本题构思新颖,设计简洁,主要考查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基本解决策略,常见解法是利用函数思想来变形与把握,其间运用到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一道入口较宽,方法多样,同时又能很好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好题目,下面从不同角度来剖析本题,供读后参考.
期刊
曲线图题的难点是如何把曲线图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曲线图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用生物学语言准确描述.要想突破这个难点,最关键的是理解曲线图的点和形.点就是图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未来动态.  一、酶及其特性  在反应前后酶本身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上的改变,因而只要很少量的酶就可催化大量的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酶具有高效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
期刊
热学虽不是物理学的主干知识,但多数省份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有的是一个选项题,更多是一个选项题外还有一道简单的出现计算题;从2014年的各地热学试题看,重点考查以下三个方面.  1.考查分子动理论和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布朗运动的理解以及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均以选项题形式出现,有的综合性较,常常涉及到多个知识点.  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期刊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解题的成败。近年来,各类高考试题迷惑性因素越来越多,若不认真审题,一解便错。因此,正确审题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本文以必修2《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中的易错题为例,进行正常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几种情况总结分析。  1、注意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  例1、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明显地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 (
期刊
2015年上海高考数学题试图克服遇到题目就模式化的弊病,试题中既要求数学的双基运用能力又增强了一定的思维量.试图鼓励学生要有想法,要敢于尝试,可以说较之以往的考题有所创新和突破.  本文例举几道题,对考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理解.  一、关注分析与联想  题1 (理科卷第13题)已知函数f(x)=sinx.若存在x1,x2,…,xm满足0≤x1
期刊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从近三年新课标化学卷实验试题分析,不难发现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多要求。本文通过对2010年高考实验试题部分探究点的分析,从中找出一般规律:  一、以物质性质为探究点,考查实验现象描述、物质性质判
期刊
新课标下,以创新为背景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集合虽然学起来很容易,但如果换换面孔,改改说法,学生有时却不知所措.本文主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对考生理解问题、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下面分类进行研究.  1.集合定义的创新  创新集合新定义问题是通过重新定义相应的集合,对集合的知识加以深入地创新,结合原有集合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数学知识,来解决新定义的集合创新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