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从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及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等方面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加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 生理学 实验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03-01
1、教学方法
1.1 单独设置实验课且进行独立评分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为一门课,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且考核方式大多为笔试,试题中涉及实验内容的很少,甚至有的试题中不涉及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分。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将实验课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后,教师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自己只是带带实验,学生对本门课程学得如何及成绩怎样主要与理论课教学有关,从而有了强烈的、明确的责任感,学生也比过去更重视实验课,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1.2 实验内容
师范院校普遍使用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是类似张志良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本教材共包括91个实验项目,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课时安排大多为60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教材,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同时增设一些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项目。这样学生除能通过实验指导上的验证性实验获得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外,还可通过研究性实验充分发展其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具体的实验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2学时);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2学时);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2学时);植物灰分常量元素分析(3学时);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2学时);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3学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真核生物钙调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法(4学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2学时);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2学时);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3学时);吲哚乙酸的生物鉴定(3学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赤霉素对a一淀粉酶的诱导彤成(2学时);脱落酸的放射免测测定(3学时);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3学时);植物组织培养(6学时);研究性实验:植物光周期诱导的实验设计和观察(6学时);设计实验,观察某种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6学时)。
1.3 实验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植物生理实验课时少、内容多,实验一般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条件下,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消除上述现象,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改革。
1.3.1 预习。要求学生在具体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过程,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3.2 准备实验。植物生理学的许多实验需准备大量的药品、试剂和器材等。这一过程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不仅消除了学生一贯依赖教师的心理,而且增加了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还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工作的一般程序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3讲授。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讲解方式,将启发、提问、讨论等有机地运用于讲授过程中。如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不是将其“和盘托出”地告诉学生,而是从实验原理及试剂的特性或所测指标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理解进而得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中有许多实验均涉及到标准曲线的制作,而是否能透彻理解标准曲线的制作过程及其浓度与吸光值的正确对应关系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至关重要,我们运用设疑一回答一分析相互交替进行的方式讲授后,使得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1.3.4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规技术。研究性实验的具体操怍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操怍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进行独立科学工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5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这是实验全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2.1 考核的内容
实验课的考核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有:
2.1.1实验原理的表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阐明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设计原理等。
2.1.2 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步骤,其编排要科学有序。
2.1.3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的操作要规范熟练,观察现象要科学,实验记录要正确等。
2.1.4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学生能从观察到的现象、结果中导出正确的结论。
2.2考核的方式
2.2.1 面试:教师编好若干有关实验操作的试题,并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用具、由学生抽签进行考核。主要考查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常规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对实验的关键性操作的领悟程度。
2.2.2 笔试:由教师将考核的内容编成试题,组成书面试卷,由学生进行笔答。笔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 考查:即經常进行的检查。考查的内容很多,如每次的实验报告,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上课态度,值日情况等。
2.3评定方法:为了使实验成绩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情况,采用如下评定方法:以百分制记分法,其中面试占总成绩的40%,笔试占40%,考查占20%。
参考文献:
[1]万华芳,《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实验探讨,2013.01.104
[2]王若仲,《实验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10.12.109
【关键词】植物 生理学 实验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03-01
1、教学方法
1.1 单独设置实验课且进行独立评分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为一门课,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且考核方式大多为笔试,试题中涉及实验内容的很少,甚至有的试题中不涉及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分。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将实验课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后,教师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自己只是带带实验,学生对本门课程学得如何及成绩怎样主要与理论课教学有关,从而有了强烈的、明确的责任感,学生也比过去更重视实验课,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1.2 实验内容
师范院校普遍使用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是类似张志良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本教材共包括91个实验项目,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课时安排大多为60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教材,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同时增设一些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项目。这样学生除能通过实验指导上的验证性实验获得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外,还可通过研究性实验充分发展其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具体的实验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2学时);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2学时);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2学时);植物灰分常量元素分析(3学时);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2学时);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3学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真核生物钙调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法(4学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2学时);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2学时);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3学时);吲哚乙酸的生物鉴定(3学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赤霉素对a一淀粉酶的诱导彤成(2学时);脱落酸的放射免测测定(3学时);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3学时);植物组织培养(6学时);研究性实验:植物光周期诱导的实验设计和观察(6学时);设计实验,观察某种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6学时)。
1.3 实验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植物生理实验课时少、内容多,实验一般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条件下,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消除上述现象,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改革。
1.3.1 预习。要求学生在具体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过程,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3.2 准备实验。植物生理学的许多实验需准备大量的药品、试剂和器材等。这一过程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不仅消除了学生一贯依赖教师的心理,而且增加了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还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工作的一般程序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3讲授。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讲解方式,将启发、提问、讨论等有机地运用于讲授过程中。如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不是将其“和盘托出”地告诉学生,而是从实验原理及试剂的特性或所测指标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理解进而得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中有许多实验均涉及到标准曲线的制作,而是否能透彻理解标准曲线的制作过程及其浓度与吸光值的正确对应关系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至关重要,我们运用设疑一回答一分析相互交替进行的方式讲授后,使得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1.3.4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规技术。研究性实验的具体操怍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操怍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进行独立科学工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5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这是实验全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2.1 考核的内容
实验课的考核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有:
2.1.1实验原理的表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阐明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设计原理等。
2.1.2 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步骤,其编排要科学有序。
2.1.3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的操作要规范熟练,观察现象要科学,实验记录要正确等。
2.1.4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学生能从观察到的现象、结果中导出正确的结论。
2.2考核的方式
2.2.1 面试:教师编好若干有关实验操作的试题,并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用具、由学生抽签进行考核。主要考查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常规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对实验的关键性操作的领悟程度。
2.2.2 笔试:由教师将考核的内容编成试题,组成书面试卷,由学生进行笔答。笔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 考查:即經常进行的检查。考查的内容很多,如每次的实验报告,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上课态度,值日情况等。
2.3评定方法:为了使实验成绩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情况,采用如下评定方法:以百分制记分法,其中面试占总成绩的40%,笔试占40%,考查占20%。
参考文献:
[1]万华芳,《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实验探讨,2013.01.104
[2]王若仲,《实验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10.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