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后,每个学科都纷纷提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除了高效的课堂建设,作业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良好的作业设计,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并可能引发他们对学习的进一步探寻。而“轻负担、高效率”也是作业设计中一直贯彻的原则和目标。本文即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谈谈如何针对初中数学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35-01
数学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或者针对其中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培养和形成的综合性能力,也是对该学科知识的总体认知,和认知活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和观念、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业是教学的补充,也是检验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首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指导,根据其要求来设计,尽可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现象出现。
1.注重基础
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该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基础内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可能充分、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问题,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進行作业设计时,需重视这一问题,作业中需保证基础知识方面习题所占比例,根据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设计具体的基础知识题目,不仅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还有助于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主动性。
2.注重分层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学习的水平处于不同层次。若教师的教学过于统一化,忽视了不同学生的水平层次,则可能造成成绩差的学生缺乏信心,成绩好的学生又认为内容太过简单。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设计能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课后习题。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量力而行的完成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挑战高于自己层次的习题,每成功完成一次高于自己层次的作业都能让学生增长数学学习的信心,不知不觉中提高数学能力。除了针对不同学生设置的层次,教师还需在作业中区分重难点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要安排较大的比重,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逐步消化所学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是否能主动对于该学科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注重这一点,适当布置一些探究类型习题。像这类习题一般会偏难,而且解题思路并不唯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组内学生有不同分工,由每组学生共同选出一名学生负责专门在课堂上汇报,最后由教师对此作出点评和分析。
4.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型的作业,往往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式,也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思维,可以帮助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原理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创新意识。如因式分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相关题目,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相关公式的运用,还能让学生加强对多项式结构特征的认知。并且,这一类作业如果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协作共享,则能进一步开拓思维,巩固知识。
5.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紧密联系生活,突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如百分率的学习,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促销情境等,让学生对习题增加一分亲切感和熟悉感,解题时也能更放松。同时,大量与生活相关的习题,也能让学生更加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更愿意去主动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熟练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牢故基础,加强探究,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22):45-46.
[2]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21-22.
[3]黄崇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教学核心素养[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7(8):92-93.
[4]陈桂.例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9):75-76.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35-01
数学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或者针对其中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培养和形成的综合性能力,也是对该学科知识的总体认知,和认知活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和观念、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业是教学的补充,也是检验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首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指导,根据其要求来设计,尽可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现象出现。
1.注重基础
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该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基础内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可能充分、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问题,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進行作业设计时,需重视这一问题,作业中需保证基础知识方面习题所占比例,根据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设计具体的基础知识题目,不仅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还有助于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主动性。
2.注重分层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学习的水平处于不同层次。若教师的教学过于统一化,忽视了不同学生的水平层次,则可能造成成绩差的学生缺乏信心,成绩好的学生又认为内容太过简单。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设计能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课后习题。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量力而行的完成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挑战高于自己层次的习题,每成功完成一次高于自己层次的作业都能让学生增长数学学习的信心,不知不觉中提高数学能力。除了针对不同学生设置的层次,教师还需在作业中区分重难点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要安排较大的比重,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逐步消化所学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是否能主动对于该学科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注重这一点,适当布置一些探究类型习题。像这类习题一般会偏难,而且解题思路并不唯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组内学生有不同分工,由每组学生共同选出一名学生负责专门在课堂上汇报,最后由教师对此作出点评和分析。
4.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型的作业,往往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式,也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思维,可以帮助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原理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创新意识。如因式分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相关题目,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相关公式的运用,还能让学生加强对多项式结构特征的认知。并且,这一类作业如果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协作共享,则能进一步开拓思维,巩固知识。
5.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紧密联系生活,突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如百分率的学习,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促销情境等,让学生对习题增加一分亲切感和熟悉感,解题时也能更放松。同时,大量与生活相关的习题,也能让学生更加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更愿意去主动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熟练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牢故基础,加强探究,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22):45-46.
[2]林志明,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21-22.
[3]黄崇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教学核心素养[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7(8):92-93.
[4]陈桂.例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