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区块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区块已进入双高期,断块存在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层间矛盾比较突出,层间动用程度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研究,从开采特征上分析了区块的开发特点,进而评价了开发效果,指导区块下步开发。
[关键词]挖潜、开采特征、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95-01
前言
锦2-6-9块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西斜坡带南部,为一北东—南西走向的断块构造,构造面积9.0km2,开发目的层主要为兴隆台油层。该块1979年投入开发,上报含油面积0.8km2,石油地质储量148×104t。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区块已进入双高期,采出程度已达41.50%。含水高达94.72%。断块钻遇总井109口,目前仅有油井4口,开井1口,日产液28.8t/d,日产油2.1t/d,水井总井2口,开井1口,日注水平77m3/d。
1、开采特征
1.1油井开采特点
通过研究区块8口油井的生产井史资料,总结这些油井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⑴油井投产初期产量较高,具有一定自喷能力,产量递减快
兴隆台油层总体上物性较好,油井投产后产量较高,统计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43 t/d,平均采油指数4.1t/d﹒MPa。其中有4口井自喷,其中7-9井和8-9井自喷期在30个月以上,自喷期累积产油13.1552×104t。油井投產后产量递减快,平均单井月递减律4.1%。
⑵受储层沉积环境影响,油井单井产量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大
平面上,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大的区域油井产能高,反之则低。产量最高的井8-9井累产油21.1万吨,含油砂体主要处于分流河道微相,物性较好;同时期投产的低部位井8-11上累产油仅2.9675,含油砂体大部分处于分流河道间,物性较差。两口井累产油相差了7.1倍。
纵向上,油气层主要发育在兴Ⅰ和兴Ⅱ油层组,Ⅲ油层组较少。构造高部位油井主要出油层位为Ⅰ油层组,如8-008井、8-9井、9-09井等,其中8-9井累产油21.1031万吨中Ⅰ油层组产油15.5万吨。构造低部位井主要出油层位为Ⅱ、Ⅱ油层组,如8-11井和9-211、9-311。
⑶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
区块地下原油粘度低,油水粘度比小,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统计无水采油期生产情况,有4口井初期不含水,其中8-9井无水采油期24个月,7-9井无水采油期2 1个月,8-11上无水采油期仅为4个月,无水期初期采油指数为3~8t/(d.MPa.m),无水期累积产油量6.71万吨,占这些井累计产油的21%。
1.2 注水井注水特点
⑴单井累计注入量高
区块4口注水井,累积注水量为320.9833×104 m3。其中8-11上 井累计注水达到132.3903×104 m3,占累计注入量的41%,投注较晚的7-9井累注量最少,但也达到了50.2288×104 m3。
⑵纵向上,Ⅰ油层组累计注水量大于Ⅱ油组
研究区4口注水井投注后均采取分层注水方式注水,从纵向注水层位对应关系及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综合统计,4口注水井所注的320.9833×104 m3水中有53.1%注入到Ⅰ油层组,47.9%注入Ⅱ油组。
2、开发效果评价
锦2-8-008块从1979年投入开发,并于同年实施注水,共投入注水井4口,累积注水320.9833×104 m3,通过开展分层注水,断块油井产量较高,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采收率分析
(1)水驱特征曲线-张金庆水驱曲线
根据张庆金经验公式预测水驱采收率为49.6%。
(3)俞启泰水驱曲线
俞启泰水驱曲线适合任何原油粘度和类型的水驱油藏
预测水驱采收率为48.9%。
利用以上两种方法预测锦2-8-008块水驱最终采收率值为49.25%。
2.2 综合含水分析
(1)综合含水率分析
根据童宪章曲线图版可见,综合含水变化不稳定,水驱采收率随着综合含水的上升而逐渐增加。
(2)耗水量大小评价
开发效果的好坏与耗水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耗水量大,说明开发效果差,反之,开发效果好。
在标准图版中可以看出,实际耗水量均大于理论值,表明按照目前开发耗水量过大,因此下一步应该通过堵水和降低电潜泵或大泵排液量,降低断块耗水量,改善断块开发效果。
2.3水驱动用储量大小评价
根据锦2-8-008块实际开发数据可做出水驱特征曲线(图7-7)显示,曲线明显出现三条直线段。到1982年水驱动用储量为19.4×104 t,占总储量的19.4%;到1993年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到48.12×104 t,占总储量的48%;目前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到101×104 t,占总储量的101%。因此断块水驱储量动用较高。
3、结论
(1)断块油井投产初期产量较高,具有一定自喷能力,产量递减快;受储层沉积环境影响,油井单井产量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大;同时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
(2)断块采收率较高,综合含水控制较好,达到了较高的开发水平。
作者简介
罗鹏飞(1979.12-),男,汉族,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关键词]挖潜、开采特征、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395-01
前言
锦2-6-9块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西斜坡带南部,为一北东—南西走向的断块构造,构造面积9.0km2,开发目的层主要为兴隆台油层。该块1979年投入开发,上报含油面积0.8km2,石油地质储量148×104t。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区块已进入双高期,采出程度已达41.50%。含水高达94.72%。断块钻遇总井109口,目前仅有油井4口,开井1口,日产液28.8t/d,日产油2.1t/d,水井总井2口,开井1口,日注水平77m3/d。
1、开采特征
1.1油井开采特点
通过研究区块8口油井的生产井史资料,总结这些油井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⑴油井投产初期产量较高,具有一定自喷能力,产量递减快
兴隆台油层总体上物性较好,油井投产后产量较高,统计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43 t/d,平均采油指数4.1t/d﹒MPa。其中有4口井自喷,其中7-9井和8-9井自喷期在30个月以上,自喷期累积产油13.1552×104t。油井投產后产量递减快,平均单井月递减律4.1%。
⑵受储层沉积环境影响,油井单井产量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大
平面上,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大的区域油井产能高,反之则低。产量最高的井8-9井累产油21.1万吨,含油砂体主要处于分流河道微相,物性较好;同时期投产的低部位井8-11上累产油仅2.9675,含油砂体大部分处于分流河道间,物性较差。两口井累产油相差了7.1倍。
纵向上,油气层主要发育在兴Ⅰ和兴Ⅱ油层组,Ⅲ油层组较少。构造高部位油井主要出油层位为Ⅰ油层组,如8-008井、8-9井、9-09井等,其中8-9井累产油21.1031万吨中Ⅰ油层组产油15.5万吨。构造低部位井主要出油层位为Ⅱ、Ⅱ油层组,如8-11井和9-211、9-311。
⑶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
区块地下原油粘度低,油水粘度比小,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统计无水采油期生产情况,有4口井初期不含水,其中8-9井无水采油期24个月,7-9井无水采油期2 1个月,8-11上无水采油期仅为4个月,无水期初期采油指数为3~8t/(d.MPa.m),无水期累积产油量6.71万吨,占这些井累计产油的21%。
1.2 注水井注水特点
⑴单井累计注入量高
区块4口注水井,累积注水量为320.9833×104 m3。其中8-11上 井累计注水达到132.3903×104 m3,占累计注入量的41%,投注较晚的7-9井累注量最少,但也达到了50.2288×104 m3。
⑵纵向上,Ⅰ油层组累计注水量大于Ⅱ油组
研究区4口注水井投注后均采取分层注水方式注水,从纵向注水层位对应关系及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综合统计,4口注水井所注的320.9833×104 m3水中有53.1%注入到Ⅰ油层组,47.9%注入Ⅱ油组。
2、开发效果评价
锦2-8-008块从1979年投入开发,并于同年实施注水,共投入注水井4口,累积注水320.9833×104 m3,通过开展分层注水,断块油井产量较高,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采收率分析
(1)水驱特征曲线-张金庆水驱曲线
根据张庆金经验公式预测水驱采收率为49.6%。
(3)俞启泰水驱曲线
俞启泰水驱曲线适合任何原油粘度和类型的水驱油藏
预测水驱采收率为48.9%。
利用以上两种方法预测锦2-8-008块水驱最终采收率值为49.25%。
2.2 综合含水分析
(1)综合含水率分析
根据童宪章曲线图版可见,综合含水变化不稳定,水驱采收率随着综合含水的上升而逐渐增加。
(2)耗水量大小评价
开发效果的好坏与耗水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耗水量大,说明开发效果差,反之,开发效果好。
在标准图版中可以看出,实际耗水量均大于理论值,表明按照目前开发耗水量过大,因此下一步应该通过堵水和降低电潜泵或大泵排液量,降低断块耗水量,改善断块开发效果。
2.3水驱动用储量大小评价
根据锦2-8-008块实际开发数据可做出水驱特征曲线(图7-7)显示,曲线明显出现三条直线段。到1982年水驱动用储量为19.4×104 t,占总储量的19.4%;到1993年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到48.12×104 t,占总储量的48%;目前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到101×104 t,占总储量的101%。因此断块水驱储量动用较高。
3、结论
(1)断块油井投产初期产量较高,具有一定自喷能力,产量递减快;受储层沉积环境影响,油井单井产量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大;同时水线推进速度快,无水期采收率低。
(2)断块采收率较高,综合含水控制较好,达到了较高的开发水平。
作者简介
罗鹏飞(1979.12-),男,汉族,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