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而网络教研平台具有高效性、开放性、互动性,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教师专业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经历着猛烈的冲击。传统的集中式教研因其活动次数少、时间安排紧、教研内容杂、教师互动不足,早已显得力不从心。引导教师主动、高效、持久地投入到新课改之中,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而网络教研平台具有高效性、开放性、互动性,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2015年9月,我区正式启动网络教研工作,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了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 改变状态,交流互动
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是被动参与者角色,教研成果是单次单向输出,由于缺少互动,成效降低。而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使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间断式”演变成与教学同步进行的不间断的“流水式”,能深入思考,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研究形式的单一性,真正改变教师研究行为。
在网络上,教研不单单研究宏观的课堂,更多的是研究课堂的微观方面,如教学细节的研究,实现了教师之间不受限制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扰通过网络与同行研讨,汇聚众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一人有问,八方献策”,利用群体驱动、同行互助,以更全面的视角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在某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就把教学中碰到的学生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较差的困惑在教研论坛中发帖,得到了对同类问题有经历、有研究的老师针对性地帮助。
二、 传承创新,拓展教研
我们在网络教研活动中,定期公布网络教研的相关情况,并把网络教研中的亮点与值得探讨的问题提炼出来,组织大家再次讨论,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校本论坛,要求教师在讲座中渗透其中的内容。通过这样螺旋式循序渐进的教研模式,实现了交流最大化和分享最大化的目的。
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传统的面对面相比,教师更敢于表达,更加平等,更能唤醒他们的专业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参与,拓展教研。
三、 创建平台,促进教研
1. 构建线上集体备课平台
传统的集体备课因为备课资料载体的唯一性(纸质稿),修改痕迹去除困难等,导致修改过程耗时长,而且容易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修改本身,而丧失再创造的灵感和创意。同时,要实现集体讨论,还必须时间和空间一致,也就是要在同一时段将教师们集中于一个物理场所进行。
构建在线集体备课平台,因为修改的难度大幅降低,也就可以大幅节省时间,提高时效,将教师从繁琐低级的劳动解放出来,提升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网络的便捷突破了空间限制,让集体备课的实现在同一时间不再需要集中于同一物理场所,每个参与的教师,只需要通过账号,都可以来讨论、修改教案。個性思维和集体思维得以有机结合,提高备课的成效,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2. 构建线上科研交流平台
传统的科研,缺少交流,因为线下交流要求时间和空间一致,所以不易进行,如果通过书本为媒介进行交流,那么就达不到实时的交流,只是一种过去式交流,而且只是书本作者的单向输出式交流,不能及时互动交流,更不用说多方同时交流。
线上科研交流平台因为网络突破空间限制,以及提高互动时效,所以,能让在不同物理场所的人同时互动交流,提高了科研观点的展示效率,加快观点生成与传递,让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 “云”“图”结合,激活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除了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存储空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教研资源大数据得以更快的丰富,特别是近些年“云”存储的实现,一方面,资料的存储备份更便捷,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资源“仓库”不再必须自备,可以访问别人的“仓库”,这又能促进交流的宽泛与深入,促进交流者教研水平的提升。
同时,教研资源以视频为载体,以图像形式存在,对文字形式、语音形式实现了超越,图像以视觉和听觉并举的方式,辅助资源使用者的理解。比如传统的课堂“复盘”,只能记忆重复,再来一次,但因为记忆的困难,加上老师的不自觉“修改”,都很难保持原样。而且,如果课堂是有和学生的互动环节的,就更难让学生按记忆“复盘”。而构建视频点播平台,基于视频的录制、上传,能真正做到“复盘”,并能将“复盘”结果无限制地向他人展示,他人可以进行点评,其生动的特性除了更具吸引力,也更促使交流者从海量的资源中,具有了选择更合适自己接受和理解的资源的自由,有助于授课者“博采众长”。能更快促进资源使用者的教研水平的提升。
另外,“云”“图”结合,更好地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新课程实践探索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教研员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当贫乏,再加上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因此如何为教师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鲜活的教学资源是摆在教研室面前的难题,而“云”“图”结合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自己原创或收集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练习等)通过“云” “图”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当然,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人提供的各类资源。
总之,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在跨空间、跨时间、跨维度、高量级的交流和互动影响中,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促进现代教研发展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而伴随它的也将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飞速提升。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教师专业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经历着猛烈的冲击。传统的集中式教研因其活动次数少、时间安排紧、教研内容杂、教师互动不足,早已显得力不从心。引导教师主动、高效、持久地投入到新课改之中,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而网络教研平台具有高效性、开放性、互动性,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2015年9月,我区正式启动网络教研工作,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了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 改变状态,交流互动
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是被动参与者角色,教研成果是单次单向输出,由于缺少互动,成效降低。而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使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间断式”演变成与教学同步进行的不间断的“流水式”,能深入思考,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研究形式的单一性,真正改变教师研究行为。
在网络上,教研不单单研究宏观的课堂,更多的是研究课堂的微观方面,如教学细节的研究,实现了教师之间不受限制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扰通过网络与同行研讨,汇聚众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一人有问,八方献策”,利用群体驱动、同行互助,以更全面的视角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在某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就把教学中碰到的学生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较差的困惑在教研论坛中发帖,得到了对同类问题有经历、有研究的老师针对性地帮助。
二、 传承创新,拓展教研
我们在网络教研活动中,定期公布网络教研的相关情况,并把网络教研中的亮点与值得探讨的问题提炼出来,组织大家再次讨论,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校本论坛,要求教师在讲座中渗透其中的内容。通过这样螺旋式循序渐进的教研模式,实现了交流最大化和分享最大化的目的。
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传统的面对面相比,教师更敢于表达,更加平等,更能唤醒他们的专业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参与,拓展教研。
三、 创建平台,促进教研
1. 构建线上集体备课平台
传统的集体备课因为备课资料载体的唯一性(纸质稿),修改痕迹去除困难等,导致修改过程耗时长,而且容易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修改本身,而丧失再创造的灵感和创意。同时,要实现集体讨论,还必须时间和空间一致,也就是要在同一时段将教师们集中于一个物理场所进行。
构建在线集体备课平台,因为修改的难度大幅降低,也就可以大幅节省时间,提高时效,将教师从繁琐低级的劳动解放出来,提升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网络的便捷突破了空间限制,让集体备课的实现在同一时间不再需要集中于同一物理场所,每个参与的教师,只需要通过账号,都可以来讨论、修改教案。個性思维和集体思维得以有机结合,提高备课的成效,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2. 构建线上科研交流平台
传统的科研,缺少交流,因为线下交流要求时间和空间一致,所以不易进行,如果通过书本为媒介进行交流,那么就达不到实时的交流,只是一种过去式交流,而且只是书本作者的单向输出式交流,不能及时互动交流,更不用说多方同时交流。
线上科研交流平台因为网络突破空间限制,以及提高互动时效,所以,能让在不同物理场所的人同时互动交流,提高了科研观点的展示效率,加快观点生成与传递,让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 “云”“图”结合,激活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除了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存储空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教研资源大数据得以更快的丰富,特别是近些年“云”存储的实现,一方面,资料的存储备份更便捷,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资源“仓库”不再必须自备,可以访问别人的“仓库”,这又能促进交流的宽泛与深入,促进交流者教研水平的提升。
同时,教研资源以视频为载体,以图像形式存在,对文字形式、语音形式实现了超越,图像以视觉和听觉并举的方式,辅助资源使用者的理解。比如传统的课堂“复盘”,只能记忆重复,再来一次,但因为记忆的困难,加上老师的不自觉“修改”,都很难保持原样。而且,如果课堂是有和学生的互动环节的,就更难让学生按记忆“复盘”。而构建视频点播平台,基于视频的录制、上传,能真正做到“复盘”,并能将“复盘”结果无限制地向他人展示,他人可以进行点评,其生动的特性除了更具吸引力,也更促使交流者从海量的资源中,具有了选择更合适自己接受和理解的资源的自由,有助于授课者“博采众长”。能更快促进资源使用者的教研水平的提升。
另外,“云”“图”结合,更好地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新课程实践探索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教研员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当贫乏,再加上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因此如何为教师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鲜活的教学资源是摆在教研室面前的难题,而“云”“图”结合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将自己原创或收集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练习等)通过“云” “图”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当然,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人提供的各类资源。
总之,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在跨空间、跨时间、跨维度、高量级的交流和互动影响中,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促进现代教研发展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而伴随它的也将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飞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