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走向专职化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境。加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专职化建设无疑是主要方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sk595)。
作者简介:胡明慧,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助教,法学、管理学双学士,在职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233-02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国民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高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规定》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又迈向了新的阶段。文件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在,如何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发展无疑是一条可行之策。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社会变革的思潮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于经济制度的变革,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出现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较大的冲击。受社会转型期多样化的影响,在爱国主义等思想观念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主流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表现。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我们的辅导员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对辅导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走进高校的课堂,接受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提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怎样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目标培养创新精神,辅导员身上的担子越挑越重,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三)学生群体的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在学生数量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群体的结构也正悄然变化,最早一批90后大学生走进大学的校门。90后的学生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同时,这些學生有些来自发达地区,有些来自贫困地区,有些来自富裕家庭,有些来自下岗家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较紧张和敏感。再加上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当代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变化,无疑给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是职能发挥的必然要求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由职工大学、成人学院改制而成的。从管理机制、办学经验、师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来讲,相对薄弱。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意识还远未建立起来。因此,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很难承担起教育、启发、培养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角色不明
很多高职院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制后,由于多数新聘任辅导员是从应往届毕业生中选聘而来,其中一部分辅导员是基于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而暂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岗位。辅导员岗位只是他们通往其他职业的跳板。此外,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部分聘任制辅导员。他们由于没有编制、临时聘用,所以对辅导员岗位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旦其他行业有更好的机会,则会一走了之。职业角色的不明确,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的人员流动性,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是十分不利的。
(二)职业认同感低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在社会大众的认识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岗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岗位,不需要专业背景,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能处理琐碎的行政性事务就可以。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是十分明确,导致许多工作都落在辅导员身上,无形中使辅导员被定位成“办事员、勤杂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为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从辅导员的自我感受看,由于在待遇、提升、培养方面也没有切实的保障,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如从事教学工作的不在少数。从而无法在辅导员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三)职业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但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引进的辅导员来源比较复杂,专业比较多样。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背景的辅导员,往往缺乏和所管理专业学生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而有些辅导员,具有与被管理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专业背景,又往往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的理论背景。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方面是来自当前学生工作对于辅导员职业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是来自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怎样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发展,专职化道路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职化建设是指以专业的能力素养为核心,以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为终身职业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不可分割的,职业化的本质就是把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项专业的职业技能,这项技能是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综合而成的有效技能。什么是专业化的标准?美国教育协会确立了专业化的8项标准:(1)应有高度的心智活动;(2)具有特殊的知识技能;(3)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4)不断在职进修;(5)属永久性职业;(6)以服务社会为目的;(7)有健全的专业组织;(8)能遵守专业伦理。那么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而言,就是要形成职业的评价标准;要具备职业的技能,并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培训;要形成梯度的职业队伍结构;要具备职业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一)形成职业化的评价标准
中共中央2004年1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职业建设,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评价体系,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人才时应坚持德才兼备、结构(知识、年龄、学历、职称)合理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选拔。辅导员的岗位条件、政治身份、学历职称、任期年限要有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逐渐走向职业化制度化。
(二)形成职业化的技能培养体系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学校培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義基本理论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础知识、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等为主体,应着重进行辅导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培训,采用学习心得交流、队伍内部骨干谈体会作报告、党政干部授课和聘请专家学者讲学等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或轮训,力争培养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优、品德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三)形成金字塔式的职业梯队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应有梯度地构建“金字塔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按照年龄、经验、资历、能力等分别构成“塔座”、“塔身”、“塔尖”。
一方面,要加强年轻辅导员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辅导员留在辅导员职业岗位上。从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入手,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称系列评聘办法,必须提高辅导员的物质待遇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辅导员提拔使用机制,鼓励辅导员在辅导员的职业岗位上创造佳绩。
(四)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辅导员特点的职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一个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比如锄强扶弱是警察的天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分。这与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就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而言,应当具备:
1.爱岗敬业。将辅导员岗位作为毕生奋斗的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2.认真负责。要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发展承担负责的精神。
3.热爱学生。全国师德十佳教师林崇德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从实际出发,热爱学生就是要一切为学生考虑,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4.甘于奉献。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岗位是平凡的岗位。在辅导员岗位上耕耘,要能放下追逐名利的包袱,要能守住职业的寂寞,要能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职化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建院时间不长的院校,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但我们坚信,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探索必将有利于提高当代高职学生的教育水平,必将有利于促进当代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3]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钟玉海.高等教育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sk595)。
作者简介:胡明慧,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助教,法学、管理学双学士,在职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233-02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国民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高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规定》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又迈向了新的阶段。文件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在,如何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发展无疑是一条可行之策。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社会变革的思潮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于经济制度的变革,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出现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较大的冲击。受社会转型期多样化的影响,在爱国主义等思想观念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主流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表现。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我们的辅导员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对辅导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走进高校的课堂,接受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提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怎样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目标培养创新精神,辅导员身上的担子越挑越重,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三)学生群体的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在学生数量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群体的结构也正悄然变化,最早一批90后大学生走进大学的校门。90后的学生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同时,这些學生有些来自发达地区,有些来自贫困地区,有些来自富裕家庭,有些来自下岗家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较紧张和敏感。再加上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当代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变化,无疑给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是职能发挥的必然要求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由职工大学、成人学院改制而成的。从管理机制、办学经验、师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来讲,相对薄弱。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意识还远未建立起来。因此,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很难承担起教育、启发、培养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角色不明
很多高职院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制后,由于多数新聘任辅导员是从应往届毕业生中选聘而来,其中一部分辅导员是基于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而暂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岗位。辅导员岗位只是他们通往其他职业的跳板。此外,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部分聘任制辅导员。他们由于没有编制、临时聘用,所以对辅导员岗位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旦其他行业有更好的机会,则会一走了之。职业角色的不明确,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的人员流动性,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是十分不利的。
(二)职业认同感低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在社会大众的认识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岗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岗位,不需要专业背景,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能处理琐碎的行政性事务就可以。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是十分明确,导致许多工作都落在辅导员身上,无形中使辅导员被定位成“办事员、勤杂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为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从辅导员的自我感受看,由于在待遇、提升、培养方面也没有切实的保障,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如从事教学工作的不在少数。从而无法在辅导员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三)职业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但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引进的辅导员来源比较复杂,专业比较多样。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背景的辅导员,往往缺乏和所管理专业学生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而有些辅导员,具有与被管理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专业背景,又往往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的理论背景。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方面是来自当前学生工作对于辅导员职业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是来自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怎样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发展,专职化道路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职化建设是指以专业的能力素养为核心,以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为终身职业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不可分割的,职业化的本质就是把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项专业的职业技能,这项技能是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综合而成的有效技能。什么是专业化的标准?美国教育协会确立了专业化的8项标准:(1)应有高度的心智活动;(2)具有特殊的知识技能;(3)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4)不断在职进修;(5)属永久性职业;(6)以服务社会为目的;(7)有健全的专业组织;(8)能遵守专业伦理。那么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而言,就是要形成职业的评价标准;要具备职业的技能,并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培训;要形成梯度的职业队伍结构;要具备职业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一)形成职业化的评价标准
中共中央2004年1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职业建设,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评价体系,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人才时应坚持德才兼备、结构(知识、年龄、学历、职称)合理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选拔。辅导员的岗位条件、政治身份、学历职称、任期年限要有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逐渐走向职业化制度化。
(二)形成职业化的技能培养体系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学校培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義基本理论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础知识、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等为主体,应着重进行辅导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培训,采用学习心得交流、队伍内部骨干谈体会作报告、党政干部授课和聘请专家学者讲学等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或轮训,力争培养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优、品德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三)形成金字塔式的职业梯队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应有梯度地构建“金字塔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按照年龄、经验、资历、能力等分别构成“塔座”、“塔身”、“塔尖”。
一方面,要加强年轻辅导员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辅导员留在辅导员职业岗位上。从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入手,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称系列评聘办法,必须提高辅导员的物质待遇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辅导员提拔使用机制,鼓励辅导员在辅导员的职业岗位上创造佳绩。
(四)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辅导员特点的职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一个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比如锄强扶弱是警察的天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分。这与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就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而言,应当具备:
1.爱岗敬业。将辅导员岗位作为毕生奋斗的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2.认真负责。要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发展承担负责的精神。
3.热爱学生。全国师德十佳教师林崇德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从实际出发,热爱学生就是要一切为学生考虑,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4.甘于奉献。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岗位是平凡的岗位。在辅导员岗位上耕耘,要能放下追逐名利的包袱,要能守住职业的寂寞,要能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职化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建院时间不长的院校,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但我们坚信,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探索必将有利于提高当代高职学生的教育水平,必将有利于促进当代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3]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钟玉海.高等教育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