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否丰富、典型、新颖,是决定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基本等级”和“发展等级”中分别明确提出了“内容充实”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写作要求。这可以考查学生视野是否开阔,思维是否流畅,文化底蕴是否丰厚。
  那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并灵活运用,打造出绰约生香、卓然超群的美丽华章呢?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和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谱写具有时代高度和思想力量的文章
  语文学习积累是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更是生活的积累、能力的积累。立足生活,细致观察,是语文学习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课外素材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深不可测。学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可以从报纸、刊物和网络中搜集最新的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素材。这些素材,紧跟时代步伐,事关国计民生,解读重大政策,聚焦社会热点,追踪扫描国内外形势,具有时效性强、时代气息浓的特点,实为学生作文的最佳素材和清澈的源头活水。能使学生零距离贴近现实生活,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既开阔视野,又锻炼思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二、通过“超量”阅读加强储备,打造铺采摛文、绰约生香的美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是人类高尚的活动,是求知者优秀的习惯。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海量阅读,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焕发他人的灵性,启迪他们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汲取写作素材,写出内涵丰富、思想精深的优秀作文
  语文教材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但大部分学生却对此熟视无睹,“视之不甚惜”,结果,作文素材的“米仓”里终无一粟。其实,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只不过作者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迹罢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搜肠刮肚地想材料,其实,很多素材就在你的教科书里,语文课本和其他教科书就是你的写作“百宝箱”。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收集积累素材,并深入思考、汲取材料,学会分类梳理归纳文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积淀文化、思想和情感。
  四、选熟悉的材料,我手写我心,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以真情打动人心
  从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经验来看,最能够打动阅卷教师的,会给教师“视觉震撼的”,往往是一些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实感、文风平实但细节感人的作文。但这类作文确实很少,真是凤毛麟角。要写感情真挚的美文,生活体验很重要,选材也很重要。中学生社会阅历浅,不可能什么都懂,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不完全相同。所以,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要指导学生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和区域,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避免中学生写作中“胡编乱造、情节失真、感情苍白、矫揉造作”的现象,做到“我口说真话,我心抒真情,我笔写我心”,使学生抒发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真挚情感。
  总之,考场作文的得与失告诉人们: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贮满作文素材的“百宝箱”。更重要的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独具慧眼、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准确迅速地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力争用文化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思想精深的素材,打造光彩照人的美丽华章。
其他文献
都说文言文不好教,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有三怕,怕作文,怕文言文,怕鲁迅,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本次“云峰杯”中学语文调教课要求体现“原生态”阅读教学的精神,在七、八、九下册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教学。在六中上课,规定只能上课前10分钟才能和学生见面,这意味着学生在上课前没有任何预习,也没有任何参考书,更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尽管如此,我还是毅然选择了文言文。在我的印象中,推行“原生态”
期刊
农村初中女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现今,虽然农村地区的学校已完成两基项目,对学生的评价再也不是唯一的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都尽量体现在“以学生的学为主”,重视
期刊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教师怎样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呢?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首先要了解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的短板,人贵有自知之明,必须清楚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不足和缺憾,然后在这方面加以改进,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加艺术含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慢慢亮丽起来。  二、表意准确,言简意赅  教师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尤
期刊
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活动,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呢?  第一、开设文学欣赏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单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事物是多姿多彩的,文学提倡百家争鸣,一本语文课本是不能包容一切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海
期刊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在社会中生活与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本处不用阶级这一字眼)。而作为具体的人,其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含有各自阶层的特征。  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这个环境甚至对于人生价值的形成都会产生长久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有无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以及它能否充分展示历史真实和民俗真实从而成为一幅真实的风俗画,是区分小说艺术价值的试金
期刊
一、对语文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期刊
当年的初中生和老师们对魏书生老师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那是1988年,中考落下帷幕,全市600分以上的学生共30名,而魏老师的学生占10个;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以及语数外化政生学科的第一名都是魏老师班的学生, 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件事对于我这个资历不深的中学教师触动很大。同样是中学教师,为什么魏老师能教出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他在教学上真的有什么诀窍吗?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知道了魏老师不仅
期刊
这周,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因为充分备课,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在ppt、教师示范朗诵等环节的充分预设,尽管是下午第一节,有的学生都是被我叫醒的,但是这节课上,师生兴味盎然,甚至都觉得这节课太短。这样的一节课,我和学生,是可以享受课堂的。  教师要尝试多种方式,妥当解读文本,让文章进入学生的心中,并成为学习、生活的思想指导。备课过程中,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必不可少,但是教学过
期刊
在北师大学习时,曾经聆听过高金英老师的讲座。高金英老师独到的见解,高超的教学艺术,幽默的语言风格,快乐阳光的心情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想,高老师的课堂一定是灵动的、充满着活力的课堂,做高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高老师本人更是充满着阳光、洋溢着快乐的老师。  为人师者,能够像高老师一样,做阳光教师,育快乐学生,这就是做教师的美好境界吧。  阳光代表着爱,代表着生命的热力,代表着对希望与理想的执著
期刊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言文中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今人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同时,文言文也是今人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如今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之文言文学习的效果不是外显的,不能够立刻“学以致用”,生活中既不说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