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一则感人的故事,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的教学目的是不仅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画画的人,还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关键词:快乐与成功;教学与实践;体验与发现
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曾经说过:“只有执著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真实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是谁?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虽然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爱因斯坦》弗列得·杰洛米)
这个故事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如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我首先拿出秋天的“秋”字,让学生比较美术字的“秋”和我们平时用的“秋”有什么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交流发现:美术字的“秋”比常用的“秋”漂亮。我让他们试着自己创作一个美术字的“秋”字,他们大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我就播放秋天的录像给他们欣赏。他们看到金色的田野、五彩的菊花、红色的枫叶等,似乎明白了,然后再让他们观察美术字的“秋”字,他们看了以后,很快就创作了许多漂亮的“秋”字。有的用金色的稻穗做笔画、有的用枫叶表现“火”字的两点、有的用菊花的花瓣表现撇和捺等。我布置学生课后用这一设计的方法,去试着创造春天的“春”字,结果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漂亮的美术字的“春”字。有的用粉红色写的,因为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用金黄色写的,因为油菜花是金黄色的等,学生的思绪在快乐的热情中奔放。
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术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们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想展示自我、以学生的快乐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就是美术课的最终目的。
一、学会欣赏分析,体验发现的快乐
美的感染性能带给人快乐的心情,美的课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学习的动力。因此,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创造等,既欣赏到美术字的“美”,视觉得到了充分的享受,又体验到创造字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学会联想设计,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字“秋”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观察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投入,主动参与,尝试联想创造,改变“秋”字的笔画、结构,变成自己的字,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体验创造的快乐。学生的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与创造过程也就成了主动的、快乐学的过程。学生快乐了,教师也就快乐了,学习就成为了学生的需要。
三、学会展示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肯定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不管画的好还是坏,只要快乐,就是成功的。让他们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让他们在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的勇气和创造性,能轻松地拿起画笔,去描绘心中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美术才会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一种安慰。
快乐即成功,这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脸色红润,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情愉快,他们活出了人之为人的全部趣味,在事业上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与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不怎么沾边…这样的例子,难道不能给我们某些美术教师一些启示吗?
(溧阳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快乐与成功;教学与实践;体验与发现
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曾经说过:“只有执著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真实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是谁?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虽然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爱因斯坦》弗列得·杰洛米)
这个故事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如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我首先拿出秋天的“秋”字,让学生比较美术字的“秋”和我们平时用的“秋”有什么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交流发现:美术字的“秋”比常用的“秋”漂亮。我让他们试着自己创作一个美术字的“秋”字,他们大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我就播放秋天的录像给他们欣赏。他们看到金色的田野、五彩的菊花、红色的枫叶等,似乎明白了,然后再让他们观察美术字的“秋”字,他们看了以后,很快就创作了许多漂亮的“秋”字。有的用金色的稻穗做笔画、有的用枫叶表现“火”字的两点、有的用菊花的花瓣表现撇和捺等。我布置学生课后用这一设计的方法,去试着创造春天的“春”字,结果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漂亮的美术字的“春”字。有的用粉红色写的,因为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用金黄色写的,因为油菜花是金黄色的等,学生的思绪在快乐的热情中奔放。
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术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们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想展示自我、以学生的快乐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就是美术课的最终目的。
一、学会欣赏分析,体验发现的快乐
美的感染性能带给人快乐的心情,美的课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学习的动力。因此,在上《多变的字体》一课时,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创造等,既欣赏到美术字的“美”,视觉得到了充分的享受,又体验到创造字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学会联想设计,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字“秋”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观察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投入,主动参与,尝试联想创造,改变“秋”字的笔画、结构,变成自己的字,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体验创造的快乐。学生的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与创造过程也就成了主动的、快乐学的过程。学生快乐了,教师也就快乐了,学习就成为了学生的需要。
三、学会展示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肯定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不管画的好还是坏,只要快乐,就是成功的。让他们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让他们在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的勇气和创造性,能轻松地拿起画笔,去描绘心中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美术才会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一种安慰。
快乐即成功,这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脸色红润,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情愉快,他们活出了人之为人的全部趣味,在事业上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与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不怎么沾边…这样的例子,难道不能给我们某些美术教师一些启示吗?
(溧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