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课题,是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研究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围绕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特征,对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李云先(1972-),女,湖北成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201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CGJ26-09)、200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2500-10-01034)的研究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做好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依据。肩负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要更新教育理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经提出,未来的人应有三本“教育护照”:第—本是学术性的,第二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后来,Enterprise educatmn即被译为“创业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势所趋,成为一个国际潮流。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定义。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创办企业的含义,创业教育可以从一个人的发展早期开始,贯穿整个成长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作准备。从狭义上讲,是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增强对创业和企业成长过程的了解和见识,形成创业意识,从而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包含了以上两个层次的创业理念。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结合艺术院校的特色和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创业教育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谋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一方面与国外创业教育一样,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转向和就业压力的加大这一特殊背景的推动。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研究界普通将我国创业教育的正式开端确定为1997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1月,国家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创业教育的理念在我国高校不断得到强化和认同。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引导其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这一阶段是创业教育在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8年来,试点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是在面向毕业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创业教育内容;二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面向全体大学生。前一类课程是以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为主要目的;后一类课程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内容注重创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帮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为主要目的。
三、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特征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和自主性,他们喜欢冒险和创新,渴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与此同时,大学生通常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出发,建立起自己的同伴群体。作为艺术类大学生个性更为鲜明,性格更为独立,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既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他们情感热烈,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自主创业意识在艺术类大学生比例相对较高。通过对几所艺术类高校学生调查发现,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占65.32%,没太多想法的占14.49%,没有想法的占20.19%。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需要依赖于启动资金、场地、设备、人际关系等硬件条件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系统创业知识、管理能力等软件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年轻的艺术类大学生要具备这些创业的基本条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除了书本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综合能力。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具有以下特征。
1.以兼职的形式开始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主要以兼职的形式开始,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教师往往会安排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行业的特殊性,其规模相对比较小,往往会根据项目的需求招聘一些兼职人员,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便成为他们的首选。通过兼职,学生不仅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和报酬,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其中少数学生可能成为“枪手”。在创意设计领域,收入呈现“短平快”特点,赚钱效应明显,加上收入的等级差别非常明显,老板的收入与打工者的收入呈几何级的差别。随着能力的提高,兼职中的佼佼者便策划起自已的创业计划。
2.创业伙伴多是同学学友
前文提到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兼职或打工的佼佼者是难以独立实施的。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必然会有日常开销,这就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量,否则公司就难以为继。其次,公司要完成一定的业务量,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团队,团队的分工、合作需要管理。再次,公司的财务、品牌、发展思路等都要做统筹考虑。对于一个公司 的综合管理,仅有一定打工经验的个人很难完成得很好。因此,由几个同学学友共同创业、分担风险是较好的选择。根据公司的不同性质,分工的方式也有差别,如有设计专业与管理专业合作的,也有同一专业但各自在公司负责重点不一的。
3.依托学校资源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发展往往与自己的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面。首先,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学校,学校也非常关注自己学生的创业动态,并且公司的兼职人员往往也来自于自己的学校;其次,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创业者也会主动寻求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4.创业机会的经济文化地域性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除了经济的发展,还要依赖于文化建设的环境。通过调研,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为京沪两地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同时,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也为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契机。
四、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1.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迅速,目前已设立创业学专业可授予学位,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创业教育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并以造就最具革命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应将其仅仅作为就业教育的补充,而当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积极应对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作准备,进而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问题。艺术类高等院校肩负着为艺术类专业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艺术行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创新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艺术类人才的任务为此,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艺术类人才创业教育观念,树立起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2.设置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长期以来,艺术类专业在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上相对比较单一,往往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在职业人才角色上,或只注重专业技能,突出设计训练技巧,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当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或实施学分制的形式来改变当前创业教育方法不多、途径单一、模式封闭、内容陈旧的现状。
3.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所创之“业”往往是与其所受到的专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而艺术类大学生所创之“业”更是与所学艺术专业密切相关,因此,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要注重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努力贯彻创业教育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创业课互相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创业教育系统。
4.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体系
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业教育也将无从谈起。创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骨干队伍,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全面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各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理论远远多于实战。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因此,学校应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学校培养与校外聘请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的教师或企业人员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研组,为教师创造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以不断满足创业教育师资的需求。
5.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课内课外配套实施。而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则是大学生创业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基地去实践,需要基地去检验,需要基地去发展。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校内学生创业园地、开放实验室等场所,学校的产学研基地,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通过这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动地将学校、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整合起来,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学生们也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6.建立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美国社会对创业教育非常关注,一方面,创业教育已经被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另—方面,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捐助以及一些公益性基金会提供的研究资助为美国高校顺利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这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开展校企合作,艺术类专业与创意产业结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以此弥补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和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社会、高校的有效合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五、结语
新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是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力助推器。只有围绕着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培养模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实施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58-160.
[2]谢雨萍关于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84-85.
[3]周红霞.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9-80
[4]张 俊.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周边创业研究一以同济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6,(4):92-95.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李云先(1972-),女,湖北成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201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CGJ26-09)、200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2500-10-01034)的研究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做好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依据。肩负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要更新教育理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经提出,未来的人应有三本“教育护照”:第—本是学术性的,第二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后来,Enterprise educatmn即被译为“创业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势所趋,成为一个国际潮流。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定义。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创办企业的含义,创业教育可以从一个人的发展早期开始,贯穿整个成长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作准备。从狭义上讲,是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增强对创业和企业成长过程的了解和见识,形成创业意识,从而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包含了以上两个层次的创业理念。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结合艺术院校的特色和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创业教育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谋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一方面与国外创业教育一样,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转向和就业压力的加大这一特殊背景的推动。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研究界普通将我国创业教育的正式开端确定为1997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1月,国家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创业教育的理念在我国高校不断得到强化和认同。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引导其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这一阶段是创业教育在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8年来,试点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是在面向毕业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创业教育内容;二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面向全体大学生。前一类课程是以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为主要目的;后一类课程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内容注重创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帮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为主要目的。
三、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特征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和自主性,他们喜欢冒险和创新,渴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与此同时,大学生通常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出发,建立起自己的同伴群体。作为艺术类大学生个性更为鲜明,性格更为独立,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既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他们情感热烈,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自主创业意识在艺术类大学生比例相对较高。通过对几所艺术类高校学生调查发现,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占65.32%,没太多想法的占14.49%,没有想法的占20.19%。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需要依赖于启动资金、场地、设备、人际关系等硬件条件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系统创业知识、管理能力等软件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年轻的艺术类大学生要具备这些创业的基本条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除了书本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综合能力。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具有以下特征。
1.以兼职的形式开始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主要以兼职的形式开始,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教师往往会安排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行业的特殊性,其规模相对比较小,往往会根据项目的需求招聘一些兼职人员,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便成为他们的首选。通过兼职,学生不仅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和报酬,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其中少数学生可能成为“枪手”。在创意设计领域,收入呈现“短平快”特点,赚钱效应明显,加上收入的等级差别非常明显,老板的收入与打工者的收入呈几何级的差别。随着能力的提高,兼职中的佼佼者便策划起自已的创业计划。
2.创业伙伴多是同学学友
前文提到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兼职或打工的佼佼者是难以独立实施的。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必然会有日常开销,这就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量,否则公司就难以为继。其次,公司要完成一定的业务量,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团队,团队的分工、合作需要管理。再次,公司的财务、品牌、发展思路等都要做统筹考虑。对于一个公司 的综合管理,仅有一定打工经验的个人很难完成得很好。因此,由几个同学学友共同创业、分担风险是较好的选择。根据公司的不同性质,分工的方式也有差别,如有设计专业与管理专业合作的,也有同一专业但各自在公司负责重点不一的。
3.依托学校资源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发展往往与自己的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面。首先,创业者主要来自于学校,学校也非常关注自己学生的创业动态,并且公司的兼职人员往往也来自于自己的学校;其次,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创业者也会主动寻求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4.创业机会的经济文化地域性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除了经济的发展,还要依赖于文化建设的环境。通过调研,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为京沪两地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同时,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也为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契机。
四、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1.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迅速,目前已设立创业学专业可授予学位,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创业教育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并以造就最具革命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应将其仅仅作为就业教育的补充,而当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积极应对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作准备,进而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问题。艺术类高等院校肩负着为艺术类专业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艺术行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创新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艺术类人才的任务为此,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艺术类人才创业教育观念,树立起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2.设置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长期以来,艺术类专业在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上相对比较单一,往往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在职业人才角色上,或只注重专业技能,突出设计训练技巧,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当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或实施学分制的形式来改变当前创业教育方法不多、途径单一、模式封闭、内容陈旧的现状。
3.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所创之“业”往往是与其所受到的专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而艺术类大学生所创之“业”更是与所学艺术专业密切相关,因此,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要注重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努力贯彻创业教育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创业课互相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创业教育系统。
4.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体系
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业教育也将无从谈起。创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骨干队伍,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全面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各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理论远远多于实战。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因此,学校应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学校培养与校外聘请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的教师或企业人员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研组,为教师创造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以不断满足创业教育师资的需求。
5.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课内课外配套实施。而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则是大学生创业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基地去实践,需要基地去检验,需要基地去发展。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校内学生创业园地、开放实验室等场所,学校的产学研基地,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通过这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动地将学校、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整合起来,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学生们也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6.建立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美国社会对创业教育非常关注,一方面,创业教育已经被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另—方面,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捐助以及一些公益性基金会提供的研究资助为美国高校顺利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这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开展校企合作,艺术类专业与创意产业结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以此弥补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和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社会、高校的有效合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五、结语
新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是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力助推器。只有围绕着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培养模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实施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58-160.
[2]谢雨萍关于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84-85.
[3]周红霞.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9-80
[4]张 俊.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周边创业研究一以同济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6,(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