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钻石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z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船在开采海底钻石

  在非洲纳米比亚西海岸的某片海域,6艘巨大的工作船正在海上作业。长达13米的软管从工作船一直深入海底,泥沙、砾石和大石块等海床沉积物以每小时60吨的速度被吸入船舱。这些船只正从距离海岸不远的海底开采钻石。
  在工作船上,振动架和旋转滚筒将大块岩石粉碎成小块。沉积物经过清洗和筛分,不含钻石的岩石和泥沙被重新送回海底,分离得到的钻石被装进钢制手提箱,然后被直升机马不停蹄地运往不远处的工厂,进行进一步分级和加工。通过这种方式,某公司2017年从纳米比亚沿岸地区总共开采了137.8万克拉(1克拉=0.2克)钻石。据估计,整个非洲西海岸的海洋钻石储量达8000万克拉。


从海底开采出的钻石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纳米比亚西海岸和南非的沿海地区有钻石沉积。这些钻石有的埋藏得很浅。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它们在沙滩上闪闪发光,等待第一个发现它们的幸运儿。不过,大多数钻石都埋得很深——埋在海滩的深层泥沙中,或埋在距离海岸不远处的海底。小型公司通常借助小型挖掘机或雇佣潜水员开采钻石,大型开采公司则采用工作船从数千万吨的泥沙和砾石中分离钻石。从沉积物中分离钻石的效率并不高。据统计,通过从海底沉积物中分离钻石的方式,工作船平均每处理60多吨沉积物,才能从中分离出1克拉钻石。

首次发现海中钻石


  人们是怎么发现海底存在钻石的呢?这要追溯到20世纪初。卡曼斯科曾经是纳米比亚沿岸的一个小村。1908年,该村一名工人在这里意外发现了一枚钻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无数采矿者前来。钻石开采给当地带来了巨额财富,宾馆、医院、电站、学校、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卡曼斯科竖立起来,这里甚至诞生了整个非洲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
  然而,随着钻石资源逐渐枯竭,卡曼斯科也迅速衰落。1928年,在卡曼斯科以南270千米的浅海海底,采矿者发现了储量更丰富的海洋钻石矿床。在旧矿床枯竭和发现新矿床的双重刺激下,大量卡曼斯科居民抛弃家园,涌向新发现的“钻石海岸”。


热闹一时的卡曼斯科如今已经荒废


海中钻石来自何处?


  地下深处的极端压力和温度改变了碳的结晶形式,这些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碳就是钻石。钻石通常为八面体,但少数钻石晶体为六面体或十二面体。在钻石内部,每一个碳原子和与其相邻的四个碳原子以很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这种晶体结构使钻石成为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矿物。
  钻石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只不过它们形成于距离地表至少140千米的深处。让这些地球内部的宝藏移动到地表的是金伯利岩管。金伯利岩管的形状就像一个胡萝卜或甜筒冰激凌。除了钻石,金伯利岩管中还含有石榴石、尖晶石和橄榄石等宝石。经过9000多万年的流水侵蚀,南非腹地金伯利岩管中的碎片不断地被奥兰治河剥落,并顺着河水一路向西,最终堆积在纳米比亚和南非的海岸附近。从地下深层到地表,再从大陆腹地到海洋,钻石的这段旅途可谓漫长且艰辛。


其他类型的钻石开采

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是成本最低的钻石开采方式。在确定了金伯利岩的位置后,工人操纵挖掘机,从地表开始转着圈向下挖掘,挖掘出的矿坑上宽下窄,这种矿坑形状可以让金伯利岩完全暴露出来。矿坑中的大块岩石会被炸成小块,然后碎石被卡车一车车运到筛选场筛出其中的钻石。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钻石矿位于俄罗斯,坑深525米,矿坑地面直径1200米。巨大的矿坑上方会形成猛烈的下降气流,曾有直升机在飞过该矿坑时被气流吸入矿坑并坠毁!


炸药将大块金伯利岩炸成碎石

地下开采


  如果围岩的硬度明显低于金伯利岩,那么采矿者为了节省开采成本,就会在围岩中挖掘通向金伯利岩的隧道,并使用爆破或挖掘的方法开采钻石。隧道分两层建造,上下层之间有漏斗状的通道相连。采矿工人从上层开采钻石,岩石通过漏斗落入下层。下层的装载机收集到足够的岩石后,就会返回地面,在那里,工人们会从破碎的岩石中筛选出钻石。
  然而,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这些传统开采方式都会使用炸药,从而导致钻石开裂。从海底挖掘钻石的过程则温和得多,因此海底开采的钻石的平均品质更高。


地下开采

冲积开采


  在流水侵蚀下,金伯利岩会被逐渐剥落,其中的钻石通过河流被搬运到三角洲等冲积平原,并被掩埋在那里的沉积物中。开采者只要挖掘足够多的含钻石沉积物,就能从中分离出少量钻石。冲积平原矿床的优点是无须使用炸药,缺点是开采效率过低——冲积平原面积动辄数百平方千米。


沖积开采

  从很久以前,钻石加工者就发现许多钻石中都含有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基于这个证据,地质学家猜测这些氯化钠最初可能来自海水。2019年,一项模拟实验有力地支持了这种假说。该实验的研究者猜测,含盐钻石可能由被拖入地幔的海底板块形成。这个发现大大拓展了人类对钻石成因的认识。
其他文献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对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我们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意味着,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
期刊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全部的組织以这两点为依据。这几乎成为现代大学在办学理念上的共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较为重视科学研究,而轻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大学成为研究的“要冲”而非教学的“重镇”。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强化以本为本,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之困境 
期刊
東南亚有一种“男爵毛毛虫”,堪称伪装大师。它以杧果树的叶子为食。为了躲避捕食者,它进化出了复杂的外形和与叶片融为一体的颜色。  你能看出以下每张照片中都藏有一只“男爵毛毛虫”吗?
期刊
近日,一座奇怪的高塔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竖立起来。高塔建成后的高度为25米,其上安装了40个大型风扇,目的是改善高塔周围1平方千米内区域的空气质量。建造这样的风扇塔的目的是将周围的空气吸入,过滤后再由风扇吹出。新德里的空气质量十分差,其细颗粒物指标长期处于有害范围。有科學家指出,风扇塔或许可以提高局部空气质量,但绝非根本解决方法。
期刊
双脚和肚皮朝向天空、背部朝向地面——近日,一张记录一头豆雁(因其黑色喙上的黄色豆粒状黄斑而得名)奇怪飞行姿势的图片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图片中的豆雁神态悠然,显然并不是飞行失误。那么,这头豆雁奇怪的躺飞行为要如何解释?  有动物学家以为,豆雁在飞行时,其视角主要面向地面,身后则是它们的盲区。为了避免被猛禽盯上,一些豆雁会时不时地翻转身体,做出躺飞姿态,以便观察后方空域。躺飞姿态还有利于延长滑翔时间,能
期刊
这是迄今细节最清晰的大脑神经元3D渲染图像,取材于一位45岁的癫痫症患者的大腦。该患者因接受左海马体(引发其癫痫的区域)切除术而不得不同时切除覆盖在其左海马体上的一部分健康脑组织,而这幅图像就来自这部分组织。  图中包含约5万个脑细胞,它们之间形成了1.3亿个神经元连结。该图像足有1.4拍字节大小,相当于700台2000吉字节(Gb)容量电脑的容量总和。
期刊
鄭州大学考古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利用碳14测年分析,确定了河南荥阳的官庄遗址中的一个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官庄遗址修建于约公元前800年,并在约公元前450年被遗弃。自2010年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考古工作者不但在官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布币,还发现了铸币用的陶范。陶范的发现表明该遗址曾经开展过钱币铸造工作。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流通的铲状铜币,又称铲布。  通过进一步发掘,
期刊
在美国西南地区,每逢旱季来临,炎热缺水之际,野驴和野马便会寻找合適的地点,在土壤中挖洞寻找地下水。  马科动物掘的井,为其他许多动物提供了主要的水源。比如,当溪流干旱到断流时,马科动物打的井便成为周边唯一的水源,其他动物会成群结队地赶来蹭水喝,这些动物中有迁徙的鸟类,也有黑熊,甚至还有狮子。  这些井除了在旱季能救许多动物一命,对于植物来讲也有很大作用。比如棉花苗就需要潮湿、开阔的环境生长。科学家
期刊
生活在北冰洋周围海域的大西洋鲱鱼天生携带抵抗严寒的抗冻基因。在抗冻基因的帮助下,大西洋鲱鱼能够合成一种特殊的抗冻蛋白质,从而阻止血液和细胞中出现冰晶。奇怪的是,科学家近日发现,胡瓜鱼也携带抗冻基因,而且与大西洋鲱鱼的属于“同一型號”。两个关系遥远的物种为何会携带同样的基因?  胡瓜鱼和大西洋鲱鱼无法杂交,因此,科学家提出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抗冻基因是“跳”到胡瓜鱼的染色体中的,即一个物种的基因片段
期刊
在2021年東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83秒的亚洲短跑运动员的最快成绩,他也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跑进10秒的短跑运动员。100米跑进10秒是什么水平呢?根据国家运动员分级标准,国家三级短跑运动员的合格线是12.64秒,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合格线是10.93秒。每提高0.1秒,运动员都要进行大量训练,不仅是加速策略和肌肉力量,连反应时间都要严格控制。放眼全世界,有记录以来跑进10秒大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