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血管瘤致屈膝畸形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血管瘤继发屈膝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4年5月,共收治血管瘤致屈膝畸形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2~27岁,平均22岁,合并马蹄足畸形4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9例,病史1~7年.屈膝畸形20°~55°,平均37.4°;被动伸膝后VAS疼痛评分4~ 10分,平均7.8分.所有患者均单纯实施Ilizarov膝关节外固定牵伸术;伴有跟腱挛缩马蹄足畸形者,同时行经皮跟腱松解术后安装Ilizarov足踝牵伸器.术后5~7d开始牵拉矫正屈膝及踝足畸形,牵伸治疗期间,可以扶双拐下地术肢轻负重行走.[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 47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屈膝均矫正,膝关节伸直达0°~5°,平均2.2°,合并马蹄足同期矫正,恢复下肢负重力线.被动伸膝后VAS疼痛评分0~5分,平均3.4分.牵拉矫形时间12~37 d,平均17 d;治疗期间未出现持续的针孔及牵拉区域出血,5例牵伸区域针孔周围渗血经针道周围无菌纱布加压、口服云南白药及减慢牵伸速度渗血停止.[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缓慢牵拉矫正下肢血管瘤所致的屈膝畸形,无需开放手术切除畸形血管,避免了开放手术引起的出血风险,能够满意一期矫正屈膝畸形及合并的足踝畸形,恢复下肢负重力线和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活动性疼痛,是治疗血管瘤致屈膝畸形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脊髓损伤是交通、劳动和运动意外事故中常见的创伤类型.美国每年发生脊髓损伤近14000例,每年为这些截瘫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高达60亿美元[1].而在中国截瘫患者人数约40万,每年
【摘要】 本文对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与天然植物药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药物疗法。通过研究不同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植物药;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22-02  心脑血管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确诊的7例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在确诊肺癌6个月内发现。4例同时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为腺癌患者。气短、呼吸困难常为首发表现。7例PTE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5例PTE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2例经核素肺V/Q 显像诊断,1例溶栓治
期刊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5.12-2017.12期间收治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在髋关节发育不良Ⅳ型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改良研究.[方法]对2006年8月~2011年8月5年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8
【摘 要】目的:监测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区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大肠埃希氏菌320例,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88株,阳性率占27.5%。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但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0%以上。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除对美罗培
期刊
目的 对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应策略.方法 向1224例住院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整理和总结基础护理中的问题,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附子先煎的煎煮方法;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甘草三种药物同时煎煮的煎煮方法,观察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减毒效果。测定煎煮前检测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的生物碱含量;煎煮后检测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的生物碱含量。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比较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的生物碱含量,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酯型生物碱含量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患者的眼部特征。方法: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65例,男女比例为1:1.2,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70岁,最常见于20~50岁。依据患者的不同发病方式,可以分为急性起病(2d以内)、亚急性起病(2d~1个月)、慢性起病(1個月以上)三组,观察分析他们眼部以及全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