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护问题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明确保护对象及教育意义、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研究内容、教育保护对策等几方面对非遗保护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力求总结国内各科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现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一、引言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项目多、品位高、基础广、保护与传承方式独特等特点,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概况
  
  (一)研究文献概况
  通过对国内权威知识文献库的综合搜索,检索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期刊文章约2565篇,核心期刊文章有644篇。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关文章约130篇,核心期刊文章有50篇。
  近年来国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①内涵和范畴研究;②特征、价值以及功能性研究;③保护的现状、作用和意义研究;④民保护原则和措施的研究,见表1;⑤不同区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个案分析)。
  


  分析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得出该结构图,见图1,可以看到保护的现状、方式和目前对该问题关注的学科。
  


  (二)研究方法分析
  均无学者在文章中指明具体的研究方法,但通过对所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均采用了资料搜集和文献综合分析法。部分采用了比较和综合分析法,也有人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文章较多,定量分析的文章则为数不多,往后的研究可以更多的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研究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源于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或“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来表达“民间创作”。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内涵作出了界定。时吉光(2006)认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①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国内学者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研究。
  向云驹(2002)认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以上溯至两点:一个是1950年日本政府提出的从“有形文化财”的概念延伸出的“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另一个即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刘玉清(2003)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形态文化;另一类是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行为文化,以民俗的形式出现。
  2、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以及功能性研究
  王宁(2003)从保护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易度方面对其特点进行研究,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是他总结出的特点。刘魁立(2005)认为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认知世界、认知历史、认知特色文化的需求。朱祥贵(2004)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只是工具性价值,应该在保护深层次内在价值的基础上,确认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体的生态义务和责任。
  3、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作用和意义研究
  (1) 保护的现状乔晓光(2003),认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遗产比较丰富,但是消失得比较快,因为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够,民俗流变冲击大。汪立珍(2005)认为应建设全国范围内多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专家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将有关文字、音像、图片和实物资料运用数码技术、光盘等现代手段加以保存。
  (2)作用和意义
  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理论认识上带来极大的影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魁立(2004等)认为“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涉及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建设全人类文化,使人类文化得以多样性发展的基础。”
  4、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措施的研究
  (1)注重保留研究
  ①政府立法研究
  加强立法并探寻民间规则中有效的保护规则已经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趋势。黎明(2007)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先理清法源,为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重要前提。姚艳(2007)探讨了民间规则和公众参与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性,提出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立法并应挖掘和研究民间规则以弥补法律。何星亮(2005)等认为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之一,知识产权法的最大作用不在于对遗产的保护,而在于使拥有遗产的团体或个人获得一定的权益,并适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姚艳,郭璠(2007)则对该问题做出了实例研究。
  ②做好普查工作
  张卫民(2007)等认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也是保护措施之一。做好普查,建立国家级和各地方级的保护名录,有助于查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对不同分类的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③做好完善的建档工作
  胡艳艳(2007)认为建档应该:首先,建立并妥善保存在申遗过程中的档案;其次建立传承人立档保护。覃美娟(2007)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整理等一系列程序以及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都应以《档案法》为行为准则。
  (2)教育传承
  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张卫民,黄文伟(2007)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深入。他们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标。二是开发和构建教育课程。三是建构教材内容体系。四是形成校内、校外等形式多样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传承人聘为学校荣誉教师。而(孙露晞,张血玲2007)则对教育保护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对幼儿教育课程开发做了初步阐述,对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的课程开发做出了尝试。
  (3)在发展中保护
  ①宣传保护
  大众传媒大力宣传是保护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蔡群,任荣喜,邱望标2007)。如许多机构和学校都设立了相关网站,来进行宣传。杨兆麟(2006)等认为博物馆在宣传、教育保护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举办陈列展览,向社会公众展示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
  ②产业化发展
  徐赣丽(2005)认为建立旅游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民俗旅游开发等产业经济形式结合起来。张婷(2005)认为,在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来发展文化产业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文化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的特点,要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协调好。
  
  三、结论
  
  随着时间推进,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从阐述意义,逐渐发展到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探讨保护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或行为措施。从研究趋势看,采用的研究方法更多样化,研究内容更具体化。一些研究很有价值,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提出了详实、宝贵的意见。但不足之处是研究的专家多为民族学,艺术学或政治学专家,其他专业的专家介入较少,研究视角就较窄,造成不同学科角度下保护措施研究缺失或不够深入,以及多学科结合的分析欠缺。很多措施没有规范的理论指导,保护措施的系统研究不到位就很难对其现状归纳总结和创新。研究方法也较单一,文献综合分析法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论文撰写多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部分做得不够。
  
  参考文献:
  [1]张卫民,黄文伟.构筑保护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探究[J].装饰,2007,(5).
  [2]陈华文.关于新时期非物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王志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策略探究——以“谭振山民间故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旅游科学,2007,(4).
  [5]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01).
  [6]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J].民间文化论坛,2002,(7).
  [7]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市场观察,2003,(3).
  [8]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4).
  9]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10]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3).
  [11]乔晓光.关于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7).
  [12]黎明.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J].民族研究,2007,(3).
  [13]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J].今日民族,2005,(2).
  [14]方李莉.全球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以贵州从江县的实践为例[J].
  [15]姚艳,郭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阿细跳月非法音像制品的个案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
  [16]胡艳艳.公共档案馆的历史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山西档案,2007,(4).
  [17]覃美娟.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J].档案管理,2007,(5).
  [18]孙露晞,张血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教育地方课程开发[J].学前课程研,2007,(5).
  [19]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0]杨兆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西双版纳勐泐博物馆陈列随想,2006,(3).
  [21]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22]张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中的保护与管理[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作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教育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文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并与教育界鲁迅作品教学相联系,总结出学术界对鲁迅作品研究给鲁迅作品教学带来的启示以及不适用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地方。  关键词:鲁迅;鲁迅研究;鲁迅作品教学。    鲁迅及其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育界同
期刊
摘 要:张伟忠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以“话语”为焦点,用新思路、新构架、新资料做到了新深度和新发现。本论著的开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将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启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本文从内容梗概、研究方法和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内容梗概;研究方法;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    张伟忠先生以“话语”为焦点来探究现代中国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探索科学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兴趣;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
期刊
摘 要: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势必对美国未来军事战略发展产生作用,将直接左右美国未来军队发展,美国未来军事战略也必将为其经济再次复苏做准备、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经济危机;军事战略;军事外交。    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军事最强的国家,但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经济和军事也一样受到了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
期刊
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前沿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民警身处各类矛盾的风口浪尖,责任重,压力大,工作辛苦,易受多种思想问题影响,直接导致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执行力下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笔者认为,贴近实际、符合实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一、坚持用传统荣誉感染民警。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
期刊
摘 要:在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军队院校只有站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度,牢固树立先行发展理念,兼顾系统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部队职能,竭诚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军队院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军队院校, 职能发挥,系统性与独特性,研究与思考。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定位,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具体到院校职能的确
期刊
摘 要: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引言: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绿色旅游的内涵入手,探讨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的必然性,结合西部地区的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分析了西部发展绿色旅游现状,并提出建立绿色开发、绿色营销、绿色观念培育和绿色管理体系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西部;绿色旅游;发展绿色旅游。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但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业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负面影响
期刊
案件质量是刑事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能作用,不枉不纵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我们每一位刑检干部的天职。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我院也于2003年建立了以规章制度、办案软件、督导机制为支撑的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应当说,这对于强化承办人的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提高对办案质量的控制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热的兴起,古镇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它们应该如何开发充满了一场场博弈。本文以“千年白族村—诺邓”的开发模式为例,并与其它典型古镇开发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在路径选择方面、投入成本方面与利益协调方面的博弈。提出在开发中应强化的对策,力求能为今后中国旅游古镇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诺邓模式;旅游古镇;开发;博弈。    一、“诺邓模式”    (一)诺邓概况  诺邓村位于大理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