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腹腔镜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30例(352侧)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由术者选择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或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观察指标包括前次手术的复发部位,此次手术的修补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和临床疗效。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疝复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1)复发部位:352侧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86侧,斜疝区域111侧,股疝区域6侧,复合疝区域49侧。125侧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44侧,斜疝区域48侧,股疝区域2侧,复合疝区域31侧;110侧网塞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85侧,斜疝区域16侧,复合疝区域9侧;61侧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37侧,斜疝区域16侧,股疝区域3侧,复合疝区域5侧;36侧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9侧,斜疝区域12侧,股疝区域1侧,复合疝区域4侧;14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侧,斜疝区域13侧;6侧硬化剂注射后复发疝均为斜疝。复发疝中直疝的比例为52.84%(186/352),高于初发疝的23.70%(998/4 2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97,P<0.05);植入补片的复发疝中直疝的比例为68.12%(141/207),高于未植入补片复发疝的31.03%(45/1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2,P<0.05)。(2)修补方法:未植入补片的复发疝和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均采用修补肌耻骨孔的方法完成手术,补片固定与不固定的比例为82∶124;网塞平片和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采用修补肌耻骨孔或修补疝缺损完成手术,补片固定与不固定比例为133∶13。两种修补方法补片固定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52,P<0.05)。(3)手术方式选择:352侧复发疝中,行TAPP治疗288侧,行TEP治疗50侧,行IPOM治疗14侧。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91侧,行TEP治疗34侧;网塞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108侧,行IPOM治疗2侧;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46侧,行TEP治疗15侧;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24侧,行IPOM治疗12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13侧,行TEP治疗1侧;硬化剂注射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6侧。(4)临床疗效:330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应用镇痛剂。3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3) min (15~100 min)。术后第1天疼痛分数为(2.4±1.1)分(0.6~7.3分),2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比例为99.70%(329/330)。33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1例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患者,行TEP治疗时术中损伤肠管,再次手术行肠管修补并取出补片;其余34例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22例,尿潴留8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为(1.7±1.4)d(1.0~9.0 d)。330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74个月)。
结论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直疝区域复发较为常见,植入补片的复发疝中直疝比例更高。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可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修补肌耻骨孔或修补疝缺损方法进行修补。TAPP和TEP的选择取决于前次手术的入路、补片植入的间隙以及术者自身的经验。IPOM可做为TAPP的备选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