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讲授《端午的鸭蛋》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其中抢鸭子的镜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文本学习中。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表扬同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教师,往往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教师在课前应该精心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提前做好预习。例如,讲授《台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在第一部分让学生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篇文章讲的什么内容。在第二部分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课后复习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保障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层次不齐、认识水平不一、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笔者采用了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为基础特别好的学生设计了拔高拓展题,为基础一般的学生设计了中等难度的普及题,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即可。分层作业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课后复习等很快就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了。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習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就会无所适从。只有教给了学生具体的方法,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他们才会用心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要用不同方法教学。例如,在讲授说明文之前,笔者整理了说明文的相关资料,并印发给了学生。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种类、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四种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等。上课时,笔者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时要弄清楚以一下七个问题:(1)这篇说明文属于哪一种类型?(2)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文章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4)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6)文章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7)研究一下文章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围绕这七个问题自主学习,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全班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是文言文比较枯燥,学生都不愿意学。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二是多读,让学生朗读、细读、精读、品读文言文,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在读中理解文意。三是让学生理解每句、每段的大概意思。四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主旨。五是让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六是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讲授《端午的鸭蛋》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其中抢鸭子的镜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文本学习中。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表扬同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教师,往往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教师在课前应该精心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提前做好预习。例如,讲授《台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在第一部分让学生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篇文章讲的什么内容。在第二部分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课后复习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保障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层次不齐、认识水平不一、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笔者采用了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为基础特别好的学生设计了拔高拓展题,为基础一般的学生设计了中等难度的普及题,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即可。分层作业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课后复习等很快就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了。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習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就会无所适从。只有教给了学生具体的方法,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他们才会用心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要用不同方法教学。例如,在讲授说明文之前,笔者整理了说明文的相关资料,并印发给了学生。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种类、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四种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等。上课时,笔者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时要弄清楚以一下七个问题:(1)这篇说明文属于哪一种类型?(2)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文章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4)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6)文章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7)研究一下文章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围绕这七个问题自主学习,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全班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是文言文比较枯燥,学生都不愿意学。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二是多读,让学生朗读、细读、精读、品读文言文,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在读中理解文意。三是让学生理解每句、每段的大概意思。四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主旨。五是让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六是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