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前景下的高职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应用探索

来源 :启迪·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v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网络发展迅猛,相对而言的大数据技术也已经逐步且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大数据前景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应用,为社会输送更具时代潮流的新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会计学;实践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凸显了优势,企业也更加需要可以熟练应用大数据分析统计的会计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也需要高职院校在大数据前景下,对传统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来为社会培养更具时代特征,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一、大数据对会计专业的影响及意义
  1.1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数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速,信息量大,含概量广,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得到对企业有利的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手工统计数据,人工分析,筛选,整合撰写等等繁重的統计工作,大数据明显占据了优势,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所需数据统计,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快也更直观的客观的反应出数据信息,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消耗。
  1.2大数据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务信息的公开
  如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新时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逐步催生出了大数据,大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更加的方便和快捷,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共享程度,在民众和政府之间也建起了信息公众平台,让信息更公开,更透明,这也让大数据变得更加有价值。在公司财务信息交换的环境中,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这些都是通过纸质文件和书写进行的,这样的方式让会计工作变得繁重,效率低下,而且还极其容易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错误,查错改错又是一项大工程。然而,在大数据的推广应用下,一些数据表格不再需要纸质书写,这样既减少了工作差误,又提高了效率,也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精准,更快速透明,推动了财务信息的公开,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帮助企业更加科学的发展。
  二、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会计课程实践策略
  2.1开设大数据公开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数据资产概念
  在我国会计行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会计年龄分布结构的不合理,年龄越老,资质越高,然而这部分“老会计”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大数据的理解又非常的局限,年轻一代的“新会计”在接受会计培训的时候也是以基础技术为主。然而在当今社会,只懂技术不懂科技显然会很被动,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质人才,所教授的内容更加的深入,也更具有实践性,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常规的技能,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
  2.2以大数据技术为前提,完善课程设置,开展会计技术以及计算机比赛
  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课程的设置,在大数据前提下,基本的会计课程明显已经不够学生学习了,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除了基本的会计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开设一写计算机课程,数据的开发与应用,编程,社交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综合能力。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因此在培训学生技术以外,还有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培训。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大数据技术为前提,开展一些会计技术类的比赛,比如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的演讲比赛,计算机统计竞赛,传统统计手段和大数据技术统计竞赛等,通过这些比赛,从内心激发学生对大数据的学习和认识,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对工作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大数据。多开设计算机课程,让学生们可以上机操作,利用计算机制作表格,统计数据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逐步的提高学生利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2.3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水平,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而现在,想要学生学的更多更好,就需要适当改变这种模式,想要让学生懂大数据,首先就要提高教师对大数据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对大数据计算机的应用思想转变,学校应该及时的对教师团队进行整合培训,培训教师的能力,让教师认识新鲜事物,提高自身的水准,紧跟时代变革,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向学生传输最新的财会以及税务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教书育人。
  在学校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学习。可以去真实的企业实践工作,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虚拟的公司月财务总结项目,以成立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账目工作的审核,统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观察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不用急着纠正,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最后完成之后教师要积极的和学生探讨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时代的进步,对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使自己和企业收获更大的价值和利益。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对我国的会计行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使会计领域对全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给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带来的很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行教学挑战和实践才能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浩.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课证融合的实践路径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60-63.
  [2]孙敏之.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32(02):57-59+87.
其他文献
患者男,20岁.因胸闷,气急、乏力伴晕厥1次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8月24只晚8时左右,突发胸闷、气急,伴四肢乏力,期商出现黑矇,随即意识丧失,尤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无外伤,持续约10 s后自行苏醒,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但胸闷症状尤明显缓解。
期刊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本文主要是通过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课堂即时练习来进行课堂应用,旨在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来构建一个
期刊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普通人群患病率1/500,以自然病史差异极大为特征.很多患者终生无症状,寿命与常人并无不同.有些患者有心力衰竭(心衰)或心房颤动(房颤)的症状,某些患者猝死.猝死者常常先前没有症状,年龄较轻.HCM是青年人和运动员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因此对猝死危险进行分层,预防猝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药物治疗,包括胺碘酮治疗,已经被证明不能防止HCM猝死,而两个多中心
期刊
目的 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N末端A型利钠肽原(NT-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分别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测定的方法测定112例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4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值,并分别与临床NYHA分级、左房内径(LAD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通过锻炼学生体能来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锻炼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小学生处于身体以及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该时期也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毅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探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毅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毅力;教学策略  前言:毅力对人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
期刊
目的 研究长期进行大运动量体育锻炼的飞行员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灌注显像的特点.方法 27 例无心血管病、糖尿病病史的长期进行大运动量锻炼的男性飞行员作为受枪者,分为受检当日早餐禁食(17例)和早餐予以谷物餐(10例)两组.每名受检者都在静息和蹬车运动达到次极最心率要求下进行2次99Tcm-甲氧基已乙腈(99Tcm-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显像(共54例次),2次检查
目的 探讨短QT综合征(SQTs)先证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评估心脏性猝死风险并观察疗效.方法 对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4例家系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血电解质和心肌酶化验、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检查,并对高危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调查的14例家系成员中有4例早年心脏性猝死,4例确诊为SQTs(包括先证者及其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阳性患者体表12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止要求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感悟体验,获得了怎样的体验,感悟体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本文结合参考文献和自身教学实践,对感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感悟体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关注感悟体验即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身感受,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痛杂志编委会专家组修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以下简称"指南")在本期第4~25页发表了.本"指南"是在2002年"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经专家组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参考国外指南,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修订的,反映了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
期刊
目的 研究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一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gene,MYBPC3)的突变位点,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HCM患者的MYBPC3基因进行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外显子及剪接部位的基因组DNA片段,直接测序分析.分析各突变患者相应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经测序分析,发现Lys30lfs移码突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