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没有专门的论著对工业化进行阐释,但是在马克思的著作里面渗透了马克思的工业化思想基于这点,文章略微总结了有关国内和国外的有关马克思的工业化研究
马克思没有专门的用于讨论工业化的问题的著作,但在他的全部有关经济的著作中又几乎无处不存在有关工业化的信息。然而后人真正对马克思的工业化做研究的并不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交往与生产力”一节中详细论述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过程,从十六世纪“特殊的商人阶级”的出现,造成城市间的生产的社会分工,致使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之后竞争使商业政治化,并且引起政治冲突 诸如殖民主义、英法革命、和海上战争。到十八世纪的晚期,产生了机器大工业。
自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揭开工业化的历史序幕后,工业化问题就成为了各国经济学家经久不衰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研究文献浩如烟海,从早期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李嘉图、贝克莱、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到新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克拉克等等,从现代的霍夫曼、罗森斯坦-罗丹、库兹涅茨、纳克斯、罗斯托、刘易斯、缪尔达尔、舒尔茨和钱纳里等西方经济学中的著名人物,到列宁、斯大林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有些学者,都在不同层面或不同侧面对工业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印度经济学家萨克认为“工业化”是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份额上升,他的这种定义是把工业发展作为手段和前提,考查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工业化和现代化列为一个条目,完全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名称而已。
国内也有部分人在研究关于生态视域下的马克思的工业化问题,各有各的观点和看法,首先是暨南大学的龚唯平教授出版一本《工业化范畴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在这本书里面,马克思工业化理论进行系统挖掘,构造一个工业化一般理论的新框架,开拓了工业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在谈及奠定工业化理论的科学基石时,作者认为那些以马克思没有使用“工业化”一词而否认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是浅薄的,是传统思维定势的结果,在理论分析中,先从马克思整体经济理论中抽象出资本主义工业化理论,再进一步抽象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在谈到工业文明产生的负面效应时,他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观点,主张用历史哲学的眼光更深层次的反思工业文明隐含的危机。并且指出,工业文明使人类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人的非自然化和非人化,这就使得人类对自己的历史使命产生忧虑,这是人类的悲哀、是文明的悖论。这就意味着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脱节。那么,这也就标识着工业文明具有异性的历史局限性,当然这也说明工业文明发展至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他还认为在马克思那里,要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仅仅有技术上和认识上的转变的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必须铲除资本主义制度。“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所以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必须调整好人与社会,即工业化的合理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财经大学的宋正认为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分析和结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理论支持,尽管如此,他认为马克思还是肯定了工业化的积极作用的,认为工业化是人类有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不可逾越的阶段。他还指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渗透着马克思的工业化思想以及生态文明的思想,异化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异化还表现在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环境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河水不再成为河水生物的存在的本质,而是成为了生物的对立面,也就同等于人处于异化的、对立的状态。泉州师范学院许旭红认为在工业化蓬勃兴起之时,马克思分析了工业化所隐含的一系列深刻危机。他对马克思工业化进行文明性的理论分析,并且指出马克思对工业化负面效应的深刻揭示,他认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了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认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马克思同时也看到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弊端,深刻揭露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冲突和危机,马克思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看作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但是这些问题在中国在一一在出现。许旭红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弊病实质上也就是工业文明的弊病”。姜春海针对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的《自然垄断理论评论》中这样写到:“马克思工业化思想的精髓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着力揭示工业化对人类发展的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强调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定位工业化” 这些都证明国内有学者在研究有关马克思的工业化问题,但具体深入研究的还不算多。
目前,在对马克思思想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但是单单针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弱势。
参考文献:
[1]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
[2]宋正.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3]许旭红.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11).
[4]姜春海.自然垄断理论评述[J].经济评论,2004(2).
(作者單位: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没有专门的用于讨论工业化的问题的著作,但在他的全部有关经济的著作中又几乎无处不存在有关工业化的信息。然而后人真正对马克思的工业化做研究的并不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交往与生产力”一节中详细论述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过程,从十六世纪“特殊的商人阶级”的出现,造成城市间的生产的社会分工,致使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之后竞争使商业政治化,并且引起政治冲突 诸如殖民主义、英法革命、和海上战争。到十八世纪的晚期,产生了机器大工业。
自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揭开工业化的历史序幕后,工业化问题就成为了各国经济学家经久不衰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研究文献浩如烟海,从早期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李嘉图、贝克莱、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到新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克拉克等等,从现代的霍夫曼、罗森斯坦-罗丹、库兹涅茨、纳克斯、罗斯托、刘易斯、缪尔达尔、舒尔茨和钱纳里等西方经济学中的著名人物,到列宁、斯大林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有些学者,都在不同层面或不同侧面对工业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印度经济学家萨克认为“工业化”是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份额上升,他的这种定义是把工业发展作为手段和前提,考查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工业化和现代化列为一个条目,完全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名称而已。
国内也有部分人在研究关于生态视域下的马克思的工业化问题,各有各的观点和看法,首先是暨南大学的龚唯平教授出版一本《工业化范畴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在这本书里面,马克思工业化理论进行系统挖掘,构造一个工业化一般理论的新框架,开拓了工业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在谈及奠定工业化理论的科学基石时,作者认为那些以马克思没有使用“工业化”一词而否认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是浅薄的,是传统思维定势的结果,在理论分析中,先从马克思整体经济理论中抽象出资本主义工业化理论,再进一步抽象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在谈到工业文明产生的负面效应时,他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观点,主张用历史哲学的眼光更深层次的反思工业文明隐含的危机。并且指出,工业文明使人类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人的非自然化和非人化,这就使得人类对自己的历史使命产生忧虑,这是人类的悲哀、是文明的悖论。这就意味着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脱节。那么,这也就标识着工业文明具有异性的历史局限性,当然这也说明工业文明发展至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他还认为在马克思那里,要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仅仅有技术上和认识上的转变的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必须铲除资本主义制度。“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所以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必须调整好人与社会,即工业化的合理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财经大学的宋正认为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分析和结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理论支持,尽管如此,他认为马克思还是肯定了工业化的积极作用的,认为工业化是人类有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不可逾越的阶段。他还指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渗透着马克思的工业化思想以及生态文明的思想,异化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异化还表现在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环境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河水不再成为河水生物的存在的本质,而是成为了生物的对立面,也就同等于人处于异化的、对立的状态。泉州师范学院许旭红认为在工业化蓬勃兴起之时,马克思分析了工业化所隐含的一系列深刻危机。他对马克思工业化进行文明性的理论分析,并且指出马克思对工业化负面效应的深刻揭示,他认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了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认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马克思同时也看到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弊端,深刻揭露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冲突和危机,马克思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看作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但是这些问题在中国在一一在出现。许旭红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弊病实质上也就是工业文明的弊病”。姜春海针对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的《自然垄断理论评论》中这样写到:“马克思工业化思想的精髓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着力揭示工业化对人类发展的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强调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定位工业化” 这些都证明国内有学者在研究有关马克思的工业化问题,但具体深入研究的还不算多。
目前,在对马克思思想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但是单单针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弱势。
参考文献:
[1]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
[2]宋正.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3]许旭红.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11).
[4]姜春海.自然垄断理论评述[J].经济评论,2004(2).
(作者單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