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面壁者”:为神佛“治病”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春天,李云鹤留在了莫高窟,成为第一位壁画修复师。1990年,李波开始跟随父亲修复壁画;2011年,李晓洋也拿起了接力棒,从此三代人一起为壁画上的神佛“治病”。为莫高窟续命,是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在千年壁画面前,几代人的青春也短得不值一提。
  “行医”63年为神佛“治病”
  一副棕框眼镜架在李云鹤的国字脸上。若隐若现的白线把镜片分成两块,挑起眼睛走路时,就用上面的平光镜;垂下眼睛工作时,就用下面的老花镜。
  他是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行医”63年,修复壁画4000余平方米。如今86岁,仍然身体硬朗,身量挺拔,牛仔工服一披就去工作,手脚利落。
  1956年春天,在山东读高中的李云鹤准备前往新疆“支援建设”,中途在莫高窟短暂停留。在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劝说下,李云鹤留在了莫高窟,成为第一位壁画修复师。1990年,李波开始跟随父亲修复壁画;2011年,李晓洋也拿起了接力棒,从此三代人一起为壁画上的神佛“治病”。
  在时间的侵蚀下,壁画遭遇的病害有空鼓、起甲和酥碱等等,它们让精致的图案变得模糊、破损,有时像鳞片一样翘起,有时结满白霜,有时甚至变得疏松、脱落。
  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拿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工具,除尘、填垫、脱盐、粘结、按压、支顶……帮助壁画对抗时间。
  经过三代“面壁者”的修复,飞天的华裳重新飘逸,神佛的眉眼渐渐清晰,饕餮、僧侣、殿堂和塵世风物,也都离原有的模样更近了一步。
  为莫高窟续命,是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在千年壁画面前,几代人的青春也短得不值一提。
  祖师爷“偷师”摸索修复工艺
  曾经丝路重镇的威风,早就随着经济中心转移而渐渐消弭,敦煌变成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城,莫高窟的艺术光环也尘封数百年才被发现。洞窟被风沙淹没,塑像垮塌,千年前的谷草从断臂中裸露出来。壁画受损,变得斑驳,甚至会大块大块掉落……风沙侵蚀、战乱、西方冒险家的劫掠,整个莫高窟在天灾人祸的蹂躏后,一片狼藉。
  那时的莫高窟几乎没有任何文物保护的设备和工具,面对一片一片“生病”的壁画,用什么修,怎么修,都靠李云鹤自己摸索。
  当时敦煌研究院请来捷克的专家帮助修复,关于修复材料和工艺,对方始终保密,李云鹤就在旁边“偷师”修复过程。专家走后,李云鹤自己摸索着用毛笔、滴管、注射器等各种方式修复,最终选定了注射器作为粘结材料注渗的工具。
  胶结材料注射完,需要将壁画回贴到地仗层,李云鹤尝试铺上一层纱布,然后按压,但布纹会压到壁画上。后来换成塑料布,发现容易把壁画粘下来。最终想到装裱画用的纺绸,既能吸水,还有细腻的质地。就这样,李云鹤慢慢自己总结了一套修壁画的工艺流程。
  到如今,李云鹤已经做了63年修复师,4000余平米壁画经历过他的“医治”,晚辈们都叫他“爷爷”,也说他是“壁画修复领域的祖师爷”。
  给壁画治病更要有“医德”
  童年时的李晓洋觉得壁画修复工作很酷,聚精会神地坐在壁画前,拿着工具,像医生给患者治病。因为要援助其他修复单位,李云鹤和李波经常四处出差,指导修复国内其他地区的受损壁画。在李晓洋眼里,“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出差’这个词可以安在我身上,觉得特别洋气。”
  十几年过去了,李晓洋也成了一位修复师,不过,却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高大上”。刚刚入行时,他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意义。”李晓洋说,“每天坐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同样的步骤,有时要几百上千次,一天下来胳膊都酸了。”
  作为李云鹤带出的徒弟,李晓洋和叔叔李波都听过无数次关于“医生”的比喻。李云鹤经常说,医生给病人输液,扎疼了还会被抱怨,但修复师给壁画治病,文物不会说话,所以更要有医德,更要有敬畏心。
  在杭州修复凤凰寺的壁画时,一个学生不小心把壁画粘到了手上,“这很正常,掉下来也很正常,但是你得给贴回去,结果这个娃娃随随便便把这块壁画从手上给弹走了。”李云鹤回忆,“我把他给撵回去了。”
  与毁灭抗争,和风赛跑
  如今是李晓洋从事壁画修复的第九年,他渐渐发现,这是个没有尽头的行业。“唐朝的壁画和五代的壁画有区别,山西的和河北的也不一样,像这一次在成都,和在敦煌就有明显的不同,成都的湿度特别大,自然环境特别不利于泥质文物的保存。”没有什么秘诀,只能不停地思考对策,解决问题。
  许多新的技术开始应用在壁画修复上。例如在修复中胶结材料的浓度,过去,修复师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决定,如今则通过研究设备对壁画成分、病害类型和程度、产生机理等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精准的数据,从而决定胶结材料的浓度和比例。
  “壁画保护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直到现在,李云鹤都还在学习新的高分子修复材料的使用。
  “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怀抱琵琶的飞天和斑斓的佛国世界迟早会消失,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不止一次说起类似的话。
  时间是莫高窟最大的敌人,“与毁灭抗争”的紧迫感,渐渐被传递给莫高窟的保护者们。
  李晓洋告诉记者:“爷爷一辈子都在和风赛跑,他说,这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比赛,但我们偏偏要逆天而为。哪怕和风耗尽一辈子,也要为后人留下不能复制的文明。”
  (《新京报》)
其他文献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更是直言俄中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的纪念时刻”。更多外媒相信,中俄将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增添和平、安全和稳定。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稳定。  在中俄交往的历史长河中,2019年注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今年,两国迎来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中
期刊
以党纪政务处分对年度考核的影响为例,中央、省里关于这一条的规定至少就有7个文件。这些文件中,有部分规定相互冲突、彼此“打架”。对此,湘潭市进行了统一明确,解决了很多人“为一个问题到处翻文件还翻不准”的烦恼。  党纪处分后,相应人员的工资待遇该怎么变化,不仅普通老百姓搞不太清楚,连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有时候也懵圈。对此,湖南省湘潭市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打白条”现象  
期刊
他一再強调自己“出身卑微”,但他的政策令亿万富翁们愈发富有、民众失业率高企。尽管存在这样的矛盾,69岁的莫迪还是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媒体分析,许多选民将厕所(莫迪上一任期计划修建1亿间厕所,如今已接近完成)及它们带来的尊严列为给莫迪投票的理由。  印度“世纪选举”落下帷幕。5月23日,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取得了超过300个议会席位,成功赢得连任。  在今天的印度政坛,无人能与莫迪比肩  莫
期刊
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别无选择,必将不惜一战,必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正如最近美国对我们发动经贸摩擦,中国民众现在热传的九个字就是:谈,可以;打,奉陪;欺,妄想!  5月31日至6月2日,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在新加坡举行。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率团参会,54人的代表团包括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邵元明、南部战区海军司令员王海等13名将军。在历届
期刊
高翔一面开火,一面紧紧地靠了上去,“当时我想,能打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一头撞上去”。抱着这种想法,高翔一直打到距离对方飞机只有39米。最终,高翔以“空中拼刺刀”的战法击落了美机,成就人民军队史上的一段佳话。  近日,中国军网推送了一则高翔的短视频。高翔过硬的战斗作风、亲切幽默的叙述,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现年88岁高龄的高翔当过陆军,参加过辽沈战役。1965年,在海南岛上空的一次空战中,高翔驾驶
期刊
5月21日,在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这三问,每一问都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5月21日,在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这三问,每一问都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期刊
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广播公司(ABC)就伊美问题采访了伊朗外长扎里夫。扎里夫告诉记者,对于特朗普利用经济制裁来迫使伊朗协商新的核协议,伊朗不会畏惧。扎里夫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对伊朗人民施压,那么“必将付出代价”。  今年5月2日,美国宣称彻底封锁伊朗石油出口。5月8日,伊朗宣布停止遵守核协议部分承诺,并称可能会将浓缩铀的产量提高到超出协议允许的水平。几乎是同一时间,美国又宣称禁止任何国家进口伊朗的
期刊
“当时通过发信息(散布谣言),想看到他们内斗、相互伤害,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我认为自己为红河做过很多工作,组织对不起我,州委的领导没有把我的事放在心上,因此心态扭曲,走到了这一步。”  云南省红河州委原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和建涉嫌犯受贿罪一案日前在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和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2236100元、27000澳元,数额巨大,应
期刊
回到乡村,回到一朵白云温软的腹部   回到一棵野菜的身边,一只幼羊的梦中   回到一滴汗水的源头,一把镰刀的豁口,一场农事清晰而圆满的横截面   回到一枝芦苇里,一段乡谣慢慢从低音酿到高音   回到一个麦草垛上,一盏萤火瞬间把一群童年照亮   回到一垄庄稼的连根处,回到一坛老酒   发酵的九十九个时辰,回到情感里   所有被我不停擦拭的部位   故意用力踏破鞋子,喊破喉咙   用
期刊
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最基本的尊老、敬老、孝道之说,没有严格的家规,这个家族也不可能走太远了,因为一个家族的文化根基——家风不在。  近几天,我抽空看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写给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信件。整本书看得我泪眼婆娑,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浸透着作为一个父亲的汗水和智慧,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舐犊情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儿子傅聪早年前往波兰学习,临别时,傅雷赠言:做人第一;其次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