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七关及其历史功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位于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积石关及其南面六关是明洪武年间政府出于当时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所设,它凭借险要的地理位势成为河州的屏障,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同时它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节点,唐蕃古道之要隘,亦是茶马互市之中心,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与商业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河州;积石七关;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 K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151-05
   “关”,《说文解字》释为“以木横持门户也”,{1}意指门户的关闭。《辞海》则释“关”:“本义为门闩。如:拔关而出。”另有“要塞,出入的要道”之意;{2}“隘”为“险要之处”,左思《蜀都赋》云:“一人守隘,万夫莫向。”{3}故综合起来可知,“关隘”乃是在险隘的山口或要塞处设置的关口。
   甘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属于雍凉之地,不仅地近长安,谓之中原门户,更是连通西域的唯一通道,故而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基于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境内自然设置了大量的关隘渡口。本文所要讨论的位于甘肃境内的积石关及其南面六关,是明代政府出于当时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所设置的“二十四关”之其中七关。现就积石七关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功用进行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一、积石七关的地理位势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春秋羌戎之地。据《河州志》记载:“皇明新制,河州。按《一统志》,当《禹贡》雍州之域,古西羌地”。{4}其地理形势更是属于“四塞之地”,{5}“洮河绕于东,积石峙于西,南盘雪岭,北距黄河。山水环抱,宛若城池,四塞之地也”。故而一直被历代王朝视为关防重地、“汉番边界”,多置关津隘口,以期屏障。明洪武三年(1370)时任征虏左副将军的邓愈与元军王保保部战于甘肃,攻克洮州、岷州、河州,在河州设“河州卫”。{6}之后出于巩固疆土的需要,在边界沿白石山——太子山—小积石山脉由东而西,西而北,设置了二十四关,作为河州的屏障,来抵御西南游牧民族的入侵。其中沿积石山脉一带在历史上自古便是边关要地,所以历代王朝多在此沿山脉建立关卡,如隋设临津关,唐贞观年间置凤林关,北宋所置安乡关等关口皆位于此地。至明代,邓愈所置二十四关中的积石关、崔家峡关、樊家峡关、五台关、大峡口关、红崖关、癿藏关七关俱属于积石山县境内。当时,除积石、癿藏两处隘口称之为“关”外,其余五处均叫作“山口”,直至清代,这五处山口才逐渐被称为关。{7}关于积石七关的具体位置,学界已有清晰论证,如陈世明先生的《明代甘肃境内二十四关考略》一文通过结合史料研究与实地考察的方法详细考证了包括积石七关在内的明代所置二十四关的具体地理位置。{8}边强先生主编的《甘肃关隘史》则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甘肃省内的历代关隘设置,其中就涵盖了积石七关的具体位置。{9}故下文所列积石七关的具体位置只是依据学界已有成果的简要陈述,不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积石关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关址在积石峡东口,东距今临夏市60公里,西距青海循化县城45公里。明嘉靖《河州志》载:“两山如削,河流其中,西临蕃界,险如金城,实系要地。”{10}基于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积石关自然成为历代王朝与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竞相争夺的军事要隘。唐贞观八年(634),李靖伐吐谷浑途经河州,出此关,遂在此置积石军。宋元时期立积石州,而后宋与夏、金,金与夏,元与金皆曾为争夺此地进行激烈血战。至明洪武三年(1370),征虏左副将军邓愈战胜残元势力攻下河州后,为了加强防卫设置了二十四关,积石关为第一大关。每关设官1名,兵50名把守,每年一换。{11}
   积石关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其依山傍河、扼控咽喉的险要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优势外,还因为它是传说中的大禹导河之地,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它的传颂赞咏。相传大禹一生治水导河无数,但他导河之业的开端正是源于积石。《尚书·禹贡》曰:“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是也。为治理黄河,大禹循河而上,来到甘青交界处的积石山,发现此处群山高耸,水流极易积聚。若到雨季,黄河水位高涨,水势便会不可控制,最终冲出山峦淹没村庄。唯一的办法只有开山放水,故在今天的积石峡中仍有许多纪念大禹治水之功业的遗迹,如禹王石、斩蛟崖、骆驼石等。另外,历代文人墨客也被积石关壮美雄奇的景色和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所吸引,留下了许多对它的吟咏赞美。如明御史李玑曾作《积石》诗云:“地险天成第一关,巍然积石出群山。登临慨想神入泽,不尽东流日夜潺。”{12}另有大学士解缙所咏“积石唐家节度城,吐蕃羌帽帐纵横,而今河水清无底,时有游人月下行”的绝唱{13}。此外,明嘉靖進士鲍龙、都御史杨一清、清代河州知府王全臣等人皆留下诗作赞誉积石雄关,这些不朽的诗词也使积石关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控扼咽喉的地理位置,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地位,大禹导河的传说以及文人墨客的吟颂,使得本为明代河州二十四关之首的积石关,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虽经战火灾荒的洗劫不复昔日,却仍吸引着无数游人学者来此观光调研。
   (二)崔家峡关
   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西侧的崔家峡中,距离大河家15公里。关口曾设有石栅一道,今无存。沿关内小路向东南可通往樊家峡关,向西翻越五台山梁,可通向循化界北庄境内。峡谷有大河家河,北入黄河。
   (三)樊家峡关
   明代称贾喇嘛山口,清改此名。关址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西南的樊家峡中,北距刘集乡约17.5公里。峡谷有刘集河流经,最终汇于黄河。关口曾设有石栅一道,今依稀可辨。樊家峡关北连崔家峡,南连五台关,关东为荒草坪,这里牧草丰饶,一碧千里,是一处难得的天然牧场。
   (四)五台关    明代称火烧岭山口,清改此名。关址位于积石山县吹麻滩镇西南约15公里的五台峡中。关口曾设石栅一道,现遗迹尚存。有小路顺峡谷直通五台山峰。明代有总巡官视察关口防务,在吹麻滩前庄村大石上立有界碑,上书“崇祯二年/四月吉日/巡官/金玉立界碑。”{14}
   (五)大峡口关
   明代称西山小路山口,清康熙年间改称此名。关址位于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南约13公里大峡口。这里两山如削,峡口处宽约百米,乱石林立,有石栅遗迹。谷中有大峡水,流经吹麻滩镇,汇于黄河。有小路沿大峡西去,入青海境地。
   (六)红崖关
   旧称红崖子山口。位于积石山县居家集镇西的甘藏村,东据丹凤山村约2.5公里。可通往夏河县境和青海起台堡。关口曾设石栅一道,暗门一座,今已无存。红崖关历史上是藏族红崖族驻地,由王土司管辖。关前建有红崖寺,准驻喇嘛61名。所驻喇嘛由河州卫颁发度牒,在河州卫仓中领口粮。{15}关西南有面积约11000亩的香水坪草甸和吊水峽瀑布,芳草葳蕤,山清水秀,为旅游胜地。
   (七)癿藏关
   又称小关,位于积石山县癿藏乡关门村西约1公里的风沟口,出关沿小路向西南,直通乌龙沟大道,过达力加山,可到起台堡。在沟口狭窄处曾筑有关墙,今无存。关内东约5公里处有旧城堡遗址,据史料记载,该城堡叫“踏白城”,为吐蕃王木征所筑,元朝时蒙古军曾屯兵于此,现今称“癿藏旧城”。{16}关口附近的麻场垭有烽堠遗址。明洪武三年(1370)邓愈招抚番族,安插于河州癿藏地方,编入河州银川里十甲输徭,以王且禄为招番头目。关内的癿藏沟,即为王土司所辖,管理有癿藏、红崖、端言、迭古、回回、仰化六族。关内还设有明代皇帝赦建的癿藏大寺,规模宏敞。河州卫准该寺驻喇嘛69名,颁发有度牒。每逢四月八日浴佛节,藏族男女从遥远的地方前来朝拜,并带土产、牛马、皮张和羊毛与当地居民交易互市。{17}
   二、积石七关的历史功用
   (一)作为河州地区之门户,充当着防御外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积石七关的设立本就缘于邓愈攻克河州后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而建,故而其作为河州屏障,以期防御的功用自是首位。明初,退居漠北的元人力图复辟,时时侵扰大同、宣化府一带,所以当时的明朝廷需要防范的敌人主要是来自北边的残元势力,其防守重点自然是在北方。明洪武三年当洮州、岷州、河州一线被攻克后,统治者出于军事防御的必要性,即命邓愈设立了二十四关来作为当时河州的屏障。身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的杨一清在巡行河州时曾视察积石关,而后作《题积石》一诗,其诗云:活活真源渺未知,乾坤于此判华夷。凿开积石从天降,吞尽群流到海迟。九曲润多资下土,千年清合应昌期。不缘砥柱龙门在,浩浩三江恐不支。由诗可见杨一清他将积石关比作中流砥柱,认为没有积石关和长城的防御,中原地区恐难以抵御敌寇的入侵。
   (二)作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节点,唐蕃古道之要隘,是连接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
   积石七关除了其作为河州屏障的重要军事作用外,更是在古代交通运输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些关隘要点甚至一度成为联系各民族交通贸易的主要节点。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上交通线路。它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到达非洲和欧洲,是横贯东西的重要文化通道。而全程约1600多公里的甘肃段则占了这条丝路的近1/5,是研究此通道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按线路走向通常将其分为东西两段论述。以黄河为界,东段一般分为三条线路,分别为北、中、南三线。其中第三条南线,也称“南由道”,隋炀帝西征时走的正是此道。这条线路的起点与北线、中线一致,仍旧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至狄道(今甘肃临洮)后,继续向西到达河州,由河州渡黄河至鄯州(今青海乐都),最终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而到河州后又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由刘家峡炳灵寺附近的凤林津渡黄河到达鄯州,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另一条则是经河州境内的吹麻滩向西北行至大河家,再由大河家西行过积石峡,从峡东口的临津渡过黄河入鄯州,最后沿湟水西行到达扁都口,穿越祁连山,到达甘州(今甘肃张掖)。《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将击吐谷浑”,{18}可见隋炀帝西巡时便是由临津渡过黄河到达西平(今青海乐都)。这条线路,沿线分布着秦州、狄道、河州几个大的城市站点。各地商旅往来其间,促进了沿线的商业贸易,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的西段由于位于河西走廊,也叫“河西道”,关于此条线路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做出详尽的研究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与丝绸之路甘肃西段平行的还有一条支线,那就是青海道。青海道这条道要穿越青海西部的羌人游牧区,所以史称“羌中道”。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并南山,欲从羌中归”。{19}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为了躲避匈奴势力,打算沿昆仑山取道羌中,穿过青海回到长安。至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又被吐谷浑政权所占领,所以此道也叫“吐谷浑道”。此道的起点,主要有两处:一是从位于河州大河家乡关门村的积石关渡黄河进入青海,二是从位于河州刘家峡炳灵寺附近的凤林津渡黄河进入青海。到达青海后,沿柴达木盆地外缘至南北两列山脉形成了两条支道——柴达木北支道和柴达木南支道。北支道沿柴达木盆地北缘,穿越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南支道则过柴达木盆地南缘,穿越阿尔金山噶斯山口,到达新疆的若羌,与丝绸之路南道相接。这条道与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西段并行,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睦,所以道路也是时塞时通。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后,青海道受到影响,逐渐成为河西道的一条辅道。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河西道被关闭,青海道又得到发展的机会,开始繁荣起来。隋唐时期,统治者更是重视与西域的商贸活动,此条道路一直畅通。直至唐晚期,此地虽然长期被吐蕃占领,却仍然发挥着连接西域沟通各族的重要作用。所以说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起点的积石关不仅是丝绸之路甘肃段的必经之地,更是一个沟通中西的交通要隘。    交通条件独具优势的积石关,它不光是丝绸之路甘肃段的必经之道,也是属于有着“文化运河”之称的唐蕃古道的重要部分。唐蕃古道,通常以鄯州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而途经河州地区的一段则属于唐蕃古道东段的南道,它先从枹罕出发至大河家,而过积石关去往青海。这条需要穿越整个县境的道路一直作为县内主道而畅通,直到清代才被废除。积石关作为唐蕃古道南道之河州段的重要关口,自然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三)作为茶马互市的重要榷场,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商业贸易
   河州,又名枹罕,西汉时期就已设置郡县,历代以来更是被视为边防重地。明初,与蒙古的战争使得明王朝对于马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西北的战马素以优良出名,“以茶易马”的方式又自唐以来就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用,故而明政府便于陕甘地区设置了因地制宜的专门机构——茶马司,来管理西北的茶马贸易。《明史》記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20}洪武七年(1374)设于大河家镇的河州茶马司便是明政府在甘肃所置的第二大茶马司。此时以回族人口为主的河州商业贸易繁荣,出现了一批专门以贩茶、贩马为生的回回商人,且他们大多数代相承,形成了以此为生的殷盛世家。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更是与朝廷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联系。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对河州地区的回族商人贸易专门指示“如过关津渡口,不许阻滞”。明成祖也曾敕驻洮州都督李达曰:“今天下太平,四海一家,各族商旅往来者,悉听其便;今陇答卫番人来洮贸易,亦听其便。”{21}这无疑在客观上为包括河州在内的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作为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河州地区除了茶马贸易,关乎百姓生计的粮畜交易同样极为繁盛。据明《河州志·地理志》记载,河州城内“大市,即粮货市也,五谷充积,贸易至午而散,在城中大十字街。中市,即畜类市也,六畜咸集,贸易至午而散,在城中小十字街。南关市,客店一十八座,四方商贾居焉。宁河镇,州南六十里,居民五百余家,弘治乙卯立市,每三日一聚。定羌镇,州南百二十里,居民五百余家,弘治乙卯立市,每三日一聚”。据此可知,当时的河州地区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有着固定时间的相对成熟的粮食以及畜类集市。而不管是茶马交易或是粮畜贸易,皆须通过积石七关等关口进行交易,甚至这些关口处即是交易之地。积石关就曾是一处重要的茶马互市之地,据文献记载,这里的交易十分活跃。明嘉靖时担任河州同知的山西进士鲍龙就曾赋诗云:“关盘积石俨金城,一派河流贯峡横。不独平成思禹迹,年年番马应招行。”记述了积石关外茶马交易番人应招入市的情形。据说在关外不远处山崖旁有龛,曾立石碑一座,记载了茶马互市的情况,后被关内外民众推下黄河,碑沉何处已不可寻。
   位于积石山县境内的积石关等关隘不仅成为官府指定的茶马互市的中心区域,更是关隘内外百姓互通有无,进行生产、生活资料交换贸易的场所,它不仅有利于朝廷“强国”政策的实施,更是调济了关隘内外不同民族生活必需之物产,促进了民族贸易的发展,为保证当地百姓进行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石七关的历史功用主要有三:一是凭借险要的地理位势作为军事屏障以期防御;二是作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之结点,成为中国古代交通之要隘;三是作为茶马互市的主要榷场,有利于周边地区民族间商业贸易的开展。纵观积石关及其南面六关的设置可知,这些关隘凭借着险要的地理位势和不可忽视的军事、交通地位,成为中原王朝与诸羌、鲜卑、吐蕃、西夏等部族交相争夺的战略要地。而如今经过历史洗涤的积石雄关俨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处承载着悠久而又厚重文化的名胜遗迹,接受着后人对它的瞻仰与凭吊。
  [注 释]
  ①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1版,第249页。
  ②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6版缩印本,第629页。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4《赋乙·京都中·蜀都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190页。
  ④⑤⑥⑩{11}{12}明·吴祯著、黄选平审、马志勇校:《河州志校刊》卷1《地理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⑦《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⑧{14}{16}陈世明:《明代甘肃境内二十四关考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⑨{15}{17}边强著:《甘肃关隘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13}《河州志校刊》卷3《文籍志上·史赋》,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18}宋·司马光等编、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四月条,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43页。
  {19}汉·班固撰:《汉书》卷61《张骞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89页。
  {20}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80《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47页。
  {21}清·张炎、笃修、包永昌《洮州厅志》卷15《艺文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其他文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李丹崖又出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欢》。李丹崖从事创作至今,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出版作品集《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快乐是生命的花朵》《扬眉欢喜,低眉自在》《不出鞘的心灵》等8部,近百篇文章入选各种图书。他曾经5次获得《读者》杂志“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人生有味是清欢》通过100余篇哲思随笔,以优美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呈现出浸润着智慧和爱的文字,读来有一种怦然心动、
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履新仅半个多月,即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重申,厉行勤俭节约,简化接待。又到年终岁尾,各地正处于接待高峰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中国梦”的概念,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系统阐述“中国梦”,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中国期
[摘要]康乐是一个畜牧大县,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其实,人类对牛的驯养大约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中国对牛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千百年来,人们以激情和睿智表现牛、赞美牛、讴歌牛、崇拜牛,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康乐县博物馆陈列的各时期不同质地的牛文物,更直观地让世人们了解古代农耕文化,学习牛的精神和品质。   [关键词]康乐县牛文化展览馆;陶牛;瓷牛;农耕文明
目的 对比颅脑手术中舒芬太尼不同用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颅脑手术患者82例,按照单双数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应用间断静推方法,对照组
作为学术概念,东方主义包括一切东方及东方知识的教授、写作和研究活动。作为思想方式,它具有想象的特质,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把东西方文化看成截然对立的两面,
在我的老家,将大小茶罐、水缸以及各种坛子总称为“罐罐”。  小时候,在外婆家,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可看见外婆已在堂屋桌子中的火盆里生上一盆火。火盆边煨着小茶罐,烤着馍馍。外爷正在火盆边一边煨茶喝,一边照顾着火盆边外婆切得薄薄的馍馍片,不让其烤焦。小山村里,农家的早晨,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让我觉得很温馨。  洗完脸走到火盆边,外爷将火盆边烤得黄黄的热馍馍片递到我手里。我嘴里嚼着又黄又酥的烤馍
旋覆代赭汤汤善益气和胃、降逆化痰,可用治气逆所致的呃逆、呕吐,亦可用于鼻衄、都证、失眠及倒经、妊娠恶阻等症,笔者以该方加减治疗顽固性经期头痛1例,取得满意疗效。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黏液高分泌之间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有关研究黏液高分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治疗以及转归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分析其中的相关联性。在COP
大专业平台培养小专业人才。手绘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与实用功能已超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范围.本文旨在通过培养专业手绘人才的现实问题、意义、实践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