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把身体还给身体等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把身体还给身体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作者武韦欣如是说。(见《学位》双月刊)“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其实,发生在今日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情况很相似,社会学家将它定性为转型期问题。在转型期间,竞争压力的增加,使人们的精神和谐与健康面临巨大冲击,而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站在变革前沿,包括教师在内的泛知识分子和精英知识分子。近些年,在他们中间也相继出现了无性婚姻、憔悴青年、过劳死等社会现象。
  转型期问题表现在社会层面,就是社会问题,而表现在人身上,说到底就是精神疾患和心理问题。世界上前十种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教师的过劳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几年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立法防止过劳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广州,有政协委员建议防治亚健康的经费应列入市财政计划。前些年,上海的复旦大学专门为舍不得花时间参加暑期休养活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设立周末度假制度,复旦大学工会靠“跑断腿、磨破嘴”来“强制”这些教师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心理压力。
  而这一切,关键还要靠自己。作为人才强国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及各界知识分子,要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取向。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应该成为教师花时间研究的新课题。专家指出,人体就像弹簧,而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会因老化、衰竭导致死亡。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要讲究弹性,要学会一张一弛,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果你认为真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宝贵的话,那就请你为它而疲于奔命吧。
  
  农村教师待遇与《规划纲要》的缺憾
  从今年的“两会”得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又是热点问题,成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地带。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之所以成问题,原因之一,即在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无视学校和教师的权益。《南方周末》发文说(作者笑蜀),据基层反映,“现在很多地方还强迫教师捐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还有许多不合理收费,比如,各种统考费、资料费、办证费、资格考试费、培训费等等。”不能不承认,相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太弱势。现在的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就跟改革开放之前的政企关系一样。通过改革开放,政企关系得到了较大调整,企业不再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而是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因为教育改革的滞后,教育管理部门跟学校之间,迄今仍然是典型的“父子关系”,教育管理部门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全部权力,学校除了俯首听命,不可能有任何别的选择。
  教育管理部门一手遮天,教育界缺乏起码的分权和制衡,其必然结局是,教育界普遍的两极分化。垄断了公共教育资源的教育管理部门愈来愈成为肥缺,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愈来愈趋于民工化、马仔化,愈来愈沦落到卖硬苦力的地步。农村教师非但谈不上尊严,甚至往往需要为基本生存而奋斗。这种背离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伟大传统的不正常现象得以长期延续,正是当下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剧,也是教育乱象屡禁不止的终极根源所在。均衡是我们社会中最大的短缺品,不仅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均衡,教育自身也需要均衡。通过分权制衡实现权力共享,通过权力共享实现利益共享,则是达致均衡的不二法门。教育体制因此需要一场深刻的革命,尤其是权力结构上的革命。
  但遗憾的是,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5大要点中,并无涉及此一层面的内容。像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那样,让学校成为教育主体而不再做教育管理部门的附属物,这一教育界当下最迫切的呼声,在纲要中并无反映。我以为,这种状况不应该再继续下去。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既然教育的公共性如此之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就不太适合教育管理部门主持其事。如果交由全国人大主持其事,无疑更能摆脱部门利益的纠缠,更能击中命门。总之,教育改革的主题,应该是重建针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分权制衡机制。没有针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分权制衡,设租和寻租的冲动就不可能有效遏制,特殊利益集团就将一直是吞噬公共教育资源的无底黑洞。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近日,十堰市各级党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小的形式作为载体,在党员群众中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小场院”描绘大蓝图  “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很重视,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每一位农民都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2017年11月8日,十堰市
摘要: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以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和象征性著称,曾获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堂吉诃德奖等奖项和提名。本文通过梳理电影的剧情,解读视听语言方面的特点,讨论电影中的符号隐喻,围绕其宗教性、俄罗斯文化特征以及电影对现实的锋芒所指展开阐述,以期以“第七艺术”的他乡之石,照进我们的、当代的现实与生活。  关键词:《危楼愚夫》;符号隐喻;圣愚传统;精神失助  《危楼愚夫》的俄文原
有人说,编辑就是一头驴子,整天围着磨子转。在竹山县电视台工作17年来,他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想点子、作报道、搞宣传,没日没夜,这让人觉得他更像一头牛——一头长期耕耘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阵地的老黄牛。  他,就是竹山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董谦。  自到新闻一线后,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长短假日,他顾不上料理家务,顾不上走亲访友,只要有新闻线索就要赶到现场。  2009年,为采访移民系
在他们看来,长辈围着“我”转,处处以“我”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与外界正常交往的能力,扭曲了健康成长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愈发自闭、自我、自傲,缺乏宽容与理解,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正能量。  当前,随着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其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90后一代,还是00后新生代,他们生来就被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包裹,无形之中,便成
夏天来了,夏天是小姐姐,她温柔地问我:想变点什么?  我想变一朵白云,在蓝天里飘来飘去。我想变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我想变一只蜜蜂,在花朵上睡觉。我想变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我想变一只兔子,在地里吃着美味的胡萝卜。我想变一条青龙,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我想变一只蜻蜓,在荷叶下安全产卵。  最后,我看见粗粗的木头,真想变成一头大象,帮助工人把木头运到厂里,变成白纸,给弟弟妹妹们画画,让哥哥姐姐们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
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位名叫余二妹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八十岁的年龄,她却硬要花5年时间、6000多万元,凭一己之力造一座瓷宫。为什么偏要倾尽所有在景德镇造一座瓷宫?答案只有老人自己知道。  余二妹从12岁开始,便在舅舅的陶瓷作坊里学艺,由于肯学肯干,吃苦耐劳,从淘泥到画坯等陶瓷工艺,余二妹很快都掌握了。学成后,余二妹去了景德镇艺术瓷厂,与众多陶瓷艺人切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陶瓷知识。改革开放后,余二
一  我刚嘬口黄酒,筷子才碰着牛肉。青青,有人喊我。我一愣。这声音熟到烂,隔一百年,也记得。是她,谭仙芝。该死的蛮女人。我索性不抬头,视线只升到收银台的高度,再不往上。骗子,又来哄钱。她沾我,无非为了这,还能有别的?  我把筷子蛮横地搅几搅,汤水晃荡两下,一团碱黄的面条在红汤里浮头。黄酒加牛肉面,大襄阳的招牌早餐。我店里每天要卖出上百碗,生意不错。现在,我在她面前尽情地享用这碗面,一筷子一筷子慢慢
亲爱的深圳:  你好吗?  一日复一日,花开又花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不觉,你已走过四十年。  晨起,最美的朝霞是我们的闹铃,轻柔地唤醒我们。睁开眼,打开窗,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过繁华的街道,看尽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而我最爱的是步入你的林荫。  落花、落叶,铺满地面,走近,一阵芬芳扑面而来,这种香,不浓郁,不呛人,淡雅的花香中混杂着新鲜的泥土味。夏日的阳光如此迅猛,让嫩绿的新叶闪闪发光,
江少宾,70年代生人,供职媒体,著有《爱着你的苦难》《味蕾上的乡愁》《大地上的灯盏》等多部散文集。现居安徽合肥。  蚕老枇杷黄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当蚕豆从牌楼人家的餐桌上黯然退场时,二爷家的两棵枇杷树,已经坠满了黄澄澄的枇杷。坠着坠着就落了。落了也就落了。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桃树、梨树、枣树和杏树,怎么吃得过来呢?倒便宜了那些馋嘴的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呼朋引伴,你啄一口,我啄一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