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商事审判效能的提升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商事审判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部分法院在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作者根据对西部省区某地级市所属两级法院近三年来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情况的调研,剖析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商事审判 效能 问题 对策
  民商事审判工作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在案件数量大增的同时,疑难复杂案件也显著增加,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商事审判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由于诸多因素之影响,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司法公正,与人民群众对民商事审判的要求和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民商事审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前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西部省区某市两级五家法院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查阅案卷、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某市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某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院关于提高民商事审判效能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人民法官为人民”和“审判质量效率年”等专项整改活动,法官的司法能力以及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民商事审判效能不断提升。根据调研,某市两级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主要情况如下:
  案件审判质量方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全市范围内的4家基层法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412件,其中生效裁判8207件,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而提起上诉的案件为1205件,生效裁判率、上诉率分别为87.19%、12.8%;市中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一审案件131件,其中有19件当事人不服而向高院提起上诉,生效裁判为112件,上诉率、生效裁判率分别为14.51%和85.49%。申诉再审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案件审判的质量,近两年来,某市法院审结一审再审案件11件,再审率为1.496%,维持率为55%,改判率为35.33%,发回重审率为1.66%。
  案件审判效率方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某市两级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的法官人均结案40.48件/年,其中基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41件/年,市中院法官人均结案40.1件/年。与其他地市的法院相比,该市法院人均结案数量偏低,但从案件审理周期来看,两级法院一审案件的审理周期平均为144.93天,且与往年相比,呈现出逐年缩短的趋势。在程序适用方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该市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受案总量的79%。由于二审案件大部分案件均开庭审理,因而该市法院案件开庭率达到了95%以上,开庭绝对比值较高。
  法官司法能力方面。据统计,全市两级法院共有77名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9名,占89.67%,大专以下学历有8名。整体而言,法官的学历相对较高,但具有硕士学位的法官太少,与发达地区法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某市法院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撰写水平及办案质量等都有所提高。此外,市中院在2006年和2007年的全省法院庭審驾驭能力竞赛中分别获得了“最佳合议庭”、“最佳审判长”、“优秀合议庭”、“优秀审判长”等奖项。但是也应当看到,各个法官之间司法能力参差不齐,办案质量仍有待提高,一审审结的案件上诉后被改判、发回重审的比率偏高。根据问卷调查,律师及当事人对某市法院法官的办案质量、办案效率的满意度评价并不高,满意的仅占25%,较满意的为40%,一般的为27%,不满意的占8%。相对而言,民众对市中院法官的满意度要略高于基层法院的法官。
  某市两级法院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中的原因分析
  制约审判质量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法官未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未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少数法官仍存在“司法为民”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甚至,还有极少数法官受利益驱使,为关系、人情、金钱等所累,做出侵害当事人正当权益的裁判,危害司法公正。
  二是部分法官业务水平低,司法能力不高。部分法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机械地适用法律,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有的法官囿于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能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从而无法保证案件判决的客观公正。此外,许多法官受“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影响,司法实践中只注重案件实体问题的处理,忽视程序公正,从而导致案件因程序违法而被发回重审。
  三是合议制度执行不规范,未发挥应有作用。调查发现,各级法院普遍存在合议制落实不力导致的“合而不议”、“名合实独”等问题。由于案多人少,合议庭成员仅仅关注和重视自己主办的案件,无暇顾及别的案件,因而只是被动参与庭审和合议,合议制未严格落实。
  四是法律不完善,评判标准和司法尺度不统一。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成文法本身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而且一些法律规范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不同的法官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导致司法不统一,无法实现同案同判。许多案件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被改判、发回重审。
  五是司法环境不理想,案外因素影响司法公正。一方面,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缺乏制度保障。基于体制原因,法院的人、财、物都受地方政府制约,无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某些当事人为了达到诉讼目的,专门选择重要会议期间起诉,或是利用媒体或舆论制造声势,以期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民众的关注,从而给法院和法官施加无形的压力。   审判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部分案件送达困难。由于某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中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去广东、江浙一带打工,法律文书很难送达案件当事人;二是部分当事人缺乏法律常识,不懂举证,影响审判效率。有些当事人文化程度低,甚至连什么是证据都不知道,更惶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三是案多人少问题突出,司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矛盾纠纷急遽增加,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的诉讼收费办法实施后,诉讼费大幅度降低,进入法院的案件更是有增无减。而且,案件也出现了类型新、疑难化、综合性等特点,增加了审判的难度。
  提高法院审判效能建设的对策
  首先,强化法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法官的素质和司法能力。随着法治的进步,民事审判领域将不断拓展,民事案件也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必定会加大审判工作的难度,对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带来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加强民事审判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法官素质,实现民事审判效能的提高。一是要帮助法官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强化司法为民的意识;二是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尽量保持法官队伍稳定;三是要加强对法官的业务培训,提高法官的司法技能和业务水平;四是要加强廉政建设,保障审判队伍的纯洁性。
  其次,改进并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加强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而要加强民商事审判效能建设,重点还在于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还需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强化司法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当事人举证;二是充分利用简易程序,努力提高案件审判效率;三是加大对基層法院审判业务的指导力度,尽量统一司法尺度;四是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五是强化案件审判质量监督评查,提高案件审判质量,需要强化合议庭集体评议案件制度的落实,增强合议庭成员的责任心;六是对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应当慎重进行。
  最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法官的司法能力。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处于审判工作的最前沿。它是人民法院联系人民群众的直接纽带,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整体不强,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难以发挥人民法庭应有的功效。因此,解决好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问题,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以“五化”法庭建设为契机,抓好人民法庭基础建设,在努力争取法庭所在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设,科学规范人民法庭审判管理工作,落实各种便民措施,加大巡回办案力度。
  (作者为贺州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政府的责任是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政府最重要的应对态度是重视和宽容  人民论坛:大数据时代正在急剧改变话语权版图,那么政府应怎样做政治传播工作?  沈阳:这是个比较宏观的问题。首先,舆情分析是政治传播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分析政治舆情提供了便利条件。过去数据的不足,制约了我们对相关舆情的准确分析。而微博上数据提供者的多样性,数据的海量、及时、动态、开放,有利于我们完善分析的效
期刊
当前,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员发展和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形成一种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  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执政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实现党的坚强有力和永葆先进,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党员越多越好。数量增长不一定带来党整体力量的加强,有时可能适得其反。苏共就是一
期刊
美国推进大数据发展的新动向  2012年3月29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提出“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洞见,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强化美国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在随后的一年中,美国在多个方面均推出了一系列后续措施。  在科研方面,2013年2月6日,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内的10家国际研究基金会宣布启动第3轮
期刊
编者的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鞭策过多少人应当“先忧后乐、先公后私”!“细节激活历史,人物启示后代”,如何勤政爱民、刚正廉洁?2013年4月8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主办的北宋名相范仲淹研讨会的举行,对弘扬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和改革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1月5日-2013年4月15日  调查对象: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566人;其中国家重点院校(985、211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302人,省市高校及省级研究机构专家学者223人,海外学者41人  调查方法:面访、电话访谈、电子邮件采访等  调查实施:人民论坛编辑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关键词频次的方式,得出当前亟待突破的八个改革理论难题分别为
期刊
“一个数据化的世界正在形成,这种万事万物都是数据的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大数据时代。”  人民论坛:目前互联网业内对大数据的讨论非常热烈,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大数据是什么似乎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解释,那么您能为普通读者简要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吗?  谢文:在计算机、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人类到了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即对自然社会万事万物获取数据的能力大大增强,获取数据的成本大大下降,能够接触到数据的人群范
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这本是一个常识,然而,却远未形成共识。  譬如放风筝,风筝和人之间由一根线牵引着,牵引力太大,风筝便拽回手里,人只能拿着风筝在荒野里跑,风再大,也飞不起来;若是风筝力大挣断了线,没了牵引力,就会脱离人,不知飘落到哪里去了。再如拉弹弓,不用力拉,橡皮没有弹力,弹丸射不出去;用力太大,橡皮拉断,一切也无从谈起。任何事物要想健康发展都必须保持合理的内在张力。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人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政党。解决目前党员队伍规模过大的问题,健全党员退出机制,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国际共运没有党员退出机制的经验可资借鉴  健全共产党的党员退出机制,从国际共运的历程来看,并没有成熟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合法的共产主义政党,大都以议会斗争为主,为争取选票,都是做扩大党员队伍规模的工作。这些政党对党员的管理比较松散,一般都是每年党员重新登记一次,即
期刊
回顾我国古代历史,言论不自由,信息不畅通,民间以民歌、民谣、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公众舆论,其中涉及政治、人事的谣言则具有褒贬的寓意。例如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为人正直,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有民谣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是说想打官司走不起后门,就去找和阎王爷一样不收礼的包拯。相反,明代严嵩因善于谄媚皇帝而当政,操纵国事,吞没军饷,排除异己,诬陷并杀害了许多人。朝廷大臣或趋炎附势,或敢怒而不敢言,
期刊
近代以来,日本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同时,日本在处理经济转型方面的得失不仅与其国内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而且深受国际经济体系的时代特征影响。日本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了经济转型,但决定转型成败的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可以说,日本经济转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日本企业的组织形态。  作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日本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由于这些转型几乎涉及了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