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自二零一三年七月出版面世以来,承蒙读书界厚爱,热议迭起。承各方友朋提供资料,特据此做增补四条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一九五五年乙未五月先生为以四角廉值新购崇文局本《隋书经籍志考证》王颂蔚批本四册在笺纸上题跋一首:
昨赴吴门作虎丘之游,于琴川书店见此崇文局本隋经籍志考证四册,墨笔批注上下皆满,审是王颂蔚先生校本,面叶题字亦其手笔,书贾不识,仅标价四角,亟购归之,实快事也。乙未五月二日归海上后题记。
王氏尝与叶鞠裳同辑古逸书,故校语精博,足称此书功臣。
按:此跋活脱脱地写出了先生当时之得意状,足见一九四九年后刻板书之廉。笔者二零一二年冬过访苏州文学山房主人江澄波先生,老先生感叹说:当时书实在太便宜了,黄先生,还有黄裳,占尽了便宜。
一九六二年壬寅六月十二日顾颉刚致函周扬请求调黄永年进京为助手条下增一按语:
顾颉刚当年想调三人进京担任助手,分别为刘起、黄永年和王煦华,处理一百万字以上的积稿,黄永年承担的任务如下:“战国秦汉文类编:此书宗旨在于综合当时各家思想及其学术上之成就;分类排列,兼加注释,必须有讨论之功。如黄永年能来,则可望其作秩然之整理,彻底弄清楚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状况及其留给后人的症结。”(《顾颉刚书信集〔卷三〕》,中华书局二零一一年版,459页)然而,不知何因,先生未能进京。该年他摘掉了一九五八年戴上的右派帽子,被安排在西安交大图书馆工作。顾颉刚的话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先生的认识,一是他精熟先秦史,二是他的版本学、目录学根底深厚。
一九八二年壬戌八月先生致函吕翼仁先生:
翼仁先生:
手示敬悉。令尊遗著,年曾与中华书局、中州书社等洽谈,均未如愿,至以为愧,今上海古籍出版社能付印,闻之雀跃,谨另挂号寄呈。又前见报载令尊札记亦已付印,未知是否将《燕石札记》并《续札》包括其中,如未包括,鄙意最好将燕石正续札亦重印一次,以传本日稀,商务本札记殆同秘笈矣。
年近挤时间撰写唐史史料学,是中华书局约稿,约廿万字,颇思继承令尊《史学四种》遗教,给初学讲点老实话,苦学力浅薄,殊难步武耳。今冬如能完稿,一二年后或可刊印,又近年敝校为年招研究生,暑假开学后有二名唐史新研究生,五名历史文献学新研究生,加上原有唐史研究生,至十四名之多,诚有如牛负重之感,为之奈何!
西安今夏尚不甚炎热,岳母、内子及小儿等均好,并属向先生问候。专肃,敬颂
文祺 永年顿首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五日
令尊藏书现况如何?有无归宿?如有需要,年当专程来沪也。
又令尊文字学四种,除个别错字,当年校者已改正外,其余删改处似均宜恢复原状。(当年极左思潮下忌讳泰甚,今无碍矣。)
二零零零年庚辰十二月华东师大古籍所刘永翔致先生函云:
黄公前辈大人著席:
承贶大著《自选集》,感铭之至。桓谭得读《太玄》,有以定其必传;蔡邕既获《论衡》,足以助其横议矣。继闻椽笔复有《树新义室笔谈》暨《学苑零拾》之制,亦亟访诸书肆,置之案头,三书共展,如对益者三友矣。细籀盛编,文史纵横,辞章鬯利;目可洞垣,手能发覆;推倒豪杰,开拓心胸。先生之赐厚矣。
高文追忆耆宿数篇,诵之无限向往。其中惟恭三先生,昔尝与之通问;贞白先生,曩曾谬承青及,至欲授之词而未果。(翔有诗怀之云:“诗将一脉殿同光,词里青真夙瓣香。云锦千端方欲授,谁知大雅竟云亡!”)其余诚之、丕绳、子展、忍寒、铭坚诸老,虽皆尝忝与并世,顾佥拜谒无缘,思之怅绝。而我公则或忝列门墙,或聆麈论,缘深若此,健羡曷胜。藉此以知先生渊源有自,益自喜得识荆州矣。
近见高校古委会所定赴台名单,尊名高列其上,久稔先生惯作地行之仙,恐辞而不赴,鄙意机不再得,盍为之破例而效子列子之御风乎?一笑。家君《寄庐杂笔》一书,手民之误綦多,知邺架有此,属寄上勘误表一纸,敬请察收。肃此鸣谢,并颂
著祺曼福。
晚 刘永翔敬上 二千年十二月十二日
尊文言及诚之先生不解黄仲则“神女钗归锦盒空”事。偶读《洞冥记》,其书卷二有云:“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似即黄诗出处。
按:函中“先生惯作地行之仙”指先生出行惯乘火车,而赴台须坐飞机,恐先生为此放弃赴台之行(《覆黄永年前辈书》,刘永翔撰《蓬山舟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二零零四年版,514页)。
一九五五年乙未五月先生为以四角廉值新购崇文局本《隋书经籍志考证》王颂蔚批本四册在笺纸上题跋一首:
昨赴吴门作虎丘之游,于琴川书店见此崇文局本隋经籍志考证四册,墨笔批注上下皆满,审是王颂蔚先生校本,面叶题字亦其手笔,书贾不识,仅标价四角,亟购归之,实快事也。乙未五月二日归海上后题记。

王氏尝与叶鞠裳同辑古逸书,故校语精博,足称此书功臣。
按:此跋活脱脱地写出了先生当时之得意状,足见一九四九年后刻板书之廉。笔者二零一二年冬过访苏州文学山房主人江澄波先生,老先生感叹说:当时书实在太便宜了,黄先生,还有黄裳,占尽了便宜。
一九六二年壬寅六月十二日顾颉刚致函周扬请求调黄永年进京为助手条下增一按语:
顾颉刚当年想调三人进京担任助手,分别为刘起、黄永年和王煦华,处理一百万字以上的积稿,黄永年承担的任务如下:“战国秦汉文类编:此书宗旨在于综合当时各家思想及其学术上之成就;分类排列,兼加注释,必须有讨论之功。如黄永年能来,则可望其作秩然之整理,彻底弄清楚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状况及其留给后人的症结。”(《顾颉刚书信集〔卷三〕》,中华书局二零一一年版,459页)然而,不知何因,先生未能进京。该年他摘掉了一九五八年戴上的右派帽子,被安排在西安交大图书馆工作。顾颉刚的话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先生的认识,一是他精熟先秦史,二是他的版本学、目录学根底深厚。
一九八二年壬戌八月先生致函吕翼仁先生:
翼仁先生:
手示敬悉。令尊遗著,年曾与中华书局、中州书社等洽谈,均未如愿,至以为愧,今上海古籍出版社能付印,闻之雀跃,谨另挂号寄呈。又前见报载令尊札记亦已付印,未知是否将《燕石札记》并《续札》包括其中,如未包括,鄙意最好将燕石正续札亦重印一次,以传本日稀,商务本札记殆同秘笈矣。
年近挤时间撰写唐史史料学,是中华书局约稿,约廿万字,颇思继承令尊《史学四种》遗教,给初学讲点老实话,苦学力浅薄,殊难步武耳。今冬如能完稿,一二年后或可刊印,又近年敝校为年招研究生,暑假开学后有二名唐史新研究生,五名历史文献学新研究生,加上原有唐史研究生,至十四名之多,诚有如牛负重之感,为之奈何!
西安今夏尚不甚炎热,岳母、内子及小儿等均好,并属向先生问候。专肃,敬颂
文祺 永年顿首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五日
令尊藏书现况如何?有无归宿?如有需要,年当专程来沪也。
又令尊文字学四种,除个别错字,当年校者已改正外,其余删改处似均宜恢复原状。(当年极左思潮下忌讳泰甚,今无碍矣。)
二零零零年庚辰十二月华东师大古籍所刘永翔致先生函云:
黄公前辈大人著席:
承贶大著《自选集》,感铭之至。桓谭得读《太玄》,有以定其必传;蔡邕既获《论衡》,足以助其横议矣。继闻椽笔复有《树新义室笔谈》暨《学苑零拾》之制,亦亟访诸书肆,置之案头,三书共展,如对益者三友矣。细籀盛编,文史纵横,辞章鬯利;目可洞垣,手能发覆;推倒豪杰,开拓心胸。先生之赐厚矣。
高文追忆耆宿数篇,诵之无限向往。其中惟恭三先生,昔尝与之通问;贞白先生,曩曾谬承青及,至欲授之词而未果。(翔有诗怀之云:“诗将一脉殿同光,词里青真夙瓣香。云锦千端方欲授,谁知大雅竟云亡!”)其余诚之、丕绳、子展、忍寒、铭坚诸老,虽皆尝忝与并世,顾佥拜谒无缘,思之怅绝。而我公则或忝列门墙,或聆麈论,缘深若此,健羡曷胜。藉此以知先生渊源有自,益自喜得识荆州矣。
近见高校古委会所定赴台名单,尊名高列其上,久稔先生惯作地行之仙,恐辞而不赴,鄙意机不再得,盍为之破例而效子列子之御风乎?一笑。家君《寄庐杂笔》一书,手民之误綦多,知邺架有此,属寄上勘误表一纸,敬请察收。肃此鸣谢,并颂
著祺曼福。
晚 刘永翔敬上 二千年十二月十二日
尊文言及诚之先生不解黄仲则“神女钗归锦盒空”事。偶读《洞冥记》,其书卷二有云:“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似即黄诗出处。
按:函中“先生惯作地行之仙”指先生出行惯乘火车,而赴台须坐飞机,恐先生为此放弃赴台之行(《覆黄永年前辈书》,刘永翔撰《蓬山舟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二零零四年版,5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