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不同类型银行业法人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确定各银行机构流动性综合指数,并建立相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于各机构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和长期变化趋势,从实证角度探讨宏观政策调控与不同类型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关系,以及各银行业法人机构对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效应。
关键词:货币政策;流动性;因子分析;VEC模型
一、引言
2008年以来,为应对危机各国持续实施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增加了我国国内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同期国内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货币供应、社会信用总量连续大幅增长,通胀预期持续增强。2010年起,我国货币条件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2011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央行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①,
央行先后16次上调、5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6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除了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外,央行创新实行了作为逆周期调节手段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一系列高频率、大幅度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产生了积极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地方银行机构对政策的反映呈现差异性。
二、安徽省地方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总体状况
2008年以来,在安徽省宏观经济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全省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地方区域性银行机构②
资产规模扩张较快,主要业务的发展为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奠定良好基础。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各机构相应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流动性水平虽呈下降趋势,但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一)机构流动性特点分析
1.存差逐渐扩大,存贷比有所下降
2008年来,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股市债市投资观望气氛趋浓、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和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形成等影响,安徽省区域性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2年2月各项存款余额较2008年1月末增长192.59%;随着银行贷款投放受到资金、规模双重约束,以及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渠道的拓宽,各项贷款同期增长151.45%,机构存差由2008年1月末的300.64亿元扩大至2012年2月末的1809.8亿元;存贷比基本保持在67%至75.63%之间。
2.超额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呈波动下降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周期性波动趋势明显,并均在年末达到峰值;尤其是2010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两项指标呈现下降态势;存款准备金增幅也有所减缓,2012年1月准备金环比下降14.8%。
3.流动性比例保持较好水平
2008年以来,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机构流动性均较充足,但受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影子银行系统快速扩张,以及实际负利率下资金外流加剧影响,安徽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比例逐步下降。至2012年2月末,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60.42%。
4.贷款中长期化趋势继续显现,信贷资产流动性下降。
从贷款结构看,2008年以来,安徽省区域性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断增加,导致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同期短期贷款增速,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持续加剧。2012年2月末,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26.79%,较2008年1月末上升13.85个百分点。
(二)机构流动性情况总体评价
1.指标选取。参考监管部门流动性指标,考虑总量、期限、结构多方面因素,从中选取流动性比例、存贷比、超额准备金率、中长期贷款占比和现金资产比率五项指标(以X1、X2、X3、X4、X5表示),分别计算四种类型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
2.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因素影响后,然后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口径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计算各个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得出特征值、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显示相关矩阵前3个最大的特征值,共同解释了方差的87.86%,因此提取3个因子。
3.构建方程。公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由因子载荷值来表征,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因子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根据影响程度,确定Y1、Y2、Y3分别代表流动因子、存款因子和贷款因子,得出流动性综合指数计算公式(SXi为Xi标准化后的值):
Y=(37.103%×Y1+29.203%×Y2+21.554%×Y3)÷87.86%
其中:
Y1=0.56SX1-0.006SX2+0.0256SX3+0.801SX4-0.949SX5
Y2=0.647SX1-0.15SX2+0.893SX3-0.471SX4+0.01SX5
Y2=0.291SX1+0.962SX2-0.157SX3-0.205SX4-0.012SX5
4.计算结果。根据上述过程,得出2008年1月-2012年2月四类不同法人机构流动性综合指数绘制成图。
如图所示,2008年以来,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总体呈下降态势。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安徽省银行业机构的流动性波动幅度有所加大,流动性指数在2010年6月后一直处于零值以下。这主要是由于安徽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资本存量相对较低,同时受逐步趋紧的资本金监管约束,银行机构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挤压流动性空间,导致流动性水平随紧缩宏观调控的连续出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受年末考核指标等影响,机构流动性指数有所反弹,2012年初季节性资金需求增强,流动性指数重新回落,机构流动性水平仍需继续关注。
三、货币政策调整对于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本文主要分析货币政策调整对于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影响,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相关性以及准确性原则,选取存款准备金率ZBJL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DKLL作为自变量,将前文各类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2.单位根检验。首先对Y、ZBJL和DKLL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对各变量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结果表明,各变量均为I(1),其一阶差分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
3.协整检验。为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选用Johansen检验来进行。结果表明,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流动性综合指数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格兰杰检验。要分析各个自变量的变化对于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影响,还需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表明,ZBJL和DKLL是Y的格兰杰原因。
5.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建立四类不同类型法人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法定存款准备金率ZBJL和贷款利率DKLL的VEC模型。
城市商业银行:
D(Y)=-0.749243*ECM(-1)-0.082274*D(Y(-1))-14.234183*D(ZBJL(-1))-2.387501*D(DKLL(-1))-0.045526
其中:
ECM(-1)=Y(-1)+7.8930792817*ZBJL(-1)-1.28568671505*DKLL(-1)+5.86119398036
R2=0.586458
农村商业银行:
D(Y)=-0.404717*ECM(-1)+0.17741*D(Y(-1))-12.66523*D(ZBJL(-1))-0.797119*D(DKLL(-1))-0.019493
其中:
ECM(-1)=Y(-1)+44.6983*ZBJL(-1)+2.233817*DKLL(-1)+5.643807
R2=0.643146
农村合作银行:
D(Y)=-0.942813*ECM(-1)+0.224118*D(Y(-1))-32.2327*D(ZBJL(-1))-1.145719*D(DKLL(-1))+0.188207
其中:
ECM(-1)=Y(-1)+6.217582*ZBJL(-1)+0.4287*DKLL(-1)-2.790001
R2=0.593253
农村信用社:
D(Y)=-0.641895*ECM(-1)-0.557183*D(Y(-1))-30.19321*D(ZBJL(-1))-0.602696*D(DKLL(-1))-0.135778
其中:
R2=0.776926
从模型及估计结果看,农村信用社的拟合效果相对较好。从误差修正项ECM(-1)的系数看,当波动使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低估时,农村合作银行将以94.28%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而其它类型机构的调整力度分别为74.92%、40.47%和64.19%。从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系数看,在滞后一期时,全部四类机构的ZBJL和DKLL与Y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各类机构的流动性总体水平将趋于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一)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对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的流动性总体水平不仅在短期波动上存在影响,同时还受到长期均衡的影响;从各解释变量系数看,在滞后一期时,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与宏观货币政策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逐步趋紧,机构流动性水平将趋于下降,其中准备金率政策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比较有效,而利率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效果更明显,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水平相对较高,且可以通过出售或回购所持有债券、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等及时满足其流动性的需求,从而弱化了准备金政策调整导致的影响;从政策角度看,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普遍低于城市商业银行,且部分机构在多次准备金率上调中实际并未调整,但实际情况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降幅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原因是农村合作金融除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影响外,还受特种存款等其它因素的影响。2011年安徽省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对宏观调控的实际反应更加明显。
(二)相关建议
1.完善流动性管理政策,实行分区域、分金融机构类别的差异性调控。依据银行机构类型、风险状况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政策的同时,适当考虑准备金率的区域差别化操作,增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刚性效应的弹性力度,提高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的针对性和持续性,维护和鼓励多元化金融竞争格局,避免政策“一刀切”带来的不良后果。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流动性调控的市场利率传导体系。增强利率政策弹性,完善基准利率的结构体系及浮动利率的传导机制。引导银行业法人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减少机构系统内利率定价与利率执行的传导环节和传导时滞,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
3.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增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的有效性。合理掌握政策工具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综合运用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特种存款及窗口指导等多种措施,适时适度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同时积极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4.引导督促商业银行自身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加强银行法人机制建设,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加强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利用多种技术方法测算流动性需求;加强跨地区、跨省份银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流动性互补机制;根据防范流动性风险工作需要,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提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本约束意识。
注释:
① 本文旨在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因此选取货币政策调整力度、频度较大时期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② 鉴于村镇银行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银行机构仅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参考文献:
[1] 彭育贤、邹庆华,宏观调控对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分析[J].武汉金融,2008,(3).
[2] 吴妙诗,不同货币政策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影响的对比分析[J].商业时代,2011,(3).
[3] 王真、万里耘,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上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J].金融观察,2011,(9).
关键词:货币政策;流动性;因子分析;VEC模型
一、引言
2008年以来,为应对危机各国持续实施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增加了我国国内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同期国内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货币供应、社会信用总量连续大幅增长,通胀预期持续增强。2010年起,我国货币条件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2011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央行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①,
央行先后16次上调、5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6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除了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外,央行创新实行了作为逆周期调节手段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一系列高频率、大幅度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产生了积极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地方银行机构对政策的反映呈现差异性。
二、安徽省地方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总体状况
2008年以来,在安徽省宏观经济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全省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地方区域性银行机构②
资产规模扩张较快,主要业务的发展为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奠定良好基础。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各机构相应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流动性水平虽呈下降趋势,但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一)机构流动性特点分析
1.存差逐渐扩大,存贷比有所下降
2008年来,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股市债市投资观望气氛趋浓、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和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形成等影响,安徽省区域性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2年2月各项存款余额较2008年1月末增长192.59%;随着银行贷款投放受到资金、规模双重约束,以及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渠道的拓宽,各项贷款同期增长151.45%,机构存差由2008年1月末的300.64亿元扩大至2012年2月末的1809.8亿元;存贷比基本保持在67%至75.63%之间。
2.超额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呈波动下降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周期性波动趋势明显,并均在年末达到峰值;尤其是2010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两项指标呈现下降态势;存款准备金增幅也有所减缓,2012年1月准备金环比下降14.8%。
3.流动性比例保持较好水平
2008年以来,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机构流动性均较充足,但受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影子银行系统快速扩张,以及实际负利率下资金外流加剧影响,安徽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比例逐步下降。至2012年2月末,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60.42%。
4.贷款中长期化趋势继续显现,信贷资产流动性下降。
从贷款结构看,2008年以来,安徽省区域性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断增加,导致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同期短期贷款增速,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持续加剧。2012年2月末,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26.79%,较2008年1月末上升13.85个百分点。
(二)机构流动性情况总体评价
1.指标选取。参考监管部门流动性指标,考虑总量、期限、结构多方面因素,从中选取流动性比例、存贷比、超额准备金率、中长期贷款占比和现金资产比率五项指标(以X1、X2、X3、X4、X5表示),分别计算四种类型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
2.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因素影响后,然后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口径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计算各个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得出特征值、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显示相关矩阵前3个最大的特征值,共同解释了方差的87.86%,因此提取3个因子。
3.构建方程。公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由因子载荷值来表征,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因子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根据影响程度,确定Y1、Y2、Y3分别代表流动因子、存款因子和贷款因子,得出流动性综合指数计算公式(SXi为Xi标准化后的值):
Y=(37.103%×Y1+29.203%×Y2+21.554%×Y3)÷87.86%
其中:
Y1=0.56SX1-0.006SX2+0.0256SX3+0.801SX4-0.949SX5
Y2=0.647SX1-0.15SX2+0.893SX3-0.471SX4+0.01SX5
Y2=0.291SX1+0.962SX2-0.157SX3-0.205SX4-0.012SX5
4.计算结果。根据上述过程,得出2008年1月-2012年2月四类不同法人机构流动性综合指数绘制成图。
如图所示,2008年以来,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总体呈下降态势。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安徽省银行业机构的流动性波动幅度有所加大,流动性指数在2010年6月后一直处于零值以下。这主要是由于安徽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资本存量相对较低,同时受逐步趋紧的资本金监管约束,银行机构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挤压流动性空间,导致流动性水平随紧缩宏观调控的连续出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受年末考核指标等影响,机构流动性指数有所反弹,2012年初季节性资金需求增强,流动性指数重新回落,机构流动性水平仍需继续关注。
三、货币政策调整对于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本文主要分析货币政策调整对于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影响,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相关性以及准确性原则,选取存款准备金率ZBJL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DKLL作为自变量,将前文各类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2.单位根检验。首先对Y、ZBJL和DKLL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对各变量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结果表明,各变量均为I(1),其一阶差分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
3.协整检验。为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选用Johansen检验来进行。结果表明,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流动性综合指数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格兰杰检验。要分析各个自变量的变化对于区域性银行机构流动性的影响,还需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表明,ZBJL和DKLL是Y的格兰杰原因。
5.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建立四类不同类型法人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Y、法定存款准备金率ZBJL和贷款利率DKLL的VEC模型。
城市商业银行:
D(Y)=-0.749243*ECM(-1)-0.082274*D(Y(-1))-14.234183*D(ZBJL(-1))-2.387501*D(DKLL(-1))-0.045526
其中:
ECM(-1)=Y(-1)+7.8930792817*ZBJL(-1)-1.28568671505*DKLL(-1)+5.86119398036
R2=0.586458
农村商业银行:
D(Y)=-0.404717*ECM(-1)+0.17741*D(Y(-1))-12.66523*D(ZBJL(-1))-0.797119*D(DKLL(-1))-0.019493
其中:
ECM(-1)=Y(-1)+44.6983*ZBJL(-1)+2.233817*DKLL(-1)+5.643807
R2=0.643146
农村合作银行:
D(Y)=-0.942813*ECM(-1)+0.224118*D(Y(-1))-32.2327*D(ZBJL(-1))-1.145719*D(DKLL(-1))+0.188207
其中:
ECM(-1)=Y(-1)+6.217582*ZBJL(-1)+0.4287*DKLL(-1)-2.790001
R2=0.593253
农村信用社:
D(Y)=-0.641895*ECM(-1)-0.557183*D(Y(-1))-30.19321*D(ZBJL(-1))-0.602696*D(DKLL(-1))-0.135778
其中:
R2=0.776926
从模型及估计结果看,农村信用社的拟合效果相对较好。从误差修正项ECM(-1)的系数看,当波动使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低估时,农村合作银行将以94.28%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而其它类型机构的调整力度分别为74.92%、40.47%和64.19%。从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系数看,在滞后一期时,全部四类机构的ZBJL和DKLL与Y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各类机构的流动性总体水平将趋于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一)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对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的流动性总体水平不仅在短期波动上存在影响,同时还受到长期均衡的影响;从各解释变量系数看,在滞后一期时,安徽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流动性与宏观货币政策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逐步趋紧,机构流动性水平将趋于下降,其中准备金率政策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比较有效,而利率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效果更明显,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水平相对较高,且可以通过出售或回购所持有债券、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等及时满足其流动性的需求,从而弱化了准备金政策调整导致的影响;从政策角度看,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普遍低于城市商业银行,且部分机构在多次准备金率上调中实际并未调整,但实际情况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综合指数降幅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原因是农村合作金融除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影响外,还受特种存款等其它因素的影响。2011年安徽省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对宏观调控的实际反应更加明显。
(二)相关建议
1.完善流动性管理政策,实行分区域、分金融机构类别的差异性调控。依据银行机构类型、风险状况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政策的同时,适当考虑准备金率的区域差别化操作,增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刚性效应的弹性力度,提高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的针对性和持续性,维护和鼓励多元化金融竞争格局,避免政策“一刀切”带来的不良后果。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流动性调控的市场利率传导体系。增强利率政策弹性,完善基准利率的结构体系及浮动利率的传导机制。引导银行业法人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减少机构系统内利率定价与利率执行的传导环节和传导时滞,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
3.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增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的有效性。合理掌握政策工具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综合运用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特种存款及窗口指导等多种措施,适时适度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同时积极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4.引导督促商业银行自身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加强银行法人机制建设,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加强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利用多种技术方法测算流动性需求;加强跨地区、跨省份银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流动性互补机制;根据防范流动性风险工作需要,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提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本约束意识。
注释:
① 本文旨在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因此选取货币政策调整力度、频度较大时期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② 鉴于村镇银行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银行机构仅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参考文献:
[1] 彭育贤、邹庆华,宏观调控对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分析[J].武汉金融,2008,(3).
[2] 吴妙诗,不同货币政策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影响的对比分析[J].商业时代,2011,(3).
[3] 王真、万里耘,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上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J].金融观察,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