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边的阳光很好,河岸很安静,有鸟儿在枝杈间快乐地唱着歌。河边的集市却热闹,花花绿绿的衣服被面,香喷喷的酥油包子,都在阳光里迷醉,闪着晶亮的光。
在这安静的繁华里游走,便遇见了那些糖饼,是刹那间的对视,我便住了脚,呆立着,端详它。
它像一个个大大的月饼,团团圆圆的,油炸得焦黄,四周环绕着丰收的麦穗,中间印着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字。“喜”字喜气洋洋地凸出,像一肚子憋不住的欢喜,鼓起来,再鼓起来。看到它,我不由得嘴角稍翘,发出一声:“嗨!”
我想起一些很古老、很朴实的东西,比如凤凰牡丹的花被子,母亲的红盖头,金色的原野,原野深处的唢呐号角,一顶红轿子,一挂红鞭炮……还有,还有继往岁月里浮出的片断:小时候偷吃过的大月饼,肯定跟它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然怎会如此像!
爱它很乡俗的样子。乡俗未必不是好东西,现在流行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么说,应该再来一句:“越是乡俗的,越是民族的。”想起三毛来,她戴个大“福”字的金戒,手指长长的伸给人看,人家说,俗啊!三毛迅速收了手,心里“切”了一声,说你不懂。大俗即雅,总有世人不懂。
它叫什么?我问。卖饼的女人说:“烫(糖)饼啊!”济源人说话口音重,用降调。我问:“是用火烫的烫?”女人笑了:“糖饼,白糖红糖的糖。”我笑了,她说了半天,还是“烫饼”。是里面放了糖,跟糖糕一样?我问。不是,是用糖稀和的面,你尝一尝哦。女人说。
我便买了一个,咬一口,外酥里嫩,里面是浅浅的黄,绵绵的甜。一个女子,挺着大肚子,站在摊前,走不动了,指指糖饼,对身边的老公说:“好吃呀,家里做的没有她做的好吃。”她的男人,很高兴地为她买了两个,女子一边眉开眼笑,一边咬糖饼,乐陶陶地跟自家男人走了。
用糖和面不行吗?我问。女人说,用糖做的,不是这个味,糖稀是用玉米熬出来的,再放麦芽糖提取,现在不用自己做糖稀了,市场上有卖,买回来和面拌匀了,放在模子里成型,再窠出来,炸了就成。我们这儿,谁家娶媳妇,送礼就送这个,用担子担几十个糖饼,送到女方家里,亲事就定了。
女人在集市上支一个案板,生个炉子搁个锅,生意就开张了。女人卖糖饼,也卖包子。她擀面捏包子,男人煎,一锅锅金黄的包子,一排排糖饼,就在他们的手里显了形。男人看我津津有味地吃糖饼,冲我笑:“好吃吗?你是河那边的吧?那边没有,就是济源,也就我们这个地方有,别处你吃不到。”
他说的河,是黄河。没有小浪底水库前,交通不便,河一边是孟津,一边是济源,十里不同俗,何况隔着一条黄河!现在建了小浪底,建了大桥,我也越过黄河,吃到了河这边的糖饼。
我一边吃饼,一边抬头看山崖,这才发现,糖饼的黄,像极了黄河岩上的褐红,纯朴的山民,滔滔的黄河,这甜甜的饼,似乎有了精神上的相通。一块饼,担当起嫁娶的重任,换来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它不金贵,买不到糖,自己有玉米就能熬,一点白面,一点油,做出来就是花好月圆、丰收在望、甜甜蜜蜜的样子,蕴含了多少人对幸福的渴望!
在这安静的繁华里游走,便遇见了那些糖饼,是刹那间的对视,我便住了脚,呆立着,端详它。
它像一个个大大的月饼,团团圆圆的,油炸得焦黄,四周环绕着丰收的麦穗,中间印着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字。“喜”字喜气洋洋地凸出,像一肚子憋不住的欢喜,鼓起来,再鼓起来。看到它,我不由得嘴角稍翘,发出一声:“嗨!”
我想起一些很古老、很朴实的东西,比如凤凰牡丹的花被子,母亲的红盖头,金色的原野,原野深处的唢呐号角,一顶红轿子,一挂红鞭炮……还有,还有继往岁月里浮出的片断:小时候偷吃过的大月饼,肯定跟它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然怎会如此像!
爱它很乡俗的样子。乡俗未必不是好东西,现在流行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么说,应该再来一句:“越是乡俗的,越是民族的。”想起三毛来,她戴个大“福”字的金戒,手指长长的伸给人看,人家说,俗啊!三毛迅速收了手,心里“切”了一声,说你不懂。大俗即雅,总有世人不懂。
它叫什么?我问。卖饼的女人说:“烫(糖)饼啊!”济源人说话口音重,用降调。我问:“是用火烫的烫?”女人笑了:“糖饼,白糖红糖的糖。”我笑了,她说了半天,还是“烫饼”。是里面放了糖,跟糖糕一样?我问。不是,是用糖稀和的面,你尝一尝哦。女人说。
我便买了一个,咬一口,外酥里嫩,里面是浅浅的黄,绵绵的甜。一个女子,挺着大肚子,站在摊前,走不动了,指指糖饼,对身边的老公说:“好吃呀,家里做的没有她做的好吃。”她的男人,很高兴地为她买了两个,女子一边眉开眼笑,一边咬糖饼,乐陶陶地跟自家男人走了。
用糖和面不行吗?我问。女人说,用糖做的,不是这个味,糖稀是用玉米熬出来的,再放麦芽糖提取,现在不用自己做糖稀了,市场上有卖,买回来和面拌匀了,放在模子里成型,再窠出来,炸了就成。我们这儿,谁家娶媳妇,送礼就送这个,用担子担几十个糖饼,送到女方家里,亲事就定了。
女人在集市上支一个案板,生个炉子搁个锅,生意就开张了。女人卖糖饼,也卖包子。她擀面捏包子,男人煎,一锅锅金黄的包子,一排排糖饼,就在他们的手里显了形。男人看我津津有味地吃糖饼,冲我笑:“好吃吗?你是河那边的吧?那边没有,就是济源,也就我们这个地方有,别处你吃不到。”
他说的河,是黄河。没有小浪底水库前,交通不便,河一边是孟津,一边是济源,十里不同俗,何况隔着一条黄河!现在建了小浪底,建了大桥,我也越过黄河,吃到了河这边的糖饼。
我一边吃饼,一边抬头看山崖,这才发现,糖饼的黄,像极了黄河岩上的褐红,纯朴的山民,滔滔的黄河,这甜甜的饼,似乎有了精神上的相通。一块饼,担当起嫁娶的重任,换来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它不金贵,买不到糖,自己有玉米就能熬,一点白面,一点油,做出来就是花好月圆、丰收在望、甜甜蜜蜜的样子,蕴含了多少人对幸福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