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的选定是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依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创新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旨在为企业认识自我和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将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国家整体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是关系到战略全局的一件大事。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2009年,全国专利的63%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5%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然而,科技部研究中心2011年底完成的一份调研评析报告却传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出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后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环境不容乐观;二是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差;三是政策引导和扶持相对不足;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创新资金短缺;五是专利意识和保护力度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六是产学研结合尚有欠缺,实效有待加大。
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认识自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能力要素包括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根据对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发放与回收,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细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1、研发人员创新胜任能力
研发人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资源,是创新实施的主体。研发人员及其团队的创新胜任力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实力。研发人员的创新胜任力由显性的胜任力(如知识、技能等)和隐性的胜任力(如理念、动机等)组成。激励和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动机,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往往决定了自主创新的绩效和成果。
3、企业内部创新文化
培育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智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进而推动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企业内部,应该把自主创新的组织利益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育员工对创新失败理解与宽容的文化、轻松的员工交流与创新协作的文化等。
4、企业融资能力
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其融资途径包括银行信贷、担保、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上市等。融资政策的宽松度、融资渠道可选择的多样性、融资渠道转换成本的高低等因素,均有可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融资产生影响。
5、政策与法律制度
政策法律制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紧密。宽松的政策环境可以让其获得充分的“滋养”,进而获得成长壮大的机会。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的作用,应主要是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规范主体”、“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自主创新的优先利益分享者”等。
6、产业集群环境
产业集群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依托,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推动、其他优秀自主创新企业的示范、产业集群之间的充分互动以及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扩散的传导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7、社会中介服务
中介机构的服务包括融资中介、上市中介、技术中介、人力资源中介、综合类中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产业和行业也展现出越来越细分的趋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亟须得到中介机构的支持,以帮助其提高创新绩效。
8、社会创新文化氛围
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而言,良好的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应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有利于鼓励各类资金投向自主创新活动,引导和推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文化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和实际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便于评价,我们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相关作用的要素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还有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可以直接用定量的方法测评、确定,有些则需要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将主观问题转化为定量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错综复杂、模糊不清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评价。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敏感地反映企业创新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结合前面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建立指标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 为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如果评价结果不落在拒绝域,则接受该结果;反之,就要重新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建立评价指标集。以表1中的具体指标为基础,确定R={R1,R2}为第一级评价集合,设R1={R11,R12,R13,R14},R2={R21,R22,R23,R24}为第二级评价集合。
第二,建立评语集。采用特尔菲法来收集原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个人偏好造成的误差,专家组人数通常应在5人以上。专家的评语集为V={V1,V2,…,V5},其中V1,V2,…,V5取值分别代表某个评价指标对创新能力影响的五个等级,分别表示该项能力“优”、“良”、“中等”、“较差”和“差”。
第三,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测评指标权重集,包括类权重集W={W1,W2},和各类因素评价指标权重集W1={W11,W12,W13,W14}、W2={W21,W22,W23,W24},且满足Wi,Wij=0。Wi表示第i类因素Ri在集合R中的权重,Wij表示指标Rij在每类要素集合中的权重。
第四,进行创新能力评价。
利用专家评分法,参照评语集V={V1,V2,…,V6},对内部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得到矩阵:
R1=r11 r12 r13 r14 r15
r21 r22 r23 r24 r25
r31 r32 r33 r34 r35
r41 r42 r43 r44 r45
由于二级子系统(内部影响因素)的权重集为W1={W11,W12,…,W14},得到内部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B1=W1R1={W11,W12,…,W16}r11 r12 r13 r14 r15
r21 r22 r23 r24 r25
r31 r32 r33 r34 r35
r41 r42 r43 r44 r45
同理可得二级子系统(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B2=W2R2。
由以上对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评价,可以得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最终评价结果:B=W R=(W1,W2)B1
B2。
四、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如企业的行业属性、规模等,还要考虑数据的可采集性。本文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尽量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仍然面临几个难题。第一,基于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需验证。第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指标的充分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部分指标如万元GDP能耗标准、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企业工艺水平的先进性、成果转化率等,虽然对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很重要,但由于难以采集,本文并未采用,是否会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仍需进一步验证。第三,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创新战略,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会不一样,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由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社科计划面上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M201110853001。)
【参考文献】
[1]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 季年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研究[J].江苏商论,2004(7).
[4] 刘耀、黄新建、张滨松、许智宏: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将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国家整体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是关系到战略全局的一件大事。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2009年,全国专利的63%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5%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然而,科技部研究中心2011年底完成的一份调研评析报告却传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出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后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环境不容乐观;二是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差;三是政策引导和扶持相对不足;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创新资金短缺;五是专利意识和保护力度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六是产学研结合尚有欠缺,实效有待加大。
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认识自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能力要素包括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根据对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发放与回收,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细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1、研发人员创新胜任能力
研发人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资源,是创新实施的主体。研发人员及其团队的创新胜任力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实力。研发人员的创新胜任力由显性的胜任力(如知识、技能等)和隐性的胜任力(如理念、动机等)组成。激励和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动机,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往往决定了自主创新的绩效和成果。
3、企业内部创新文化
培育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智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进而推动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企业内部,应该把自主创新的组织利益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育员工对创新失败理解与宽容的文化、轻松的员工交流与创新协作的文化等。
4、企业融资能力
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其融资途径包括银行信贷、担保、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上市等。融资政策的宽松度、融资渠道可选择的多样性、融资渠道转换成本的高低等因素,均有可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融资产生影响。
5、政策与法律制度
政策法律制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紧密。宽松的政策环境可以让其获得充分的“滋养”,进而获得成长壮大的机会。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的作用,应主要是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规范主体”、“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自主创新的优先利益分享者”等。
6、产业集群环境
产业集群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依托,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推动、其他优秀自主创新企业的示范、产业集群之间的充分互动以及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扩散的传导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7、社会中介服务
中介机构的服务包括融资中介、上市中介、技术中介、人力资源中介、综合类中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产业和行业也展现出越来越细分的趋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亟须得到中介机构的支持,以帮助其提高创新绩效。
8、社会创新文化氛围
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而言,良好的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应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有利于鼓励各类资金投向自主创新活动,引导和推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文化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和实际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便于评价,我们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相关作用的要素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还有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可以直接用定量的方法测评、确定,有些则需要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将主观问题转化为定量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错综复杂、模糊不清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评价。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敏感地反映企业创新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结合前面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建立指标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 为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如果评价结果不落在拒绝域,则接受该结果;反之,就要重新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建立评价指标集。以表1中的具体指标为基础,确定R={R1,R2}为第一级评价集合,设R1={R11,R12,R13,R14},R2={R21,R22,R23,R24}为第二级评价集合。
第二,建立评语集。采用特尔菲法来收集原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个人偏好造成的误差,专家组人数通常应在5人以上。专家的评语集为V={V1,V2,…,V5},其中V1,V2,…,V5取值分别代表某个评价指标对创新能力影响的五个等级,分别表示该项能力“优”、“良”、“中等”、“较差”和“差”。
第三,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测评指标权重集,包括类权重集W={W1,W2},和各类因素评价指标权重集W1={W11,W12,W13,W14}、W2={W21,W22,W23,W24},且满足Wi,Wij=0。Wi表示第i类因素Ri在集合R中的权重,Wij表示指标Rij在每类要素集合中的权重。
第四,进行创新能力评价。
利用专家评分法,参照评语集V={V1,V2,…,V6},对内部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得到矩阵:
R1=r11 r12 r13 r14 r15
r21 r22 r23 r24 r25
r31 r32 r33 r34 r35
r41 r42 r43 r44 r45
由于二级子系统(内部影响因素)的权重集为W1={W11,W12,…,W14},得到内部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B1=W1R1={W11,W12,…,W16}r11 r12 r13 r14 r15
r21 r22 r23 r24 r25
r31 r32 r33 r34 r35
r41 r42 r43 r44 r45
同理可得二级子系统(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B2=W2R2。
由以上对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评价,可以得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最终评价结果:B=W R=(W1,W2)B1
B2。
四、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如企业的行业属性、规模等,还要考虑数据的可采集性。本文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尽量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仍然面临几个难题。第一,基于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需验证。第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指标的充分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部分指标如万元GDP能耗标准、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企业工艺水平的先进性、成果转化率等,虽然对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很重要,但由于难以采集,本文并未采用,是否会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仍需进一步验证。第三,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创新战略,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会不一样,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由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社科计划面上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M201110853001。)
【参考文献】
[1]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 季年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研究[J].江苏商论,2004(7).
[4] 刘耀、黄新建、张滨松、许智宏: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