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已经近20年了,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我积极溶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实验教学的主要方面
(1)探究性:立足于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倡导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受到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渐进性:学生刚开始做实验进行探究很茫然,教学中实验教学设计应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如第一次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能起引路作用的问题链,通过提问点拨,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逐渐放手。
(3)灵活性: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新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为克服不利的实验条件,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努力在实验室进行,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对其他的探究实验,则采取在教室由学生自带实验替代品分组试验或学生代表上讲台操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二、实验教学中几点感触:
(1)創设新奇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等, 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2、精选实验探究的内容和看点,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在目前班额比较大,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保证探究的时间,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选择探究重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否则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因学生缺乏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和查阅溶解性表的能力,如果设计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直接探究为何不用碳酸钙和浓硫酸的原因,不但浪费宝贵时间,且意义不大。而教师设计对制取装置选择的探究中,如果教师拿出多套不同装置的仪器,让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这样,学生既要掌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等仪器代替试管连接简易装置,又让学生学生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探究容量和难度太大,学生会探究盲目或无所适从,没有效率。教师应将探究内容分散,一环套一环,且适当引导。
(3)精心设计,勤于引导,确保实验探究正常进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而应更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由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比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节,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的简单知识,可让学生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①反应原料的选择: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P113的习题5并动手操作P119的"家庭小实验",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钙和浓硫酸等部分反应,师生討论确定反应原理。②继而提出“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再让学生阅读资料:决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联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探究活动,(我开始不要是几套装置的仪器都准备或展示给学生)最后把他们的设计绘出装置图展示出来,并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我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③请学生根据自己桌上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并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C:组织讨论:A:二氧化碳与氧气实验装置的异同并归纳出实验装置的确定方法。B: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D:装置中的仪器你能否找到代用品。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而且使学生知道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交流和思维能力。
(4)指导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反思、拓展或完善,深一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像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有时我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对实验提出新要求或实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设计实验完善方案;不仅使学生更易掌握化学知识,且能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实验教学的主要方面
(1)探究性:立足于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倡导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受到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渐进性:学生刚开始做实验进行探究很茫然,教学中实验教学设计应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如第一次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能起引路作用的问题链,通过提问点拨,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逐渐放手。
(3)灵活性: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新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为克服不利的实验条件,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努力在实验室进行,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对其他的探究实验,则采取在教室由学生自带实验替代品分组试验或学生代表上讲台操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二、实验教学中几点感触:
(1)創设新奇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等, 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2、精选实验探究的内容和看点,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在目前班额比较大,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保证探究的时间,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选择探究重点和容量,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否则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因学生缺乏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和查阅溶解性表的能力,如果设计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直接探究为何不用碳酸钙和浓硫酸的原因,不但浪费宝贵时间,且意义不大。而教师设计对制取装置选择的探究中,如果教师拿出多套不同装置的仪器,让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这样,学生既要掌握锥形瓶、烧瓶、广口瓶等仪器代替试管连接简易装置,又让学生学生使用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探究容量和难度太大,学生会探究盲目或无所适从,没有效率。教师应将探究内容分散,一环套一环,且适当引导。
(3)精心设计,勤于引导,确保实验探究正常进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而应更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由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比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节,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的简单知识,可让学生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①反应原料的选择: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P113的习题5并动手操作P119的"家庭小实验",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钙和浓硫酸等部分反应,师生討论确定反应原理。②继而提出“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再让学生阅读资料:决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联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探究活动,(我开始不要是几套装置的仪器都准备或展示给学生)最后把他们的设计绘出装置图展示出来,并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我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③请学生根据自己桌上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并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C:组织讨论:A:二氧化碳与氧气实验装置的异同并归纳出实验装置的确定方法。B: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D:装置中的仪器你能否找到代用品。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而且使学生知道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交流和思维能力。
(4)指导学生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反思、拓展或完善,深一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像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有时我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对实验提出新要求或实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设计实验完善方案;不仅使学生更易掌握化学知识,且能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