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日,一名29岁的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的一家酒店被掳走。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称,掳走她的是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该组织已经提出高达5亿比索(约合7000万人民币)的赎金要求。
阿布沙耶夫不是一个名字,而成了烧杀抢掠的代名词。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纪律,也没有政治目标,一些队员沉溺于毒品。一旦有了更好的营生,这些刀尖上舐血的武装分子就会放下枪杆子。”
“这是三百多年前摩洛战争的延续”,阿布沙耶夫组织多次为其绑架行为自我修饰。他们盘踞的菲律宾南部岛屿,已沦为绑架者的天堂。
阿拉伯语中,阿布沙耶夫意为“持剑者”。自阿布沙耶夫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声称,“只杀士兵,不伤害平民百姓”。这是该组织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这群裹着黑头巾的“圣战者”,用行动表明他们是一伙“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被极具吸引的薪水和武器打动”
外国人是阿布沙耶夫首要的绑架目标,阿布沙耶夫惯常在夜色掩护下发动攻击。
2000年4月23日清晨,阿布沙耶夫做了最得意、规模最大的一票:在马来西亚西巴丹岛的一处度假村,绑架了21名外国游客及酒店职员。人质被迅速挟持至菲律宾苏禄市,为提高谈判筹码,还残忍地将其中两名菲律宾人质斩首。直到菲律宾政府支付2500万(有一说是2000万)美元的赎金,其他人质数月后得以获释。
此役之后,阿布沙耶夫成员猛增到1200多人,菲律宾警方解释,他们“被极具吸引力的薪水和武器打动了”。
尝到了甜头,阿布沙耶夫组织继续效法巴丹岛的绑架模式。
2001年5月27日,阿布沙耶夫在菲律宾旅游胜地杜斯帕马斯(Dos Palmas)再次出手,他们绑架20多人,其中包括13名菲律宾华人、3名美国游客和4名酒店职员。
为提高威胁的可信度,1名游客惨遭斩首。不料,这次绑架案却招来了数千名菲律宾政府军和数百名美军人员的联合围剿。
绑架人质,也被认为是辅助的作战手段,这几成惯例:每当政府军大兵压境,阿布沙耶夫就会出动精锐力量绑架人质,胁迫政府军放松围剿。
2012年6月3日,菲律宾政府军围剿其老巢,阿布沙耶夫杀害了巴拉望岛绑架的两名菲律宾人,其中一名人质人头被砍下,扔在闹市街头,以报复政府军在巴西兰省苏米西普镇山区的军事行动。
对阿布沙耶夫而言,绑架和杀害外国人质,既可得到赎金,又能间接对菲律宾政府施压。
“阿布沙耶夫组织九成的资金源自绑架和勒索活动,他们拿到钱后,主要用来购买更多武器、招募新成员或进行贿赂。”总部设在马尼拉的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执行总监班劳伊指出。
传统的“绑匪文化”
一条隐秘的绑架“产业链”贯穿东南亚数国: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旅游胜地,不法分子坑蒙拐骗或直接绑架外国游客或当地富人,除直接索要赎金外,他们有时还会把“肉票”卖给当地武装团伙。最终,落入阿布沙耶夫等组织之手的赎金不菲:菲律宾籍人质的赎金通常开价6.6万美元左右;对于外籍人士,该组织往往“狮子大开口”,赎金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美元不等。
菲律宾政府一份军事报告显示,2005年,阿布沙耶夫三个月内从南部省份吸纳了百名新成员,入伙者会收到1万比索至3万比索(约合535美元)的补贴。
“早在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成立前,菲律宾就是一个绑架事件频发的国家,菲律宾有着传统的‘绑匪文化’。”菲律宾公民反犯罪行动组织领袖洪玉华介绍,2003年是菲律宾绑架案的高发年份,日均一起绑架案。菲律宾警方的数据也显示,近十年来,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起绑架案件,这还不包括人质家属未向警方报案、私下交付赎金解决的绑架案件。
阿布沙耶夫血债累累。2004年2月27日,为提高国际影响力,阿布沙耶夫用炸弹袭击了一艘从马尼拉出发的超级渡轮。当时,船上载有约900名乘客及船员,爆炸造成116人死亡和失踪,这也是全球最严重的海上恐袭之一。
在菲律宾,谈起阿布沙耶夫,顽皮的孩子通常会立即停止哭闹。
菲律宾警方除充作赎金谈判的联络人之外,几乎无计可施。
如今,几番重兵围剿,阿布沙耶夫分裂为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团伙,人质救援难上加难,无论美国还是菲律宾的情报机构都缺乏精准的实时情报渠道。
阿布沙耶夫之所以多次绑架成功,除组织严密之外,还实行人质拘禁与赎金谈判分离的策略——参与谈判和赎金交易的人员,均不了解人质的关押情况,甚至连下一步的接头地点也不知晓。
不过,香港《亚洲周刊》援引台湾游客张安薇的话说,她曾被绑匪藏在小村落里,与小孩、妇人住在一起,绑匪也虐待她,物质条件很差。不过,其间还有绑匪爬树摘椰子给她解渴。2013年底获释时,拿到赎金的武装分子喜出望外,还赠送当地特产椰子糖。
阿布沙耶夫给外界的印象如此分裂?
伊斯兰学生军是阿布沙耶夫成立之初的主力。几次围剿之后,这些满怀建国激情的学生军已消失殆尽,尤其阿布沙耶夫沦为声名狼藉的绑架组织,对当地伊斯兰学校的年轻学生再无吸引力。
菲律宾南部地区的严重威胁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纪律,也没有政治目标,一些队员沉溺于毒品。”菲律宾政府2005年的报告中说,一旦有了更好的营生,这些刀尖上舐血的武装分子就会放下枪杆子,因为“(当初)参加‘圣战’是为了解放,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2011年7月,菲律宾英文报纸《马尼拉公报》曾援引一名阿布沙耶夫组织成员的话说,他已放弃“圣战”,转而驾驶着一辆三轮摩托车改装的出租车,奔走在巴拉望的大街小巷。
阿布沙耶夫的创建者阿卜杜拉贾克·詹贾拉尼,曾是一名伊斯兰传教士。他的身世诡秘,据说年轻时曾前往利比亚接受军事训练,也曾到阿富汗参加“圣战”。美国情报官员这样描述詹贾拉尼,“有暴力倾向、可能受过罗马天主教教育”。
如今,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过去。阿布沙耶夫离心离德,逐渐被当地穆斯林民众抛弃。
菲律宾警方最近公布,1990年代末期以来,该组织的人数逐年下跌,从高峰期的1500人减少至当前的数百人。这部分得益于菲律宾政府军丛林战能力的提升。
“自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这些激进分子的资金来源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只能依靠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尤其是绑架索要赎金。”菲律宾一名情报官员介绍,过去十年里,美国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菲律宾分队进驻西棉兰老岛,严重打击了阿布沙耶夫武装。2012年2月,美菲首次利用无人机,对以棉兰老岛为据点的阿布沙耶夫进行攻击。
余靖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外甥,2001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后来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五年后,他被派到菲律宾南部,协助当地部队清剿阿布沙耶夫组织。到任不久,就参与指挥了一场动员5000名菲国士兵的围剿。
“当初计划围剿行动时,严重高估了菲国部队的战力。”余靖在著作《特战绿扁帽》一书中记载,在一场围剿救援行动中,两栖部队原本预计在深夜时分登陆,拂晓时,再配合炮击发动突袭。然而,菲律宾部队的行军速度滞后,眼睁睁等到天亮,却见不到菲军抵达预定的攻击位置。
随后的“斩首”行动中,被菲政府买通的线人随身携带发报器,就在阿布沙耶夫一名头目逃脱之时,这名线人打开发报器。余靖发现,附近根本没有友军可以调动,只好下令进行密集火力炮击,阿布沙耶夫的多数成员轻易逃亡丛林之中,气得美军顾问干瞪眼。
菲律宾政府内部设有一个“超级部”,专门协调各部门的反恐工作,每年都有数千万比索的专项经费,用于对付绑架、剿匪等;在匪患猖獗的南部地区,政府组织训练民兵,以对付擅长“游击战”的阿布沙耶夫;当地政府均配备卫星电话可随时报告阿布沙耶夫武装分子的行踪;菲政府还分化阿布沙耶夫的“群众基础”,通过修建学校、医院、提供自来水设施等方式,赢得当地民众支持。
“阿布沙耶夫武装过去遭受过更大规模伤亡,但它依然是菲律宾南部地区的严重威胁之一。”菲律宾安全分析师、退休海军准将雷克斯·罗夫莱斯认为,阿布沙耶夫人员熟悉当地环境,且在当地有根基,难以彻底剿灭。
阿布沙耶夫不是一个名字,而成了烧杀抢掠的代名词。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纪律,也没有政治目标,一些队员沉溺于毒品。一旦有了更好的营生,这些刀尖上舐血的武装分子就会放下枪杆子。”
“这是三百多年前摩洛战争的延续”,阿布沙耶夫组织多次为其绑架行为自我修饰。他们盘踞的菲律宾南部岛屿,已沦为绑架者的天堂。
阿拉伯语中,阿布沙耶夫意为“持剑者”。自阿布沙耶夫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声称,“只杀士兵,不伤害平民百姓”。这是该组织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这群裹着黑头巾的“圣战者”,用行动表明他们是一伙“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被极具吸引的薪水和武器打动”
外国人是阿布沙耶夫首要的绑架目标,阿布沙耶夫惯常在夜色掩护下发动攻击。
2000年4月23日清晨,阿布沙耶夫做了最得意、规模最大的一票:在马来西亚西巴丹岛的一处度假村,绑架了21名外国游客及酒店职员。人质被迅速挟持至菲律宾苏禄市,为提高谈判筹码,还残忍地将其中两名菲律宾人质斩首。直到菲律宾政府支付2500万(有一说是2000万)美元的赎金,其他人质数月后得以获释。
此役之后,阿布沙耶夫成员猛增到1200多人,菲律宾警方解释,他们“被极具吸引力的薪水和武器打动了”。
尝到了甜头,阿布沙耶夫组织继续效法巴丹岛的绑架模式。
2001年5月27日,阿布沙耶夫在菲律宾旅游胜地杜斯帕马斯(Dos Palmas)再次出手,他们绑架20多人,其中包括13名菲律宾华人、3名美国游客和4名酒店职员。
为提高威胁的可信度,1名游客惨遭斩首。不料,这次绑架案却招来了数千名菲律宾政府军和数百名美军人员的联合围剿。
绑架人质,也被认为是辅助的作战手段,这几成惯例:每当政府军大兵压境,阿布沙耶夫就会出动精锐力量绑架人质,胁迫政府军放松围剿。
2012年6月3日,菲律宾政府军围剿其老巢,阿布沙耶夫杀害了巴拉望岛绑架的两名菲律宾人,其中一名人质人头被砍下,扔在闹市街头,以报复政府军在巴西兰省苏米西普镇山区的军事行动。
对阿布沙耶夫而言,绑架和杀害外国人质,既可得到赎金,又能间接对菲律宾政府施压。
“阿布沙耶夫组织九成的资金源自绑架和勒索活动,他们拿到钱后,主要用来购买更多武器、招募新成员或进行贿赂。”总部设在马尼拉的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执行总监班劳伊指出。
传统的“绑匪文化”
一条隐秘的绑架“产业链”贯穿东南亚数国: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旅游胜地,不法分子坑蒙拐骗或直接绑架外国游客或当地富人,除直接索要赎金外,他们有时还会把“肉票”卖给当地武装团伙。最终,落入阿布沙耶夫等组织之手的赎金不菲:菲律宾籍人质的赎金通常开价6.6万美元左右;对于外籍人士,该组织往往“狮子大开口”,赎金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美元不等。
菲律宾政府一份军事报告显示,2005年,阿布沙耶夫三个月内从南部省份吸纳了百名新成员,入伙者会收到1万比索至3万比索(约合535美元)的补贴。
“早在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成立前,菲律宾就是一个绑架事件频发的国家,菲律宾有着传统的‘绑匪文化’。”菲律宾公民反犯罪行动组织领袖洪玉华介绍,2003年是菲律宾绑架案的高发年份,日均一起绑架案。菲律宾警方的数据也显示,近十年来,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起绑架案件,这还不包括人质家属未向警方报案、私下交付赎金解决的绑架案件。
阿布沙耶夫血债累累。2004年2月27日,为提高国际影响力,阿布沙耶夫用炸弹袭击了一艘从马尼拉出发的超级渡轮。当时,船上载有约900名乘客及船员,爆炸造成116人死亡和失踪,这也是全球最严重的海上恐袭之一。
在菲律宾,谈起阿布沙耶夫,顽皮的孩子通常会立即停止哭闹。
菲律宾警方除充作赎金谈判的联络人之外,几乎无计可施。
如今,几番重兵围剿,阿布沙耶夫分裂为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团伙,人质救援难上加难,无论美国还是菲律宾的情报机构都缺乏精准的实时情报渠道。
阿布沙耶夫之所以多次绑架成功,除组织严密之外,还实行人质拘禁与赎金谈判分离的策略——参与谈判和赎金交易的人员,均不了解人质的关押情况,甚至连下一步的接头地点也不知晓。
不过,香港《亚洲周刊》援引台湾游客张安薇的话说,她曾被绑匪藏在小村落里,与小孩、妇人住在一起,绑匪也虐待她,物质条件很差。不过,其间还有绑匪爬树摘椰子给她解渴。2013年底获释时,拿到赎金的武装分子喜出望外,还赠送当地特产椰子糖。
阿布沙耶夫给外界的印象如此分裂?
伊斯兰学生军是阿布沙耶夫成立之初的主力。几次围剿之后,这些满怀建国激情的学生军已消失殆尽,尤其阿布沙耶夫沦为声名狼藉的绑架组织,对当地伊斯兰学校的年轻学生再无吸引力。
菲律宾南部地区的严重威胁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纪律,也没有政治目标,一些队员沉溺于毒品。”菲律宾政府2005年的报告中说,一旦有了更好的营生,这些刀尖上舐血的武装分子就会放下枪杆子,因为“(当初)参加‘圣战’是为了解放,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2011年7月,菲律宾英文报纸《马尼拉公报》曾援引一名阿布沙耶夫组织成员的话说,他已放弃“圣战”,转而驾驶着一辆三轮摩托车改装的出租车,奔走在巴拉望的大街小巷。
阿布沙耶夫的创建者阿卜杜拉贾克·詹贾拉尼,曾是一名伊斯兰传教士。他的身世诡秘,据说年轻时曾前往利比亚接受军事训练,也曾到阿富汗参加“圣战”。美国情报官员这样描述詹贾拉尼,“有暴力倾向、可能受过罗马天主教教育”。
如今,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过去。阿布沙耶夫离心离德,逐渐被当地穆斯林民众抛弃。
菲律宾警方最近公布,1990年代末期以来,该组织的人数逐年下跌,从高峰期的1500人减少至当前的数百人。这部分得益于菲律宾政府军丛林战能力的提升。
“自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这些激进分子的资金来源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只能依靠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尤其是绑架索要赎金。”菲律宾一名情报官员介绍,过去十年里,美国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菲律宾分队进驻西棉兰老岛,严重打击了阿布沙耶夫武装。2012年2月,美菲首次利用无人机,对以棉兰老岛为据点的阿布沙耶夫进行攻击。
余靖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外甥,2001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后来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五年后,他被派到菲律宾南部,协助当地部队清剿阿布沙耶夫组织。到任不久,就参与指挥了一场动员5000名菲国士兵的围剿。
“当初计划围剿行动时,严重高估了菲国部队的战力。”余靖在著作《特战绿扁帽》一书中记载,在一场围剿救援行动中,两栖部队原本预计在深夜时分登陆,拂晓时,再配合炮击发动突袭。然而,菲律宾部队的行军速度滞后,眼睁睁等到天亮,却见不到菲军抵达预定的攻击位置。
随后的“斩首”行动中,被菲政府买通的线人随身携带发报器,就在阿布沙耶夫一名头目逃脱之时,这名线人打开发报器。余靖发现,附近根本没有友军可以调动,只好下令进行密集火力炮击,阿布沙耶夫的多数成员轻易逃亡丛林之中,气得美军顾问干瞪眼。
菲律宾政府内部设有一个“超级部”,专门协调各部门的反恐工作,每年都有数千万比索的专项经费,用于对付绑架、剿匪等;在匪患猖獗的南部地区,政府组织训练民兵,以对付擅长“游击战”的阿布沙耶夫;当地政府均配备卫星电话可随时报告阿布沙耶夫武装分子的行踪;菲政府还分化阿布沙耶夫的“群众基础”,通过修建学校、医院、提供自来水设施等方式,赢得当地民众支持。
“阿布沙耶夫武装过去遭受过更大规模伤亡,但它依然是菲律宾南部地区的严重威胁之一。”菲律宾安全分析师、退休海军准将雷克斯·罗夫莱斯认为,阿布沙耶夫人员熟悉当地环境,且在当地有根基,难以彻底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