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2年“管窥”中国复兴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知名汉学家高大伟在巴黎接受记者专访,访谈主题是中国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对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高大伟从1996年至今22年间多次访问中国。他认为,中国一直走在复兴的道路上,而且这一过程不可阻挡。

中国复兴是世界最重要趋势


  《参考消息》:这次回法国能停留几天,最近在忙些什么?
  高大伟:还是经常在世界各地到处走,当然最多还是在中国,我现在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四天。前些日子见到一位中国的专家,我们很谈得来,他启发我将自己的文章编成书,于是有了《中华复兴管窥》这本书。
  《参考消息》:为什么叫“管窥”,您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了,起码比很多西方汉学家了解中国。
  高大伟:之所以叫“管窥”,是因为对于中国你只能知道一小部分而已,有些汉学家认为自己了解中国就什么都懂。对于中国的复杂性,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你可以说了解部分,但没法说出全貌,所以只能说是管窥。
  我是法国人,对中国开始有兴趣时是在高中,高中开始读中国的文学,大学开始(1994年)读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1996年开始去中国,到现在来来回回已经22年了,从上海到新疆,从黑龙江到广东,从大城市到很穷的地方。新疆我去过12次,从伊犁到哈密,从喀纳斯到和田,塔克拉瑪干沙漠我一个人走过,这说明我和中国有缘分。我是想说一个法国人对中国只有22年的了解,只能了解部分,我和别的西方人相比可能更知道中国,但中国的复杂性(决定了了解它)要有更长时间、更深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消息》:你眼中的中国复兴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高大伟:中国复兴是我们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趋势,我们先不讲科技、人工智能等等,而是从地缘政治上来讲,重要的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是中国复兴对世界的影响远比国家实力的强大还要深一层。从18世纪到现在,我们都用西方的看法来评价世界,各种概念都是西方的概念,比如普遍主义、普世价值观、社会治理都是西方的概念,所以我说比实力增长更有意思的是人们的认知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实际是来自中国“大同”的概念,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实施,这实际是中国的理念在影响世界。

中国复兴将改变西方认知


  《参考消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否和马克思提出的“国际主义”有共同点?
  高大伟:我认为马克思的“国际主义”还是来自西方,离不开西方,和中国的“大同”不太一样。我希望不用西方的概念,普遍主义、国际主义都是西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来自更加中国的“大同”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应该促进人们“认知转变”,而不是仅仅认同一个强国的“实力转变”。
  《参考消息》:中国的概念西方人会接受吗?
  高大伟:中国复兴是一个事实,这一趋势不可阻挡,虽然中国有很多问题,内部外部都面临很多困难,但应该看到中国复兴一直在持续。目前人们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除了表面的贸易摩擦还有一个是心理战,中国复兴的趋势不是一个美国总统能够改变的。特朗普最多做到2024年下台,但那时的中国还在,中国复兴还在继续,预计中国复兴的高峰可能在2050年,那时候你我都不在了,但中国复兴那时才达到高峰,那时的世界将不可想象,所以人们的认知转变更为重要。
  认知离不开语言,我在很多年前就写了一篇关于汉语的文章,认为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文。你现在去法国高中看看,除了英文是必修课,中文课越来越受欢迎,这是认知转变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是用中文来描述世界,这将是不同的。所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非常伟大,开放不仅让中国了解了世界,也是中国在影响世界的过程。西方对这一趋势不是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适应的问题。
  《参考消息》:这一过程是否会发生中西方认识的冲突?中国复兴的道路会不会出现曲折?
  高大伟:我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很有互补性。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中国的稳定是世界稳定的保证,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成功是世界的成功。纵观历史,中国的复兴经历了低潮和曲折,但从历史趋势上来讲,从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到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一直走在复兴的道路上,这一过程已经开始,而且中国没有对外发动任何侵略战争,相反如今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中国的和平复兴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我们处于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不可阻挡。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是现在的世界最为需要的。
  《参考消息》:但中国的声音目前毕竟不是主流,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促成人们认知的转变?
  高大伟:认知转移或认知转变,实际上目前已经在发生,西方主流的学界政界是否有认识?我认为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从学生开始就对中国很有兴趣。我现在给法国里昂商学院办一个丝绸之路学院,我就讲到目前世界不是多极化,而是认知的不统一,各种概念正在激烈碰撞。法国、意大利的政界、学界很多重要人士都同意这个观点。这是一个新的东西,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新的概念和观点总需要一个人们认识的过程。我认为再有15年或20年,这种认知的转变会越来越明显。
  促成这一认知转变的还有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最近3年,中国在想办法实现生态文明,这当然是一条很长的路。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将来会很成功,因为他们很了解世界,而外国年轻人并不太了解中国。很遗憾,特朗普把“一带一路”当做威胁,而不是把中国复兴当做一个机遇。
  (摘自《参考消息》)
其他文献
5采集东亚江豚生物样本  一年来,同学们看到和收到的东亚江豚尸体线索达数十条,每一条都让大家焦心忧虑。  通过在科研所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亚江豚的种群繁衍需要一定合理的结构,其中成年东亚江豚的数量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成年东亚江豚死亡过多,就会破坏种群结构,造成种群质量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数量持续减少,导致濒危的局面。  保护东亚江豚就要有专业的态度,同学们开始采集东亚江豚生物样本,并送到科研所进行
知识生产、艺术创造跟商业利润根本就是两码事,知识生产通常很难发财,教授发财,也未必跟知识价值有多大关联。  有消息称,一位北大薛姓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总价近3500万元。于是媒体上一片叫好之声,有人热烈地欢呼一个“知识消费”的时代到来了,还有人给这种情况安了个“知识付费”的名目,说“知识付费”是对知识的尊重和知识变现的一种方式云云。  这类说法其实是一种过度解读,也是一种
——访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  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显得极为突出。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令人眼花缭乱。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更是越来越尖锐,局势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个波诡云谲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复兴、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应当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压
小时候,向往自然,总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走在街上总是会被一些事物吸引,或是起舞的蝴蝶,或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或是嫩绿的小草,或是可爱的小鸟……  犹记得,我曾极其喜欢雪,喜欢趴在窗前听下雪的声音,把手伸出窗外接住精灵似的雪花。雪后,总想第一个踩在平整的雪上,觉得这样做就能证明那是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在那里,我总是玩得不亦乐乎,感覺不到冰冷,也忘却了时间。尽管因为这个没少挨父母训斥,可我不以为然,觉得
“旋转门”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机制有助于观念和专业知识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顺畅交流。长期以来,要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实打实的省级和地方领导经验,但习近平主席开始打破常规,看重智库经验。中国政府放宽了在海外接受教育的海归们加入领导层的大门。在党的高级领导层中,海归人员的比例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尽管他们的总数依然较少,但随着党进一步向海归敞开怀抱,可以预见智库将成为招贤纳士的重要渠
“文革”中复出,指挥西沙海战  1973年,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下放劳动岁月,回到北京,不久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1974年1月,刚刚走出“文革”中被“打倒”的漩涡,复出工作,邓小平就遇到一件关系国家主权的大事。这便是南海问题。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扶植的越南南方政权(以下简称南越)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美国侦察机也屡屡飞抵南海上空。1974年1月15日,南越不顾中
2017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就在人们展望高峰论坛将给“一带一路”带来怎样的新气象、新发展的时候,曾经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个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区域合作规划却已经从国际话语中消失多时,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这就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由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大力宣传推广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美国损人利己导致失败  导致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失败至少有如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
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组织人事报》)  李克强: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当前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正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的深圳羅湖区水贝村,近日在项目工地上摆了530桌大盆菜宴。不少中介在朋友圈转发该新闻时评论称,“这里的原住村民,每一家赔偿最低的接近2亿现金,高的未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水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负责水贝村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京基集团均向记者辟谣称,上述言论纯属谣言。  这是继前不久广州杨箕村的千桌宴后,再一次引发社会关注的“拆迁致富”神话。针对此前种种传闻,媒体的
之前,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组织召开了促进“中间群体”增收专题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间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和举措。  目前,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根据不完全统计有4亿多人口。事实上,中国一直希望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在“提低、扩中、限高”方面也在不断努力。  在外界看来,官方研究促进“中间群体”增收,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扩中”仍将是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