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更需要柔性引领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许打闹”“不许乱写乱画”“不许大声喧哗”等“警示录”已经从我们校园中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的雪白来自于你的关怀”等“心语录”,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几个字的修改,却揭示着一种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那就是由刚性规范向柔性引领的转变。
  “只有作用于学生心灵的教育,才会让学生易于接受”。发展学生、培养人才的内涵肯定包括刚性规范,但是它还需要与旨在激发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意识的柔性引领相结合,这才是当前背景下既合乎理想又符合现实的教育管理之路!对于如何实行刚性规范,我们不再赘言,对于柔性引领,我们不妨来探讨探讨。每个学生都有千差万别的个性,要想真正将教育管理做进学生的心灵,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柔”着眼于人文关怀,人格尊重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内在感受,注重这种主体精神和内在感受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巨大意义。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比如学生喜欢踏进花坛摘花,骑石膏制成的熊猫或梅花鹿,以前学校都会三令五申去严厉禁止,而现在,学校管理者就会从学生心理角度考虑,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措施。于是学校管理者制作了“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等心语牌,并且张贴了“爱护校园小主人”评选活动开展的通知。没有了往日查纠、惩罚“坏人坏事”的强硬,有的是寻找、发现、表扬“好人好事”的正面引领,学生有了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不仅乐于阻止他人做“坏人坏事”,而且抢着做“好人好事”,争当“爱护校园小主人”,自然落实效果出奇的好。可见,教育管理既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刚性规范,让学生遵章守纪,以维持良好的教学教育秩序,更要以人文关怀、人格尊重的柔性引领力量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自我,从而产生崇尚向上的行为动机。
  当然人文关怀并不等于无视规则,忌讳批评,包庇过错。孔子批评他的爱徒是立足于常人难以做到的辩证观察上,批评切中要害,方式不是单向训斥,通常是在师生思想交流时带出,目的为了他们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也要改变,不要因为一点小错给学生乱扣品德问题差的帽子,不要轻易将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用柔性引领的方法震撼学生的心灵,大度地宽容学生一时的言行偏差,让他们有勇气、有目标、有信心地去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柔”着眼于心灵沟通,情感化育
  
  “情感”是教育管理中柔性引领因素的重要构成。在刚性规范前提下,我们强调铁面无私,有过必罚,但是教育管理是触及灵魂、塑造人格的教育过程,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思想交流不可或缺。因此,教育管理者有必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沟通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能大胆、通畅、愉快地流露出来。如果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惑,教师可以教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如果学生带着老师偏心“不一碗水端平”的怀疑,教师可以开诚布公地说说自己的因由,如果学生带着自控力不够,作业没有完成的忐忑,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先欠账后还账”的提议……可是我们教师有时偏偏选择熟视无睹、不理不睬、旧账重提,甚至选择体罚的粗暴方式。让我们学会用“灵魂唤醒灵魂”的柔性引领的教育管理方法吧,用真诚的沟通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了解学生开始,走进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做好一个细节,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平淡的问候,一丝灿烂的微笑,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这些会有助于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播撒阳光,有助于学生向我们敞开心扉,如此我们就可以静静地倾听学生独特的心语和成长的拔节声。
  年轻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容易起伏波动,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着眼于心灵沟通、情感化育的柔性引领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注了学生的心灵,注重了情感的沟通,教育管理可以事半功倍。而缺少了情感的教育管理,说教得越多,学生越会反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开展心理活动课、个别谈心聊天、班级茶话会等多种方式则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良好的情感和思想的沟通,让学生深切地感到学校和教师是在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柔”着眼于文化感染,信念树立
  
  学校只有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他人的教育转换为学生自我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那么如何把学生的他律行为变成自律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库斯姆说:“为了有效地改变行为,教育改革必须关注如何改变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信念系统。”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价值观也就是信念。有人说想法改变一小步,行动就会朝前迈进一大步。“想法”的作用的确不可小瞧。“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最好的验证,含蓄的期待和信念的点燃诱导了学生自我的勃发,教育力量自然无穷。需要说明的是改变人的信念很难凭借强制手段达到目的,命令、告诫、惩罚等手段一般都会“宣告无效”。改变人的信念需要有益的文化环境和舆论,通过承载信念的文字载体的不断熏陶和活动载体的不断渗透逐渐形成。信念构建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课堂教学、黑板报宣传、广播电视传播、经典书籍引领等合成的校园文化载体,去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促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真义。比如在集体场合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就会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良好的暗示作用;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让学生边观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人物故事等等,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最重大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科学地解决刚性规范与柔性引领两种教育方式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刚性规范为辅,柔性引领为主,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发展学生、培养人才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焦荡小学)
其他文献
结合工作经验,以具体工程案例为依据,对土建监理工程师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及监理资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土建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工作,以促进监理
校长的办公室设在二楼,在二年级办公室的旁边。从校长来的那一天起,校长办公室的门就极少打开,靠走廊的窗户拉上了窗帘,二楼的老师只在偶尔听见钥匙插进锁孔旋转时才知道校长是否在学校。校长或许太不喜欢人家打扰了,或许性格内向不喜与人交谈,或者潜心钻研什么问题,谁也不知,他就这样关着门窗,不让阳光进去,不让笑声进去,也不让建议进去。这紧闭的门窗令同事们都感觉很不好。  我认为这造成的不良后果很多,且从以下方
1.学校领导观念滞后,观念更新困难重重当前,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对新课改在认识上就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
通过普通高校女子排球普修课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只要能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综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
目前,我国地震灾区的受灾学校正在开展灾后重建。所谓学校重建,狭义的理解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学校硬件设施的重建,而广义的理解,应该是既包括硬件的重建,也包括软件的重建。鉴于大
文章阐述了建立温室生物环境大数据的具体内容、建立途径、意义及前景,以实现温室生物环境的监测、预测、控制的数字化、精确化、网络化,从而提升温室群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
“没有科技,一打就倒;没有人文,不打自倒。”这是杨叔子院士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经典概括。其实,于企业、学校又何尝不是。置身未名湖畔,信步清华园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