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l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7-01
  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是接受式的教育,学生依赖教师,服从于教师,习惯死记硬背和做大量的习题,导致教育缺失人性化和科学化,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要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1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单单按部就班地传授学生知识,而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数学这个学科有很多东西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大胆实践。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学习"秒的认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察挂在墙上的钟面,这样可以很直观地进行观察,并告诉学生在钟面上走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然后接着告诉学生"分"和"秒"的换算关系;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走一个格(1分=60秒)。这是一种观察法,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可以使教师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2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为了让这个过程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可以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当学生做出答案的时候,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分组讨论的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老师拿出圆柱体的模型,学生立即看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3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让学生勇于实践,主动探索,用心体验和思索,大胆发表见解,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创设创新的机会,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才能使他们跨越模仿的阶段,走上创新之路。如在讲《环形面积》时,一名学生提出把一个环形的面积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大胆发表见解,他说出这样的思路:受圆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启发,把一个环形平均分成8份或更多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环形外圆周长+环形内圆周长)÷2,高=环形的厚度,所以环形的面积=(环形外圆周长+环形内圆周长)×环形厚度÷2。显然,这位同学的转化过程是十分成功的。有的同学在他的启发下马上提出能否转化成其他图形的疑问并也亲自动手去实践。还有的同学马上提出质疑,这样转化多麻烦,有用吗?于是我组织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思路很有用。一个同学举出这样的例子:一个花坛中间有假山,求花坛的面积。如果按第一种方法找圆心比较困难,即使找到圆心,也很难量出环形内、外圆的周长。如果量出花坛的宽度,就可求出大致的面积了。多么好的思维与多么贴近生活的探索。试想我如果武断地否定学生的想法,那创新就会在不经意中悄然逝去。正因为我对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给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
  4进行质疑,探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好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讨论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的含义是任何人没有疑问都不会有所成就。"疑"和"思"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上,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产生疑问,然后提出问题所在,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提高,在产生问题的过程说明学生认真地思考了这道题。再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与分析,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探究学习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入,自主建构学习过程,凭借独立思考的基础,使他们形成数学探究能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这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教师作文学生的帮助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加强引导,在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时,启发学生去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广泛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多媒体;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带来强大关注的今天,各科改革后的教学效率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初中语文课改后的教学效率也成为了被讨论的焦点。素质教育在被提出多年以后,如今作为新课改后的重点,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素质教育的提出既给我们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新的方向和动力。迎着新课改的带来的新气象,初中语文教学将进行一场新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新课改; 教
期刊
摘要:先阐明什么是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再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批判性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 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6-01  正文: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反映在通常所说的思维的品质上,它是数学思维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要: 动态几何问题在函数中的应用成为学生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中考热点。此类问题的解决关键是采取"化动为静""以静治动"的思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 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动态几何; 函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1-01  动态几何问题通常以几何图形(或抛物线)为载体,融入运动变化的观点,是一类综合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不仅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可以让学生感知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生产生活的联系。笔者认为开发和运用低成本物理实验是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
期刊
摘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理念;其次是要发挥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要强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第四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第五要改进实验,拓展创新;第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7-02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期刊
摘要:在现实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背”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学,已经使很多学生提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学困生则会更厌学,甚至数学学困生人数有逐渐增多的危险。所以如何让数学学困生爱学、会学,就显得很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激发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要: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真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一物理学习。  关键词:兴趣;衔接;能力;知识;适应;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5-01  初中学生进入高一后,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从以往高一学生的物理成绩来看,各项标有明显的下降,部分女生表现更为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重新审视数学学习过程,我们认为,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我试图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力求提出一些可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2-02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1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