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似乎没有这些,学校就无品位,校长就不高明。但细细考查,能将所谓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落到实处的学校却并不多,因此而让学校得到发展的也就更不多。
一、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科学可行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科学可行,是其有效实施的基础。所谓科学可行,就是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要符合教育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有挑战性,但不浮躁功利、好高骛远;要基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脱离学校文化和教师素养实际,体现了对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认可与尊重;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满激情和活力,具有价值引领力和塑造力,能彰显以生发展为本;要适合社区环境和人文特点,有生长“土壤”和“水分”,尊重环境的育人功能;要能把学校愿景目标与师生的人生意义和心理愿望统一起来,和谐共存,荣辱与共。要达到这一点,学校管理者不但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是教育的行家里手,还要在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确立之前,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师素养、学生认知、师生愿望,以及周边人文等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为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确立找寻依据和理由,而不是闭门造车或下载复制,简单草率了事。只有科学可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才有师生广泛理解和认同的基础。
二、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有教师参与
学校即使做了认真研究和思考,认为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科学可行,但也不等于就能真正反映师生的愿望,得到师生的认同,因为还缺少教师的参与。因此,制定和确立学校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还要有教师的有效参与,而不能是学校尤其是校长的一己之言、一厢情愿。要想得到教师的有效参与,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依靠教师办学。教师是办学的根本因素,校长办学必须依靠教师。有时教师和校长由于各自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职责不同,想法、行为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这更需要校长具有民主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善做引导、解释工作,设法将自己的意愿变为教师的意愿,同心同德。更重要的是,教师参与的过程,既是汇聚众人智慧完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认同、内化和宣传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的过程。同时,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出自教师,教师自然会有付诸行动的自觉性。教师参与,一举多得。其次,校长要改变作风,善于问计于教师。校长要信赖教师的教育智慧、爱校精神和愿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良好品质,能深入到教师中诚恳地向教师求教问计,从教师那里汲取聪明才智,提炼出能被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实践证明,科学、可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只有从教师中来,才能回到教育中去,进而成为师生的内在诉求和行为自觉。
三、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不断诠释
学校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有了“科学可行”和“教师参与”,并不必然就能得到全体师生的完全认同和自觉付诸行动,因为师生还有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所以,做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内涵的界定和诠释工作,仍是引导和争取师生认同和自觉付诸行动的必要环节,不可忽视。因为从师生角度看,师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与校长不一样,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同时,师生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内涵的理解内化也是一个不断持续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开放和发展的过程,这都需要学校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加以诠释,以提高师生理解内化的效果。从学校角度看,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内涵和确立依据、实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实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方案和要求,以及落实办学理念、愿景目标需要师生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增强什么等,也都应向师生说清楚。从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本身看,它的形成和实施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内涵还需不断充实和完善,正所谓边实施边领悟,边领悟边改进,边改进边提升。
一、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科学可行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科学可行,是其有效实施的基础。所谓科学可行,就是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要符合教育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有挑战性,但不浮躁功利、好高骛远;要基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脱离学校文化和教师素养实际,体现了对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认可与尊重;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满激情和活力,具有价值引领力和塑造力,能彰显以生发展为本;要适合社区环境和人文特点,有生长“土壤”和“水分”,尊重环境的育人功能;要能把学校愿景目标与师生的人生意义和心理愿望统一起来,和谐共存,荣辱与共。要达到这一点,学校管理者不但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是教育的行家里手,还要在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确立之前,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师素养、学生认知、师生愿望,以及周边人文等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为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确立找寻依据和理由,而不是闭门造车或下载复制,简单草率了事。只有科学可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才有师生广泛理解和认同的基础。
二、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有教师参与
学校即使做了认真研究和思考,认为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科学可行,但也不等于就能真正反映师生的愿望,得到师生的认同,因为还缺少教师的参与。因此,制定和确立学校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还要有教师的有效参与,而不能是学校尤其是校长的一己之言、一厢情愿。要想得到教师的有效参与,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依靠教师办学。教师是办学的根本因素,校长办学必须依靠教师。有时教师和校长由于各自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职责不同,想法、行为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这更需要校长具有民主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善做引导、解释工作,设法将自己的意愿变为教师的意愿,同心同德。更重要的是,教师参与的过程,既是汇聚众人智慧完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认同、内化和宣传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的过程。同时,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出自教师,教师自然会有付诸行动的自觉性。教师参与,一举多得。其次,校长要改变作风,善于问计于教师。校长要信赖教师的教育智慧、爱校精神和愿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良好品质,能深入到教师中诚恳地向教师求教问计,从教师那里汲取聪明才智,提炼出能被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实践证明,科学、可行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只有从教师中来,才能回到教育中去,进而成为师生的内在诉求和行为自觉。
三、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不断诠释
学校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有了“科学可行”和“教师参与”,并不必然就能得到全体师生的完全认同和自觉付诸行动,因为师生还有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所以,做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内涵的界定和诠释工作,仍是引导和争取师生认同和自觉付诸行动的必要环节,不可忽视。因为从师生角度看,师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与校长不一样,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同时,师生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内涵的理解内化也是一个不断持续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开放和发展的过程,这都需要学校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加以诠释,以提高师生理解内化的效果。从学校角度看,对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内涵和确立依据、实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实施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的方案和要求,以及落实办学理念、愿景目标需要师生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增强什么等,也都应向师生说清楚。从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本身看,它的形成和实施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内涵还需不断充实和完善,正所谓边实施边领悟,边领悟边改进,边改进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