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是在教育部组织领导下实施的对高校的教育政策、教育目标、教育规划及教育督查,通过自上而下的层级化行政管理机制得以实现。在高校教育机构中,学生是最大的利益集结点,所以让学生参与高校教育管理是最好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探讨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旨在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必要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的生存环境和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
  一、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容易导致高校教育管理滞后,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为确保高校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强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教育创新。
  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尽管当前我国针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要求,已经制定出了一些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但是这些战略任务的完成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这就使得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发展的形势,需要高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当前很多高校的管理方法因循守旧,不愿意进行大胆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创新,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依旧采用传统经验,不能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使得教育管理一直无法取得进步,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很多高校的管理只是停留在管理学生层面,只是局限于约束学生的行为,不注重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2、教育管理手段的问题。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仍延续经验教学阶段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的形式感较为明显,较为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对管理方法的重视度薄弱。市场经济下,人才需求发生转变,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虽然高校办学机制发生较多变化,但是忽略了服务和引导职能。
  3、受网络的影响,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难以到位。随着信息化网络的普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快速膨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快捷时,也导致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均造成影响,使学生的管理难度得到增加。而网络上不健康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三、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创新。现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固有的控制命令已经遭到了学生的强烈反感,继续执行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为此,在今后的高校日常管理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了解新形势的发展,要进行自我管理创新。比如,高校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決定的自我管理目标,其次履行自我实践,日常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学生自主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以往那种“要我做”的模式,进而转换为“我要做”模式,此外要增加自我激励。最后要坚持自我监督。由此可见,学生才是高校日常管理的主体,所有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校领导,都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否则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2、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育管理质量。(1)建立目标评价体系。只有明确科学的评价目标,才能保证评价活动全面展开和落实。评价体系应包括教育发展、督导、管理、学生发展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使学与教、管与被管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2)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评价。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德、智、体等要求更高,我们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机制应囊括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学习成绩、劳动素质、个人特长等多个方面,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3)重视教师评价体系。要将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点,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严格测评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辅相成,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参考教育成果,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
  3、改革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确保高校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行政管理的权利范围与学术活动的冲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保障。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中,行政管理机制应该与学术管理机制相结合,让其与学术管理机制互补协调的进行,才能真正达到设立行政管理机制的目的。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中管理人员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师生,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工作中,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也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
  4、加强学生教育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逐渐普及到我国各高校,然而网络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未得到重视。因此,各高校应投入资金建立数字化校园平台,将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归于网络化管理中,形成多媒体、多方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格局。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的优势,将学生的教学评价、学籍管理以及选课等工作全部纳入网络化管理系统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方便老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利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更加稳定。根据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对应当进行重点改进的相关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力求更好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高校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尚文勤,彭丹菊.基于学生社区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陈礼明.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构建[J].科技资讯,2013,16
  [3]袁亚敏.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4,15
  [4]王芬蕾.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是思维的结果,能力和方法来自于教学活动本身,活动的成效则又与兴趣息息相关,而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则又是促发兴趣的“灵丹妙方”。故此,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动、有节的活动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绝好方法。情感是师与生勾通的桥梁,活动是教与学合作的温床。数学教学应当架设好这座桥梁,铺设好这张温床,才能使数学的教学走向高效和完美。  【关键词】 促发
[摘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不同特征,以学生心理的成熟情况和学习技能掌握情况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了低成熟度、中等成熟度、成熟度高几种不同类型,在分析各自特点的基础上,从“对学习任务的关心”和“对学生学习参与的关心”这两个维度,提出了成熟度教育模型。结合领导行为理论和激励理论,探讨了权威型、开明权威型、开明型等几种教育方式在班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巧妙地把激励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里,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输出反馈控制(或称输出反馈动态补偿器)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控制方案。本文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输出反馈控制辅助设计的方法及程序包。这个程序包由具有二次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当下为中心,通过悬隔、描述和水平化等觉察的体验形式,协助大学生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责任,觉察他们所形成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历史的经验,以及外在行为,通过这种察觉,处理未完成的情结,形成整合的能量,得到自我了解和改变的知情意。如此有助于增强大学生选择自己的行动、态度,提升他们的回应能力,从而学会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感情、思考和行为负责。  【关键词】觉察力
旧路加宽改造对提高既有道路等级和改善路网结构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在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时需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同时必须综合分析各方案的地基沉降、路基稳定性
世界文化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之争,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主流文明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后工业变革,世界经济体系、文化体系在不断瓦解和重建,新一轮的资源分配也在
期刊
这里要介绍的是美国福克士波罗(FOXB-ORO)公司 SPEC200二次仪表。在北京长征厂引进三十多台此种仪表,运行二年多以来从未发生过故障。精度为满量程的±0.5%。这种性能指标在
本文介绍设计过程控制器的一个新概念。其基理为联合使用通过一决策机构指令而产生的模拟及逻辑功能以进行调节作用。控制器与决策机构作为一个实体在运行中既能产生变放大系
摘要:管理者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根据人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相互作用原理,人的积极性和工作动机是由人们的各种需要引起的,所以需要便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物质需要的普遍性,二是精神需要的迫切性,三是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的强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