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等待艺术为课堂教学中不确定性的体现。结合等待艺术的应用,教师可对教学节奏进行较好的掌握,进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但应遵循伴随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适时原则。本文就等待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47-1
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关系的处理,可称之为一门艺术。而等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集中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教学中的宽容和理解。但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大多的教师为达到课程目标,追赶课程进度,通常更会跳过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不但会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增加,还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把握好等待艺术。
一、为学生留出探究性学习时所需的实践操作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时,不但需要把握课本知识,还需通过自身的实践,完善其知识体系,并且两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其体验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在该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更大。如在分析影响盐水浓度的因素时,学生采用配置不同浓度盐水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学生产生这一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实践的时间,而非是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说出。教师可借此好奇心,将学生分小组探究,当学生处在热情高涨但觉“柳暗花明”却又“山穷水尽”的时刻,恰如其分地将结果说出,学生会用欣然接受,进而代替自主探究所获取成果的喜悦[1]。并且学生在课后自会结合自身的探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复的思考,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等待学生思考的过程,促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学科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提问之后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
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通常期待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跃跃欲试。但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够将答案给出,或是不完整。但教师在提问之后,便希望学生即刻回答,若是学生处于长时间的沉默当中,便认为等待属于浪费时间,或是冷场。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一般教师会在0.7~1.4秒之后给出答案,如果超出等待的时间,教师便会表现出很没耐心[2]。同时,若是教师给出的问题较容易回答,经几分钟的思考后,举手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此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发言,可用赞赏的话语回答,“很好,已经有同学举手了”,之后,带着笑容安静的注视着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认真的思考和理解,能够激发思想的灵感,促使班上的大多学生均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通过热情和鼓励,给学生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
三、延迟评讲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后,便会直接指出该同学的回答有待完善,继而继续让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话语看似合情合理,仅仅是教师认为答案不完整,而需要将其继续补充完整,教师也通常会认为该种方式为处理答案错误的唯一委婉表达的方式。但也存在部分的教师,在学生完成回答之后,不言不语,继续让其他学生回答,会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疑问,综合多个学生的回答,思考正确的答案。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如果教师过早的对学生答案做出评价,学生会认为教师过分地注重最终答案,缺乏对学生理解层次的关注和认知,并且对于产生偏差的原因,也未较好的分析。因为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背景、实践经验、思维水平和成长背景等各不相同,教师需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对其实际学习状态和认知的水平进行较好地了解。因此,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分析其原因,进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纠正。学生在完善的思维引导之下,促使其超越现有水平,提升其理解水平。
四、为学生疑问留出足够交流空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发问。但在学生提出疑问之后,应做出适当引导,之后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甚至能够形成小型的辩论赛,进而加深其了解。同时,对于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不能够呈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选择冷眼旁观,或是迅速地将学生的疑问否决。这不但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并且会较大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留出让学生表达自身思想的时间,并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达到提升自身发散性思维的目的[3]。
综上所述,等待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表明教师通过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体现出教师能够采用从容、乐观的心态对待自身的工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急于求成,心浮气躁,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而是应当结合等待艺术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进而培养其勇于探究,不拘一格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慧明.慢慢走,欣赏学习过程的风景——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
[2]赵志良.倾听花开的声音——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教育界,2012,(17).
[3]林国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9).
作者简介:
刘畅,绍兴艺术学校。
关键词: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47-1
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关系的处理,可称之为一门艺术。而等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集中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教学中的宽容和理解。但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大多的教师为达到课程目标,追赶课程进度,通常更会跳过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不但会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增加,还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把握好等待艺术。
一、为学生留出探究性学习时所需的实践操作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时,不但需要把握课本知识,还需通过自身的实践,完善其知识体系,并且两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其体验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在该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更大。如在分析影响盐水浓度的因素时,学生采用配置不同浓度盐水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学生产生这一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实践的时间,而非是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说出。教师可借此好奇心,将学生分小组探究,当学生处在热情高涨但觉“柳暗花明”却又“山穷水尽”的时刻,恰如其分地将结果说出,学生会用欣然接受,进而代替自主探究所获取成果的喜悦[1]。并且学生在课后自会结合自身的探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复的思考,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等待学生思考的过程,促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学科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提问之后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
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通常期待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跃跃欲试。但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够将答案给出,或是不完整。但教师在提问之后,便希望学生即刻回答,若是学生处于长时间的沉默当中,便认为等待属于浪费时间,或是冷场。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一般教师会在0.7~1.4秒之后给出答案,如果超出等待的时间,教师便会表现出很没耐心[2]。同时,若是教师给出的问题较容易回答,经几分钟的思考后,举手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此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发言,可用赞赏的话语回答,“很好,已经有同学举手了”,之后,带着笑容安静的注视着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认真的思考和理解,能够激发思想的灵感,促使班上的大多学生均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通过热情和鼓励,给学生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
三、延迟评讲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后,便会直接指出该同学的回答有待完善,继而继续让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话语看似合情合理,仅仅是教师认为答案不完整,而需要将其继续补充完整,教师也通常会认为该种方式为处理答案错误的唯一委婉表达的方式。但也存在部分的教师,在学生完成回答之后,不言不语,继续让其他学生回答,会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疑问,综合多个学生的回答,思考正确的答案。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如果教师过早的对学生答案做出评价,学生会认为教师过分地注重最终答案,缺乏对学生理解层次的关注和认知,并且对于产生偏差的原因,也未较好的分析。因为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背景、实践经验、思维水平和成长背景等各不相同,教师需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对其实际学习状态和认知的水平进行较好地了解。因此,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分析其原因,进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纠正。学生在完善的思维引导之下,促使其超越现有水平,提升其理解水平。
四、为学生疑问留出足够交流空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发问。但在学生提出疑问之后,应做出适当引导,之后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甚至能够形成小型的辩论赛,进而加深其了解。同时,对于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不能够呈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选择冷眼旁观,或是迅速地将学生的疑问否决。这不但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并且会较大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留出让学生表达自身思想的时间,并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达到提升自身发散性思维的目的[3]。
综上所述,等待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表明教师通过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体现出教师能够采用从容、乐观的心态对待自身的工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急于求成,心浮气躁,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而是应当结合等待艺术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进而培养其勇于探究,不拘一格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慧明.慢慢走,欣赏学习过程的风景——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
[2]赵志良.倾听花开的声音——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教育界,2012,(17).
[3]林国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9).
作者简介:
刘畅,绍兴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