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专业默默无闻,这个专业的人不在舞台中央。每当放喷的烈焰冲天,人们欢庆胜利之时,他们仍然一身泥污,默默地干着他们“服务中的服务”工作。
然而,一句“泥浆是钻井的血液”的名言,道出了他们在油气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产党员、泥浆工程师尹达,人称泥浆“神医”,塔里木泥浆行业领军人物,大学毕业20年来始终坚守在泥浆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的心血和“钻井的血液”相亲相融,执着追求,开拓创新,使塔里木的泥浆事业走到了中石油的前列,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大发展、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000万吨作出了突出贡献。
惊心动魄的96小时
莽莽苍苍的南天山,天然气富集的库车山前,是塔里木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塔里木十年油气发展规划建成4000万吨大油气田的大半壁江山将在这里铸就!但是,这里的井全是典型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三高”井,最高温度182度,最深井深超过8千米,钻井难度极大。
尹达就战斗在这里!
2009年冬天,吐北4井卡钻,急需高密度泥浆解卡抢险!
冰天雪地。尹达心急如焚,他马不停蹄地从库尔勒直奔吐北4井。吐北4井是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一口重点探井,能否成功完成钻探任务,对加快克拉苏区带的勘探步伐,早日建设塔里木万亿方大气田意义重大。如果不处理好这次卡钻,这口井可能就要报废,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就泡汤了。所以,这次解卡一定要成功!
凌晨4时,尹达的车直抵井场实验室门口。“大家别着急,先把思路理清……”尹达首先安慰大家,并和同事们一起探讨方案。有了尹达这个主心骨,大家开始按照讨论的方案做实验,可是,试遍国内外的解卡液,结果都只有一个字:稠。于是再试,再调整。直到第二天凌晨九点多,解卡液实验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尹达如释重负。
但就在即将下达配制泥浆指令前的那一刻,认真严谨的尹达习惯性地问取样人员,“你是怎么取样的?”
“外面天气太冷了,我把罐切开,取了上面的…”取样人员说。尹达脸上的笑容停住了。泥浆是实验科学,一定要严谨。取样方式不规范,得出的数据就不会准确,配出的解卡液不仅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使险情恶化,好险呀!尹达暗自庆幸自己多问了那么一句话。否则,错误的实验结果只能配出错误的泥浆,不知道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尹达转身拿起取样工具,严格按照相关规程,重新取样,亲自做实验。结果截然相反,解卡液不合格,还是稠!好险!如果盲目地按照前面误以为成功的配方配制解卡液去解卡,麻烦就更大了!解不了卡,还可能引起新的事故。
重新取样,再次实验,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反反复复加减调配、高温滚动仍然是稠!可是,险情不等人,井上上百号甲乙方员工都眼巴巴地等着合适的泥浆抢险呢!作为主管泥浆的总工,尹达压力如山!但是,此时此刻,他不能让大家看出他的愁,只有作为党员的他冲在前,大家伙才能重拾信心。
“大家辛苦了,歇会儿吧。”尹达说。他来到井场外面的雪地里,一个人独自踱步,静静地在寒风中待了一会儿,心里的压力似乎也缓解了些,脑海中很快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泥浆方案,他挺起腰板,打起精神,再次回到实验室。这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但他必须撑下去。
又是一个白昼的艰苦拼搏,第三天下午三点半,尹达和同事们终于摸索出了合适的泥浆配方。来不及高兴,更来不及休息,赶紧配制!赶紧组织施工!
施工进行到第四天凌晨三点多,当大家焦急等待解卡剂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意外再次出现。泵压突然急剧升高,情况十分危急,尹达当机立断,下令立即停止打解卡剂,赶快用地面的泥浆把解卡剂循环出来,这样即使不能解卡,起码也不会造成复杂事故。但是,就在用泥浆替解卡液的过程中,泵压已经升到了极限,泵停止工作了!
这是尹达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凌晨四点,尹达的心情跌到了冰点。他再也不能扛了,必须向上级领导汇报井上的现状。井上的一名泥浆工程师体谅他,主动说,我去汇报吧。看着憔悴不堪的同事们,尹达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摇摇头,这种向领导“报忧报丧”的事,还是自己去面对吧!
当尹达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监督房,准备给领导打电话时,无意中向电脑屏幕瞟了一眼,竟然发现一直被阻卡着的钻具正在缓缓地恢复悬重!虽然泵出现故障,但注入井里面的解卡剂发挥作用了。
“解卡了!解卡了!泥浆已经起作用了!”绝处逢生的狂喜让尹达像孩子一样欢呼着,奔走相告。深夜的吐北4一片沸腾!
“逼”出来的三千万
2011年,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惊爆新闻:第一季度节约了泥浆成本七百多万元。每年可以节约泥浆成本三千多万元。这也成为项目经理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重大成绩。
这得益于尹达在创先爭优活动中创造并实施的“泥浆转井”新招。
近年来,塔里木山前井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钻井投资却越来越少。既要打好井,又要少花钱,一种在“夹缝”中谋发展的紧迫感,和为企业分忧的责任感紧紧地压在尹达心上。2010年以来,尹达把降本增效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群众献计献策、创新创效,为降本增效“出新招、出奇招”。
以前,井上用过的泥浆都是由环保公司处理。随着山前井越打越深,泥浆用量越来越大,成本压力特别是环保压力大增。特别是一些靠河边井,如果废弃泥浆处理不当,会造成环保隐患。
2011年初,大北101-1H井即将进入盐膏层钻进,由于地层压力高,所用泥浆比重高,为防止上部地层出现井漏,需要打压堵漏作业。如果要配新泥浆的话,耗费时间比较长。尹达仔细了解了当时正在作业的几口井,能不能把其它井类似的泥浆调运过来使用呢?尹达思索起来。当时,大北204井进入固井阶段,泥浆量比较多,由于泥浆性能基本一致,完全可以实现泥浆互相调运。于是,尹达紧急从大北204调运泥浆,既节约了钻井时间,又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
随后,尹达对“泥浆转井”进行了总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将废弃的泥浆转到另外的井循环利用,并建立泥浆回收站统一回收调配泥浆,变废为宝,一箭双雕。这一新招实施后,仅一季度就节约700多万元。尹达开玩笑地说,“这每年节约下来的三千万虽然是被“逼”出来的,但看来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处多多呀。”
尹达这些年在管理创新,特别是在泥浆技术的研究、创新方面创造出的价值,又岂止是三千万!
多年来,尹达带领同事们,特别是党员骨干,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出三套塔里木特色的泥浆体系,用以攻克不同深度的世界级泥浆技术难题:DDM体系(深井泥浆),UDM-1体系(超深泥浆Ⅰ号)和UDM-2体系(油基泥浆超深泥浆Ⅱ号)。
克深7井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目前中国陆上油田山前地区的最深井:8023米。在这里,塔里木石油人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6项中国纪录。人们说,这口井的成功,泥浆技术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尹达带领的团队大胆使用高密度油基泥浆体系。大大节省了钻进时间,减少了井上复杂。尹达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泥浆工作是一个永远没有满分的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塔里木的大发展。泥浆工作也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钻进时间、减少复杂、降本增效。要知道,塔里木的每一分投资都来之不易!。”尹达说。
一张作废的飞机票
“平均每口井5%的复杂时间,塔里木库车山前近年来平均每年钻20口井,泥浆从头至尾不可缺少,井上出现复杂时,尹达作为专家是必须要到现场的。所以尹达每年上前线的时间都超过250天,经常连续跑井场,连续坐车……”尹达的同事如是说。
搞勘探的人,手机是不能关机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你身在何处,正在干啥,一个电话,只要井上需要,你只有三个字:马上走!
回到基地的勘探人最怕“夜半电话声”,不用说,是井上出大事了。有的人都不敢马上接电话,要先点燃一支烟,缓解一下压力。烟是他们的解压剂。所以,搞勘探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烟筒子。
最让尹达刻骨铭心的是克深1井的“夜半电话声”。
2009年,来塔里木探望儿子的父亲得了胰腺炎,腹胀不能吃饭,几天后就全身瘫软。库尔勒的医院无法治疗,只告诉尹达,这个病凶多吉少,必须马上转大医院。尹达立即买上飞机票,准备第二天护送父亲到武汉的大医院治疗。可是当天半夜,克深1井来电话,井上出现复杂情况!
上井还是送父亲,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井上的复杂让尹达恨不得立即赶回前线,可是看着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尹达怎么也开不了口。父亲听到尹达的手机响个不停,看到尹达心神不宁的样子,问他,“儿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一直在病床前照顾父亲的尹达心里很矛盾,父亲却安慰他,“我知道你工作忙,干石油的都那样,我能理解你,你去吧。”尹达让妻子来替换自己。换了衣服,坐上车,直奔前线。
“机票是明天晚上的,我一定争取赶回来送父亲。”尹达这样说服自己。
但是一上井,尹达才知道自己遭遇了塔里木泥浆工作史上艰难的一口井。除了超深复合盐层段面临的“三高”问题,由于泥浆处理量大,中完下套管作业时间长,要求高密度泥浆必须在井下160度高温的条件下静止4天以上,而不发生增稠现象,否则将无法实施下套管、固井作业。
又是緊锣密鼓、没日没夜的现场实验研究,历经整整10天的艰辛,尹达和同事们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尹达的飞机票作废了,父亲虽在妻子的陪同下住进了武汉同济医院,但依然处于病危状态。尹达多想插上翅膀,飞到父亲的身边。即使能端一碗热米粥到父亲病榻前,略尽孝心,对病危的父亲和无助的母亲也算是一个安慰。可是,他走不了!
等忙完克深1井,尹达的父亲也奇迹般脱离了危险,病情渐渐好转。由于另一口井又出现险情,尹达又立即奔赴下一个战场,即使春节也都在各井上来回颠簸。等终于能抽出时间了,他急忙买机票回湖北老家看望父母。
在机场侯机时,电视重播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一个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活着,钱没了;另一个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没了,钱还没花完……尹达的心里一阵酸楚,泥浆人、石油人最大的痛苦,可能就是无法好好陪伴亲人吧,但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石油人坚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一句“泥浆是钻井的血液”的名言,道出了他们在油气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产党员、泥浆工程师尹达,人称泥浆“神医”,塔里木泥浆行业领军人物,大学毕业20年来始终坚守在泥浆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的心血和“钻井的血液”相亲相融,执着追求,开拓创新,使塔里木的泥浆事业走到了中石油的前列,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大发展、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000万吨作出了突出贡献。
惊心动魄的96小时
莽莽苍苍的南天山,天然气富集的库车山前,是塔里木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塔里木十年油气发展规划建成4000万吨大油气田的大半壁江山将在这里铸就!但是,这里的井全是典型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三高”井,最高温度182度,最深井深超过8千米,钻井难度极大。
尹达就战斗在这里!
2009年冬天,吐北4井卡钻,急需高密度泥浆解卡抢险!
冰天雪地。尹达心急如焚,他马不停蹄地从库尔勒直奔吐北4井。吐北4井是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一口重点探井,能否成功完成钻探任务,对加快克拉苏区带的勘探步伐,早日建设塔里木万亿方大气田意义重大。如果不处理好这次卡钻,这口井可能就要报废,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就泡汤了。所以,这次解卡一定要成功!
凌晨4时,尹达的车直抵井场实验室门口。“大家别着急,先把思路理清……”尹达首先安慰大家,并和同事们一起探讨方案。有了尹达这个主心骨,大家开始按照讨论的方案做实验,可是,试遍国内外的解卡液,结果都只有一个字:稠。于是再试,再调整。直到第二天凌晨九点多,解卡液实验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尹达如释重负。
但就在即将下达配制泥浆指令前的那一刻,认真严谨的尹达习惯性地问取样人员,“你是怎么取样的?”
“外面天气太冷了,我把罐切开,取了上面的…”取样人员说。尹达脸上的笑容停住了。泥浆是实验科学,一定要严谨。取样方式不规范,得出的数据就不会准确,配出的解卡液不仅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使险情恶化,好险呀!尹达暗自庆幸自己多问了那么一句话。否则,错误的实验结果只能配出错误的泥浆,不知道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尹达转身拿起取样工具,严格按照相关规程,重新取样,亲自做实验。结果截然相反,解卡液不合格,还是稠!好险!如果盲目地按照前面误以为成功的配方配制解卡液去解卡,麻烦就更大了!解不了卡,还可能引起新的事故。
重新取样,再次实验,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反反复复加减调配、高温滚动仍然是稠!可是,险情不等人,井上上百号甲乙方员工都眼巴巴地等着合适的泥浆抢险呢!作为主管泥浆的总工,尹达压力如山!但是,此时此刻,他不能让大家看出他的愁,只有作为党员的他冲在前,大家伙才能重拾信心。
“大家辛苦了,歇会儿吧。”尹达说。他来到井场外面的雪地里,一个人独自踱步,静静地在寒风中待了一会儿,心里的压力似乎也缓解了些,脑海中很快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泥浆方案,他挺起腰板,打起精神,再次回到实验室。这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但他必须撑下去。
又是一个白昼的艰苦拼搏,第三天下午三点半,尹达和同事们终于摸索出了合适的泥浆配方。来不及高兴,更来不及休息,赶紧配制!赶紧组织施工!
施工进行到第四天凌晨三点多,当大家焦急等待解卡剂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意外再次出现。泵压突然急剧升高,情况十分危急,尹达当机立断,下令立即停止打解卡剂,赶快用地面的泥浆把解卡剂循环出来,这样即使不能解卡,起码也不会造成复杂事故。但是,就在用泥浆替解卡液的过程中,泵压已经升到了极限,泵停止工作了!
这是尹达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凌晨四点,尹达的心情跌到了冰点。他再也不能扛了,必须向上级领导汇报井上的现状。井上的一名泥浆工程师体谅他,主动说,我去汇报吧。看着憔悴不堪的同事们,尹达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摇摇头,这种向领导“报忧报丧”的事,还是自己去面对吧!
当尹达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监督房,准备给领导打电话时,无意中向电脑屏幕瞟了一眼,竟然发现一直被阻卡着的钻具正在缓缓地恢复悬重!虽然泵出现故障,但注入井里面的解卡剂发挥作用了。
“解卡了!解卡了!泥浆已经起作用了!”绝处逢生的狂喜让尹达像孩子一样欢呼着,奔走相告。深夜的吐北4一片沸腾!
“逼”出来的三千万
2011年,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惊爆新闻:第一季度节约了泥浆成本七百多万元。每年可以节约泥浆成本三千多万元。这也成为项目经理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重大成绩。
这得益于尹达在创先爭优活动中创造并实施的“泥浆转井”新招。
近年来,塔里木山前井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钻井投资却越来越少。既要打好井,又要少花钱,一种在“夹缝”中谋发展的紧迫感,和为企业分忧的责任感紧紧地压在尹达心上。2010年以来,尹达把降本增效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群众献计献策、创新创效,为降本增效“出新招、出奇招”。
以前,井上用过的泥浆都是由环保公司处理。随着山前井越打越深,泥浆用量越来越大,成本压力特别是环保压力大增。特别是一些靠河边井,如果废弃泥浆处理不当,会造成环保隐患。
2011年初,大北101-1H井即将进入盐膏层钻进,由于地层压力高,所用泥浆比重高,为防止上部地层出现井漏,需要打压堵漏作业。如果要配新泥浆的话,耗费时间比较长。尹达仔细了解了当时正在作业的几口井,能不能把其它井类似的泥浆调运过来使用呢?尹达思索起来。当时,大北204井进入固井阶段,泥浆量比较多,由于泥浆性能基本一致,完全可以实现泥浆互相调运。于是,尹达紧急从大北204调运泥浆,既节约了钻井时间,又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
随后,尹达对“泥浆转井”进行了总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将废弃的泥浆转到另外的井循环利用,并建立泥浆回收站统一回收调配泥浆,变废为宝,一箭双雕。这一新招实施后,仅一季度就节约700多万元。尹达开玩笑地说,“这每年节约下来的三千万虽然是被“逼”出来的,但看来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处多多呀。”
尹达这些年在管理创新,特别是在泥浆技术的研究、创新方面创造出的价值,又岂止是三千万!
多年来,尹达带领同事们,特别是党员骨干,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出三套塔里木特色的泥浆体系,用以攻克不同深度的世界级泥浆技术难题:DDM体系(深井泥浆),UDM-1体系(超深泥浆Ⅰ号)和UDM-2体系(油基泥浆超深泥浆Ⅱ号)。
克深7井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目前中国陆上油田山前地区的最深井:8023米。在这里,塔里木石油人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6项中国纪录。人们说,这口井的成功,泥浆技术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尹达带领的团队大胆使用高密度油基泥浆体系。大大节省了钻进时间,减少了井上复杂。尹达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泥浆工作是一个永远没有满分的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塔里木的大发展。泥浆工作也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钻进时间、减少复杂、降本增效。要知道,塔里木的每一分投资都来之不易!。”尹达说。
一张作废的飞机票
“平均每口井5%的复杂时间,塔里木库车山前近年来平均每年钻20口井,泥浆从头至尾不可缺少,井上出现复杂时,尹达作为专家是必须要到现场的。所以尹达每年上前线的时间都超过250天,经常连续跑井场,连续坐车……”尹达的同事如是说。
搞勘探的人,手机是不能关机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你身在何处,正在干啥,一个电话,只要井上需要,你只有三个字:马上走!
回到基地的勘探人最怕“夜半电话声”,不用说,是井上出大事了。有的人都不敢马上接电话,要先点燃一支烟,缓解一下压力。烟是他们的解压剂。所以,搞勘探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烟筒子。
最让尹达刻骨铭心的是克深1井的“夜半电话声”。
2009年,来塔里木探望儿子的父亲得了胰腺炎,腹胀不能吃饭,几天后就全身瘫软。库尔勒的医院无法治疗,只告诉尹达,这个病凶多吉少,必须马上转大医院。尹达立即买上飞机票,准备第二天护送父亲到武汉的大医院治疗。可是当天半夜,克深1井来电话,井上出现复杂情况!
上井还是送父亲,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井上的复杂让尹达恨不得立即赶回前线,可是看着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尹达怎么也开不了口。父亲听到尹达的手机响个不停,看到尹达心神不宁的样子,问他,“儿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一直在病床前照顾父亲的尹达心里很矛盾,父亲却安慰他,“我知道你工作忙,干石油的都那样,我能理解你,你去吧。”尹达让妻子来替换自己。换了衣服,坐上车,直奔前线。
“机票是明天晚上的,我一定争取赶回来送父亲。”尹达这样说服自己。
但是一上井,尹达才知道自己遭遇了塔里木泥浆工作史上艰难的一口井。除了超深复合盐层段面临的“三高”问题,由于泥浆处理量大,中完下套管作业时间长,要求高密度泥浆必须在井下160度高温的条件下静止4天以上,而不发生增稠现象,否则将无法实施下套管、固井作业。
又是緊锣密鼓、没日没夜的现场实验研究,历经整整10天的艰辛,尹达和同事们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尹达的飞机票作废了,父亲虽在妻子的陪同下住进了武汉同济医院,但依然处于病危状态。尹达多想插上翅膀,飞到父亲的身边。即使能端一碗热米粥到父亲病榻前,略尽孝心,对病危的父亲和无助的母亲也算是一个安慰。可是,他走不了!
等忙完克深1井,尹达的父亲也奇迹般脱离了危险,病情渐渐好转。由于另一口井又出现险情,尹达又立即奔赴下一个战场,即使春节也都在各井上来回颠簸。等终于能抽出时间了,他急忙买机票回湖北老家看望父母。
在机场侯机时,电视重播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一个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活着,钱没了;另一个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没了,钱还没花完……尹达的心里一阵酸楚,泥浆人、石油人最大的痛苦,可能就是无法好好陪伴亲人吧,但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石油人坚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