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总结影响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提高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5-02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高职院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学院办学,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讲学,设立奖学金等。这使高等职业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协议”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模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项目、实验实训等各个方面均由企业参与其中,将企业及院校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按照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效能,使学生与市场环境、企业需求更加相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订单式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针对性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目标及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某些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合作企业的岗位相求互相协调,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实习过程中,还会进一步体验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等,使其在进入企业后可快速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去。最后,灵活的培养方式。理论上讲,订单式人才培养包括四个环节,学生在企业上岗就业代表整个教育活动的结束,但在实际合作中,学校会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进行动态跟踪,对自身的培养方式进行评估、总结,以改进下一批“订单人才”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培养效率及人才质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具体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因素
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去订单企业,会受行业的发展前景、待遇水平、地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留在企业的数量过低,即“订单”有效对产的“产品”数量过低,证明该订单项目失败。学生在校时会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形成一定的期望值,而期望值越高,其对岗位中的变化的适应性就越低,因此,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全程的思想辅导及职业指导。此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会受从众心理、职业倦怠心理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及后续的岗位就业。
(二)企业的因素
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人才储备需求的迫切程度会对“订单”项目的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的人才缺口越大,企业决策者对订单培养人才的关注度就越高,会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实习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对学生做出有效评价等等。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也会对学生的去留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学生是否能在工作环境中得到提升,薪资待遇是否与学生的期望值接近,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是否与学生就业理念相一致等等,因此企业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理状态,关心学生,提高其对企业的满意度。
(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的执行能力会对订单项目的进展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是整个订单项目的执行主体,学校的执行内容包括对订单各个实施细节的设计与落实、与企业商定培养计划的可行性、带队老师的责任心及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对订单项目的进展产生直接影响。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会对订单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即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升,以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此外,学校管理中,经费是一大影响因素,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后,企业会负责订单项目的大部分经费,而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分摊订单的运作成本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的策略
通过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可知,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基本因素中,企业与学生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此处仅基于学校的角度提出几点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一)侧重“素质订单”的培养
在很多人的理念中,订单人才的培养目标多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但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对其后续在企业的适应性产生直接影响,而学生的去留直接关系到订单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实行弹性修课制度。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因此可以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订单特色课及能力拓展课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修课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导师制。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不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是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上,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按照老师与学生的比例为学生配备学习及生活的导师,对其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加以引导,正确处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二)注意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
在现行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在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后,学校就根据订单中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忽略了外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内在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由于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可能学生三年毕业后会出现不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情况,因此加大了订单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注意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订单双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加强质量监控和进度监控,而学校则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及经营状况密切关注,提高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此外,学校还要对行业背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企业运作情况等进行定期调研,搜集先进的行业信息,以对订单人才培养做出动态调整。
(三)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学校的师资力量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建立“三个制度”:首先,建立专任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即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其次,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从企业、科研单位等聘请兼职教师,并对其展开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效果评价,以充实教师队伍;最后,建立师资双向互动制度,所谓双向互动是指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互动,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技术骨干互相配对、学习、取长补短,专业老师可以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申报横向课题,不仅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任课老师还可以有机会获得新技术的培训。
(四)加强校企沟通,强化管理
订单的学生主要采取新生到校半年或一年后进行公开选拔的方式来挑选。学校企业的“双向考察”,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实时考察,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规格,邀请企业领导和骨干员工到学校实地考察、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被选上的同学,学校安排他们在入学之初和寒暑假到相关企业实习,加强学生和企业双向的充分了解。可以由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或由企业介绍自己的状况(比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要求,以及企业特殊要求(比如动手能力较强、能够长期稳定地在企业工作等)。同时也要促使企业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可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培养方案、教材和实训环境的改革
培养方案,建议校企双方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和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并由企业主导。教材,主要采用自编教材、讲义、实训指导书等做法,由企业骨干员工担任主编,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予以配合。实训、实习环境,建设在订单式培养协议中明确规定,企业要定期(须规定最少时间)或不定期地以小批量的形式接受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并安排企业骨干员工负责指导;学校要有专业教师带队,教师必须提前熟悉实训、实习环境。加强考核方法的改进,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相配套,订单式培养的考核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
四、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可持续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追求目标,企业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资源共享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可靠保证,按市场规律运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一句话,实现“双赢”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多赢局面[J].实验室科学,2014,(12).
[2]郭卫琳,来丽芳.高职教育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3]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4).
[4]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职校企合作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5]胡昌荣.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教学对策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5-02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高职院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学院办学,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讲学,设立奖学金等。这使高等职业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协议”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模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项目、实验实训等各个方面均由企业参与其中,将企业及院校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按照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效能,使学生与市场环境、企业需求更加相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订单式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针对性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目标及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某些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合作企业的岗位相求互相协调,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实习过程中,还会进一步体验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等,使其在进入企业后可快速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去。最后,灵活的培养方式。理论上讲,订单式人才培养包括四个环节,学生在企业上岗就业代表整个教育活动的结束,但在实际合作中,学校会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进行动态跟踪,对自身的培养方式进行评估、总结,以改进下一批“订单人才”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培养效率及人才质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具体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因素
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去订单企业,会受行业的发展前景、待遇水平、地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留在企业的数量过低,即“订单”有效对产的“产品”数量过低,证明该订单项目失败。学生在校时会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形成一定的期望值,而期望值越高,其对岗位中的变化的适应性就越低,因此,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全程的思想辅导及职业指导。此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会受从众心理、职业倦怠心理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及后续的岗位就业。
(二)企业的因素
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人才储备需求的迫切程度会对“订单”项目的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的人才缺口越大,企业决策者对订单培养人才的关注度就越高,会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实习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对学生做出有效评价等等。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也会对学生的去留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学生是否能在工作环境中得到提升,薪资待遇是否与学生的期望值接近,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是否与学生就业理念相一致等等,因此企业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理状态,关心学生,提高其对企业的满意度。
(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的执行能力会对订单项目的进展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是整个订单项目的执行主体,学校的执行内容包括对订单各个实施细节的设计与落实、与企业商定培养计划的可行性、带队老师的责任心及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对订单项目的进展产生直接影响。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会对订单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即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升,以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此外,学校管理中,经费是一大影响因素,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后,企业会负责订单项目的大部分经费,而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分摊订单的运作成本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的策略
通过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可知,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基本因素中,企业与学生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此处仅基于学校的角度提出几点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一)侧重“素质订单”的培养
在很多人的理念中,订单人才的培养目标多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但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对其后续在企业的适应性产生直接影响,而学生的去留直接关系到订单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实行弹性修课制度。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因此可以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订单特色课及能力拓展课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修课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导师制。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不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是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上,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按照老师与学生的比例为学生配备学习及生活的导师,对其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加以引导,正确处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二)注意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
在现行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在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后,学校就根据订单中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忽略了外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内在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由于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可能学生三年毕业后会出现不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情况,因此加大了订单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注意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订单双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加强质量监控和进度监控,而学校则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及经营状况密切关注,提高订单人才培养的动态性。此外,学校还要对行业背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企业运作情况等进行定期调研,搜集先进的行业信息,以对订单人才培养做出动态调整。
(三)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学校的师资力量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建立“三个制度”:首先,建立专任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即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其次,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从企业、科研单位等聘请兼职教师,并对其展开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效果评价,以充实教师队伍;最后,建立师资双向互动制度,所谓双向互动是指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互动,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技术骨干互相配对、学习、取长补短,专业老师可以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申报横向课题,不仅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任课老师还可以有机会获得新技术的培训。
(四)加强校企沟通,强化管理
订单的学生主要采取新生到校半年或一年后进行公开选拔的方式来挑选。学校企业的“双向考察”,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实时考察,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规格,邀请企业领导和骨干员工到学校实地考察、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被选上的同学,学校安排他们在入学之初和寒暑假到相关企业实习,加强学生和企业双向的充分了解。可以由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或由企业介绍自己的状况(比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要求,以及企业特殊要求(比如动手能力较强、能够长期稳定地在企业工作等)。同时也要促使企业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可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培养方案、教材和实训环境的改革
培养方案,建议校企双方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和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并由企业主导。教材,主要采用自编教材、讲义、实训指导书等做法,由企业骨干员工担任主编,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予以配合。实训、实习环境,建设在订单式培养协议中明确规定,企业要定期(须规定最少时间)或不定期地以小批量的形式接受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并安排企业骨干员工负责指导;学校要有专业教师带队,教师必须提前熟悉实训、实习环境。加强考核方法的改进,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相配套,订单式培养的考核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
四、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可持续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追求目标,企业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资源共享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可靠保证,按市场规律运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一句话,实现“双赢”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多赢局面[J].实验室科学,2014,(12).
[2]郭卫琳,来丽芳.高职教育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3]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4).
[4]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职校企合作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5]胡昌荣.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教学对策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