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探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基于此,本文以《烹饪营养学》为例,充分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如提升教师思政意识、提高思政育人成效等。
  关键词:《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TS972.1-4;TS201.4-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課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一、充分挖掘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多方元素
  (一)明确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烹饪营养学》课程是集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旨在运用现代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来研究食品的营养价值、选料搭配及烹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营养问题。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课程标准,按照“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理念,在多方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下,确立课程的思政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并在潜移默化下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健康中国从我做起的责任感。
  (二)找准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契合要素
  思政教育与教学设计并不是割裂的两条平行线,而是有机交融的共同体。本着见微知著的原则,通过梳理《烹饪营养学》的教学内容,将思政育人要素,多维度穿插其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成效,见表1。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一)提升教师思政意识
  首先,对照标准,提升信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3]。教师要对照标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其次,用好课程,助力思政。《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阶段,应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用好课堂讲坛及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增强其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①。
  (二)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要点。“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引领。找到前面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交集,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讲授的知识点中[4],形成“混合”。以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先明是非曲直,后明道路方向,再明如何作为,形成“化合”。通过不着痕迹的对接,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其次,用准课程思政的策略。在《烹饪营养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注重理实一体,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思政育人方式,采取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旁征博引法。比如通过经典事例阐述我国中医饮食养生在营养学发展史的重要贡献,讲述辨证施治与医食同源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二是头脑风暴法。比如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看望肝病患者合适送什么礼品;为了减肥,采用生酮饮食是否科学等。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找出正确的方法,并明白饮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是正确的,进而让学生把握重点,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人生观。三是任务驱动法。比如讲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时,让学生提前进入社区收集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了解其从事的活动,并测算出一日的能量消耗,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测算的结果编制合理的食谱,并利用周末时间进入社区进行实际宣传。以此增加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心,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优化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首先,加大对教师课程思政的绩效考核。课程思政绩效考核是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教师课程育人主体责任的重要推力,明确要求教师在教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中体现课程思政[2]。绩效考核应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育人导向,突出教学相长、思智相促、知行合一。具体的关注点包括:一是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程的自身特点;三是课程思政的视域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符合专业的发展规律;四是课程思政的时效是否得到提升,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课程思政的达成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社会期望。其次,完善对学生思政成效的考评体系。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即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课程思政的成效如何,还需增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具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校外评价有机结合;二是教师家长评价有效融合;三是学习与生活评价高度契合;四是过程与终结评价深度综合。
  三、结语
  作为高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背景下,要注重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烹饪营养学》这一职业发展平台的必修课程中[2],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孟庆瑜,阴冬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N].人民日报,2021-06-08(13).
  [2]张要军,等.“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77-80.
  [3]李方.助力“筑梦人”——聚焦“四有”目标做好教师培训[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5):7-10+32.
  [4]李楚玉,等.卤代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1(3):202-206.
  [5]李宝昌,国丽荣.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329-331.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领导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战略,从“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再到“新三步走”战略、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三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启,这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制定鲜
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記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些历史场景或许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1927年4月,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面对反动派的刽子手,李大钊高呼“
期刊
摘 要: 党的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传家宝。党的革命精神的形成是历史、现实、理论及价值等维度的统一体。从历史维度看,党的革命精神经历了萌芽、丰富与发展、传承与坚守、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从现实维度看,党的革命精神的形成坚持以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从理论维度看,党的革命
摘 要: 国际发展援助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通过引领发展理念、掌握机构权力等方式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援助体的出现要求国际发展援助制度进行变革以增强治理成效。但是,“权力逻辑”成为新兴援助体进一步参与国际发展援助事务的障碍。为推动国际发展援助制度的改革,中国可从提出发展新理念、贡献发展经验、构建援助框架等方面入手,推动国际发展援助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经受无数内忧外患大考,在攻坚克难中成长壮大。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提高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政治认识,应重视从延安精神、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中汲取做好新疆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坚持把更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深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以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勠力同心实现伟大复兴最好的“营养剂”和寻求发展出路、化解发展困境最好的“教科书”。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中,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占领国际话语权制高点成为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能够廓清和厘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致思理路和认识
摘 要: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将会带来新的社会效益和新的社会治理成果,也势必引发一些新的问题。高质量的地方立法将有助于社会治理发展水平取得新突破,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带来新的契机。要抓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机遇,协同发展地方立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在践行社会治理理念的同时把握好地方立法的重点领域,弥补法律漏洞;加强立法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应对突出问题中面临的压力转
摘 要:“互联网+”教育发展为高校教育工作开展创造诸多机遇。高校应紧抓时代机遇,加强面向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改革与创新探索,完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解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问题,提升高校多方面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以“互联网+”教育体系为核心,建立新的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机制[1],切实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不断迈出新步伐韩正出席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工作。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一线教师深入具体的数学内容,把脉真实的学习难点,从“教学”走向“让学”.“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做到趣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