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8例疗效分析。认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移位理想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 肱骨髁上骨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94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人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12岁,平均7岁。伸直型骨折26例,屈曲型2例;GartlandⅡ型5例,Ⅲ型23例。
  手术方法:全部病人均采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C形臂监视下行手法整复。透视观察复位情况满意后,维持骨折位置。术者用钻将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自外髁穿入,进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线成角约45°,后倾10°~15°。然后外旋上臂,在“C”型臂下清晰显示内上髁且用手能清晰摸到内上髁后,在髁尖或略靠前进针,其角度与肱骨干纵轴线约35°~40°,后倾10°。经透视满意后,自皮外切断克氏针多余部分,末端弯曲防止克氏针进入皮下。屈肘80°~90°,患肢末梢血运及桡动脉搏动良好后,肘后支具固定,术后每天解开支具做肘关节被动屈伸活动3次,每次3分钟,活动后套回支具,3周后去除支具,行功能锻炼,4周拔除克氏针。
  结 果
  本组28例3个月内均复诊,22例得到05~15年随诊,骨折全部愈合。1例术后发生前臂骨筋膜综合征,紧急切开减压,延期缝合伤口,病愈,功能恢复好,按朱盛修等[1]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评判标准,优21例(75%),良6例(214%),可1例(35%)。
  讨 论
  闭合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如下:①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肘内翻畸形,平均发生率为25%~33%[2]。有关肘内翻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尺侧骨皮质挤压、塌陷或嵌插,致远折端向尺侧倾斜而造成。旋转、复位不良及复位后固定位置的不准确,本组病例未见明显发生肘内翻。伸直型髁上骨折建议采用屈肘30°~50°位的逐渐牵引,可使骨折近端向后移动,退出软组织束缚,利于复位。术前如骨折远端为桡偏移位者,整复时最好达到解剖复位,应矫枉过正维持在轻度桡偏位,较大者,达到解剖复位即可[3]。②尺神经医源性损伤:小儿肱骨内上髁细小,邻近尺神经,骨折后局部肿胀,内上髁触摸不清,克氏针穿入有损伤神经的风险,但是只要正确小心操作,不要盲目穿针, 损伤的几率很小,本组病例有2例切开内上髁定位,穿完克氏针后缝合一针皮肤即可;③骨折复位困难:为避免水肿造成复位困难,主张对新外伤病例急诊手术,对于水肿已很明显的病例可等3~5天肿胀初步消退后再行手术,对于时间长的骨折无法进行闭合整复,本组切开小口骨折复位3例。④骨筋膜室综合症:术后要注意脱水消肿治疗,抬高患肢,密切观察肿胀程度,手的血运、感觉、运动,出现情况及时处理,本组有1例出现此种情况。⑤肘关节僵硬:过早活动会引起针脱出骨折移位,作者是通过术后3周内支具固定,但期间每天解开支具屈伸关节3次,每次2~3分钟即可,3周后拆去支具增加活动,4周拆除克氏针,3~6月基本恢复关节功能。⑥克氏针松动、骨折移位、骨不愈合:不要过早过多活动。
  我们采用闭合复位“C”型臂下克氏针内固定,疗效优于单纯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等传统疗法,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应成为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尽量减少曝光次数,手术熟练后,复位容易时只需曝光10次左右,手术时间约20分钟即可。
  参考文献
  1 朱盛修,陈景云,薛兆丰,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81,62:170.
  2 曹清峰.对肘内翻发生机理的再认识.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6(11):371.
  3 徐英杰,张树伟,张子元,等.2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8,8:463.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本文以江南水乡文化为载体探讨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地理 开放式课程 水乡文化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地理课程
苏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指出:“(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③  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感悟人生,发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观察维生素B1、B6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妊娠恶阻患者,用维生素B1、B6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痊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目的比较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检验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检验组(39例)和生化
摘 要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腰椎滑脱患者21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并利用预弯好的固定棒进行单节段复位并固定,并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21例均获随诊,平均随诊19个月(12~29个月)。术后19例症状消失,2例遗留一过性下肢痛。X线显示11例Ⅰ度滑脱均完全复位,9例Ⅱ度滑脱8例完全复位。1例Ⅲ度滑脱未完全复位。均椎间融合。结论:
一、知识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基本策略,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江苏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新增加的两个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教学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综合策略,三年级下册教学从问题出发思考的分析策略,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综合策略是从条件出发分析与解决问题,分析策略是从问题出发分析与解决问题;相同点是:都是据根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进行分析,而且使用的数量关系相同,都是为了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目的:茵桅黄联合生态制剂"妈咪爱"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茵桅黄口服,治疗组:妈咪爱联合茵桅黄口服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