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苷转化菌的筛选及所产酶的性质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专一性底物法,以虎杖水提液为初始培养基,经过初筛复筛获得转化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对转化菌产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1株特异性转化虎杖苷为白藜芦醇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为青霉菌。该菌产的酶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60 ℃;Fe2 、Na 和Ca2 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虎杖苷是该酶理想的水解作用底物。利用该菌产的酶液转化虎杖原料,虎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100%。
  关键词:白藜芦醇;青霉菌;微生物转化;虎杖苷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1-0264-04
  虎杖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原料,主要活性成分是虎杖苷(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其中,白藜芦醇活性较高,具有抗炎杀菌、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护肝、保护心血管及免疫調节等活性[1-8]。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有传统提取法、微生物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传统提取法主要以蓼科、葡萄科、豆科植物为原料提取[9-10]。其中,蓼科植物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可达0.45%,虎杖苷的含量最高可达2.55%[11]。虎杖苷是白藜芦醇与β-D-葡萄糖结合形成的糖苷,水解该糖苷键可以将虎杖苷转化成白藜芦醇[12]。如果能将白藜芦醇苷转化为白藜芦醇,理论上可使其含量提高3.3倍[13],可以大大增加虎杖的药用价值。
  针对虎杖苷中β-D-葡萄糖苷键的水解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降解法工序复杂,成本高,分离纯化困难,且白藜芦醇光热稳定性差[14],所以对虎杖苷的化学降解方法研究得较少。生物转化法中,王辉以筛选出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酶为依据筛选出米曲霉,利用该菌摇瓶发酵46 h后,虎杖苷可以被完全转化为白藜芦醇[15]。田天丽筛选得到根霉 T-34,通过带渣固体发酵技术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24 h后虎杖苷的转化率可达98%[13]。冯薇等筛选出细菌转化虎杖苷,8 h转化率可达90%以上。微生物转化虎杖的本质是通过所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虎杖苷,利用商品酶或利用微生物制备的酶制剂可用于虎杖苷的转化。王辉利用米曲霉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直接处理虎杖粗药材,12 h转化率达100%[15]。
  陈蓉蓉等对多种商品酶进行了筛选,确定以β-葡萄糖苷酶的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高达98%[16]。生物酶的转化工艺较稳定,做成固定化酶可重复利用,转化效率高,但酶的纯化较为困难,商品酶成本高,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微生物产酶转化虎杖苷较为可行,而筛选出转化时间短、转化效率高的菌种尤为重要。本试验筛选得到1株转化菌,对转化菌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并且用粗酶液直接转化虎杖原料粉末。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株:青霉菌。
  初筛培养基(%):10%虎杖煮提液,MgSO4 0.05 g,NaNO3 0.5 g,FeSO4 0.001 g,KH2PO4 0.1 g,琼脂1.8 g,pH值自然。
  复筛培养基:10%虎杖煮提液,pH值自然。
  固体产酶培养基:麸皮、豆粕粉(碳氮比为6 ∶ 4)。
  固体营养液:磷酸氢二钠1 g,硫酸铵2 g,硫酸镁0.1 g,加水定容至100 mL,固液比为1 ∶ 2。
  材料:虎杖药材产自江苏省宝华山。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对照品的纯度为98%,购自西安华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HPLC级)、乙醇、乙睛(HPLC级)、乙酸乙酯。
  仪器:GNP-908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公司);ES-315高压蒸汽灭菌锅(TOMY,Japan);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HD-930型组合式全温摇床(江苏太仓市博莱特实验仪器厂);高速离心机Sigma 3k30(Sigma公司)。
  1.2 菌种筛选与鉴定
  1.2.1 虎杖苷转化菌的筛选 初筛:取虎杖粉末用无菌水冲洗,梯度稀释,按常规方法涂布,30 ℃培养2 d,挑选出长势良好的单菌落,保藏待用。复筛:将初筛菌种活化培养,制成孢子悬液,转接至复筛培养基,30 ℃、160 rpm培养,取样检测。
  1.2.2 菌种鉴定 将筛选到的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在不同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性状,待产孢后取菌丝制作临时玻片在透视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用透视显微镜观察菌丝的自然生长和分支状况。根据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1.3 酶学性质研究
  1.3.1 粗酶液的制备 将活化后的菌种斜面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28 ℃条件下静止培养48 h。取固体曲,用pH值为5.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浸提,固液比为1 ∶ 10,将其用尼龙纱布过滤,4 500 rpm离心15 min,上清液即为酶液。
  1.3.2 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及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以1%水杨苷和0.05%虎杖苷为底物,按常规法测定酶活力,分别于50、55、60、65、70 ℃测定酶活力。酶液分别在30、40、50、60、70 ℃下保温12 h,测定酶活力。取酶液,放于 60 ℃ 水浴中,分别在2、4、6、8、10、12 h取样,检测酶活力。
  1.3.3 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酶的酸碱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配制pH值为3.0、4.0、5.0、6.0、7.0的磷酸氢二 钠- 柠檬酸缓冲液,常规方法测定酶活力。此外,将酶液与上述不同pH值缓冲液在60 ℃下放置1 h后,按常规法测定对应的酶活力。
  1.3.4 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 分别配制浓度为 0.5% 的甜菊苷、虎杖苷、水杨苷、纤维二糖、京尼平苷溶液,再以它们为底物,按常规法测定对应的酶活力。   1.3.5 不同金属离子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选取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钴为试剂,在酶反应液中分别加入上述金属离子,使其终浓度为1.0 mmol/L,于60 ℃温30 min,按常规法测定酶活力,以不加金属离子的酶活力为100%。
  1.4 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方法
  水杨苷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活力:于0.2 mL水杨苷溶液中加入0.2 mL酶液,混匀后60 ℃反应10 min,加入1 mL 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后沸水浴5 min,冷却后蒸馏水定容至10 mL,在54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
  酶活力单位定义:1 mL酶液在pH值5.0、60 ℃下催化反应1 min,产生1 μg葡萄糖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虎杖苷转化菌的篩选
  通过初筛得到11株长势较好的菌种,菌株编号及转化27 h虎杖苷转化率如图1所示。初筛获得的11株菌种中,仅有H4、H6和2-6号菌有转化效果,且在转化27 h后转化率都达到了最大。其中H6号菌的转化率最高,为98%,故选取H6号菌作为虎杖苷转化菌株。
  2.2 转化菌的鉴定
  通过观察,菌落为绿色,背面为黄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菌种的显微形态。由图2可知,显微镜下菌丝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有隔膜,直径为4~5 μm,菌丝上产生简单的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分枝呈扫帚状。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为椭圆形,两端稍细,长5~7 μm,宽 3~4 μm。根据以上菌落形态、菌丝形状、孢子的形状及大小,初步确定为青霉属。
  2.3 酶学性质研究
  2.3.1 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 由图3-a和图3-b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酶活力先提高后降低,在60 ℃时酶活力最高。以水杨苷为底物和以虎杖苷为底物测得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以水杨苷为底物测定酶活力能准确地反映该酶对底物的转化能力。
  2.3.2 酶的稳定性影响 酶液分别在30、40、50、60、70 ℃下保温12 h,按常规法测定对应的酶活力。取酶液,放于60 ℃水浴中保藏,分别在2、4、6、8、10、12 h取样,常规方法检测酶活力。由图4可知,β-葡萄糖苷酶在50 ℃以下保温12 h后基本不失活,在60 ℃保温12 h后酶活力有损失,60 ℃以后酶活力损失较大。由图5可知,60 ℃下,1~10 h内酶活力较稳定,10 h后酶活力降幅较大。
  2.3.3 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酶的酸碱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配制pH值为3.0、4.0、5.0、6.0、7.0的磷酸氢二 钠- 柠檬酸缓冲液,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酶活力。此外,将酶液与上述不同pH值缓冲液在60 ℃下放置1 h后,按常规法测定其对应的酶活力。由图6可知,β-葡萄糖苷酶活力随着pH值的上升先提高后降低,在pH值为5.0时酶活力最高,这与多数文献报道的一致。由图7可知,酶在pH值为4.0~6.0之间时,相对酶活力较高,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在pH值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组),后期对蛋黄组和轮虫组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组合。试验结束以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质量率(WGR)、最终肥满度(CF)为指标,
摘要:为筛选适合于毕节白萝卜采后贮藏保鲜的自发气调包装袋,以微孔袋和不同厚度的聚乙烯(PE)保鲜袋为包装材料(微孔袋、PE20、PE30、PE40),研究在(1.0±0.3) ℃保鲜库冷藏120 d,通过对不同时期呼吸强度、腐烂率、丙二醛含量、槺心率、含水率、粗纤维含量、维生素C含量、硬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贮藏期间白萝卜的生理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到120 d时,微孔袋内的白萝卜腐烂率仅有7
摘要:以微波预处理对灵芝孢子进行脆化,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灵芝孢子含水量、脆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获得了微波的最佳工艺组合,并结合气流粉碎进行破壁。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0 ℃、功率为9 kW、处理时间达到30 min时微波预处理的效果最好。与预处理前相比,經过预处理后的灵芝孢子采用气流粉碎的破壁率明显提高,而粉碎所用时间大大缩短。气流破壁灵芝孢子的多糖和三萜含量较破壁前显著增加,同时不会引入
摘要:以降低厌氧干发酵过程挥发性有机酸(VFAs)积累、提高产气性能为目的,研究渗滤液回流、分层接种及2种处理组合的工艺措施对猪粪添加蛭石体系中温(37 ℃)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流能够降低发酵体系中的VFAs和氨氮质量分数,各组VFAs质量分数均低于0.80 mg/g,分层接种条件下回流组总VFAs和乙酸质量分数均低于不回流组;氨氮质量分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38 d时各处理组质量分
摘要:为明确大田条件下小麦地上各器官中锌积累和转运特点及其对氮肥水平的响应,以西农3517和温麦18为供试材料,在0、120、240、360 kg/hm2等4个氮素水平下,测定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各器官含锌量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76~56.42 mg/kg。其中,开花期,各器官含锌量表现为颖壳>穗轴>叶>茎>叶鞘,成熟期表现为籽粒>颖壳>穗轴>叶>叶鞘>茎
摘要:为了实现机采棉关键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现“因花配车”,提升机采棉加工质量,提出了机采棉籽棉清理与轧花联动控制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实施方案。通过分析机采棉加工工艺流程,确定影响棉花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建立控制系统总体构架的基础上,提出籽棉清理与轧花联动控制策略,并规划了控制系统上下位机软件方案。结果表明,应用该控制系统后,生产线节能10.4%,有效报警率达96%,故障处理时间减少40%,设备
摘要:以5年生烟富3号/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不同育果袋微环境对富士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袋透光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小林外白)>处理1(小林外棕)>处理3(鑫丰内白)>处理4(鲁通内黑);袋内温度以处理1最高,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处理2>处理3>处理4,且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袋内温度高于袋外环境对照;相对湿度以处理1最高,其次是处理3>处理4>处理2,且整个时间段(6—9月)袋
摘要:研究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探寻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本研究对湖北省17个市、州、区的530家家庭农场进行调查,分地区、分层抽样出106个不同类型、规模的家庭农场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因素可概括为要素特征因子、经营主体因子、社会政策因子;回归结果表明,要素特征、主体特征因子是目前影响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其中资金和流转土地面积等要素因子的提升作用非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ⅠR)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是一种在动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酪氨酸激酶。探讨IGF-Ⅰ R基因多态性与动物机体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IGF-Ⅰ 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功能;多态性;生产性能;研究进展  
01  弟弟是今年520出生的。  宅妹说,你弟以后可能擅长撩妹。  二胎政策放开后一切确实不一样了。妈妈告诉我她有了小宝宝时,我不清楚我脸上是什么表情,反正不是很难看,毕竟之前我就作好了思想准备,况且我本来也没什么意见,有和没有于我好像都没什么区别。  从前我不认为每个女孩到了青春期一定会有一个憧憬的异性,甚至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因此对男生并无好感。但自从喜欢上那个帅得跟混血儿一样的男生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