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去天津,有几样小吃一定是要去吃一吃的,那就是称为“天津三绝”的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从这些名字里就不难看出浓浓的当地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虽然他们的名字听起来没有宫庭菜肴那么华丽,也没有精致的餐桌摆盘陪衬,就是这一个个看似市井的小吃,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天津饮食文化中不得不提到的重要一笔。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叫范桂林,他十几岁的时候与母亲和哥哥一路要饭到了天津,在一家麻花店里当伙计。据不同资料记载,这家麻花店因经营不善转由这兄弟二人接手,还有说法是伙计学成了手艺另立门户,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兄弟两人经营了自己的麻花店之后,经过反反复复仔细研究,在麻花中加入了酥馅,有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青红丝和冰糖等等,改良后的麻花香脆可口、甜而不腻。自此生意越做越大,就创下了天津最有名的小吃“桂发祥”麻花,因为店铺座落在十八街,所以又被大家习惯称做“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制作过程从做面肥到炸制都极为讲究。先说这面肥,1份老肥配上3.5份的面粉,再兑入4份温水和成面团,这其中的比例一点都不得马虎,和好的面团要静置发酵一天成为老肥,到次日才可使用。酥面是1份热油配上3.5份面粉烫制而成,然后加入白糖、青红丝、桂花、姜片和碱面,再放入冷水1.75份,把材料混合搅匀,并用1份干面搓手,揉成软硬适中的酥面团。除了酥面中要用到的白糖,在面团中也要有糖份的加入,这才有了麻花“甜而不腻”中“甜”的口感,为了使面团中的糖份更为均匀,口感更好,则需要提前用白糖和碱面化成糖水再与干面粉混合,再加入提前一天做好的面肥,揉成大面。大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光条,另一部分揉上麻仁做成麻条,再将酥面整理成酥条,按光条、麻条、酥条5∶3∶1匹配,搓成绳状的麻花。最后才将麻花生坯放入温油锅内炸20分钟左右,捞出后还要在麻花上加入冰糖渣、瓜条等小料。
“桂发祥”麻花的选料精良,制作手艺严谨讲究,只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就算放上几个月也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于是来到天津旅游的人们,都无不例外地带上几根麻花回到家乡,给亲朋好友分享。由于麻花属于油脂类、高热量食品,尤其对于是孕妇、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尽量少吃不吃为好。
狗不理包子
提起这“狗不理包子”您可千万别和“肉包子打狗”这句谚语联系起来,当然如果您要是给理解成这包子连狗都不理,那真是太委屈了这大名鼎鼎、名扬海外的包子。这家包子铺的原名叫“德聚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店主叫高贵友,其父中年得子,因为那时候人们觉得名字越贱越容易养活,为求孩子平安,故起乳名“狗子”。“狗子”卖的包子薄皮大馅,油水汪汪,香而不腻,很受顾客欢迎,每天门庭若市,生意越做越火。因为“狗子”卖包子忙得没功夫与顾客说话,随之得来绰号“狗不理包子”。
历史上记载,“狗不理包子”深得慈禧太后喜爱,但凡慈禧喜欢的吃食儿,味道想必一定错不了。“狗不理包子”好吃的关键从选料、配馅、搅拌以至揉面、擀面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绝招儿。肉馅用鲜猪肉按肥瘦3:7的比例加适量水,搭配骨汤、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等材料精心调拌而成;包子皮用半发面,制作成大小、薄厚均匀一致的圆形皮;包入馅料,再用手指精心褶花,尤其是包子褶花匀称一致,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看来细节决定成败这道理自古就有啊。
现如今这“狗不理包子铺”已不再是家庭作坊似的小门脸儿了,国内各地都开设了分店,尤其是天津老店,高高的牌匾挂在古香古色的楼阁之上,座落在当街的把角显得尤为醒目,行于店中,浓浓的古代装饰风格,衬透着店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当然主角还是包子,滋味究竟如何,想必再诱惑的词藻在这里显得都微不足道,为啥?8元1个的小包子,门口依然还有等位的人们,到底有多好吃,自然就不用再形容了。除了最为经典的猪肉馅包子,在“狗不理”还能吃到蟹黄馅、酱肉馅、素馅、海鲜馅、三鲜等等多达十几种馅料,对于好吃的饕餮们来说,要是每个都能品尝一下,那真是大快朵颐,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包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且充满底蕴的中国饮食文化往往都遵循着美味与营养并重的原则,面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等,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根据馅料的不同还可以满足身体不同的需要,是老少皆宜的大众食品。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得名是因为这家炸糕铺紧邻着一条1米多长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常来买炸糕的人们风趣地把这家炸糕铺称为“耳朵眼炸糕”。又因为炸糕店坐落在当时的“商业街”附近,周围有很多经商做买卖的商户,无论是开业大吉,还是过生日、办喜寿事,都愿意借“糕”字谐音,图个步步高升的吉利。加之创始人刘万春的炸糕选料精细、讲究工艺、味道好、价格还便宜,生意便越做越红火,并且发展到今日。
传统的耳朵眼炸糕要先把黄米和江米用清水浸泡致涨发,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装在布袋中用淋水发酵,再兑入相应比例的碱做成面皮。再选用天津出产的朱砂红小豆,加入优质的赤白砂糖在锅内炒制成豆沙馅,自然放做为馅心。包好后的炸糕胚放入温度约为130温的锅油中,炸成色泽金黄即可。这样炸出炸糕,外皮酥脆,内馅柔软糯粘,细甜爽口,稍一不小心甜甜的馅汁就会流出来。
炸糕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以及钙、磷、铁、钾、镁、VB1、VB2等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并兼有补中益气、温胃止泻、健脾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等特殊食疗功效。但因为炸糕为高温油炸类食物,湿热体质及有上火症状的人群要尽量少食。
在天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现场制作小吃的摊位,虽然不像老字号那么顾客盈门,但味道绝不失水准,像煎饼果子、锅巴菜、砂锅云吞、冰糖葫芦等等等等,都是值得游人品尝的美味。行走在天津的街道上,手里拿着刚刚买来还热乎的小吃,用心而彻底地品味天津的风土人情,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来体会感受一个城市,这或许便是天津吸引游人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叫范桂林,他十几岁的时候与母亲和哥哥一路要饭到了天津,在一家麻花店里当伙计。据不同资料记载,这家麻花店因经营不善转由这兄弟二人接手,还有说法是伙计学成了手艺另立门户,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兄弟两人经营了自己的麻花店之后,经过反反复复仔细研究,在麻花中加入了酥馅,有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青红丝和冰糖等等,改良后的麻花香脆可口、甜而不腻。自此生意越做越大,就创下了天津最有名的小吃“桂发祥”麻花,因为店铺座落在十八街,所以又被大家习惯称做“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制作过程从做面肥到炸制都极为讲究。先说这面肥,1份老肥配上3.5份的面粉,再兑入4份温水和成面团,这其中的比例一点都不得马虎,和好的面团要静置发酵一天成为老肥,到次日才可使用。酥面是1份热油配上3.5份面粉烫制而成,然后加入白糖、青红丝、桂花、姜片和碱面,再放入冷水1.75份,把材料混合搅匀,并用1份干面搓手,揉成软硬适中的酥面团。除了酥面中要用到的白糖,在面团中也要有糖份的加入,这才有了麻花“甜而不腻”中“甜”的口感,为了使面团中的糖份更为均匀,口感更好,则需要提前用白糖和碱面化成糖水再与干面粉混合,再加入提前一天做好的面肥,揉成大面。大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光条,另一部分揉上麻仁做成麻条,再将酥面整理成酥条,按光条、麻条、酥条5∶3∶1匹配,搓成绳状的麻花。最后才将麻花生坯放入温油锅内炸20分钟左右,捞出后还要在麻花上加入冰糖渣、瓜条等小料。
“桂发祥”麻花的选料精良,制作手艺严谨讲究,只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就算放上几个月也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于是来到天津旅游的人们,都无不例外地带上几根麻花回到家乡,给亲朋好友分享。由于麻花属于油脂类、高热量食品,尤其对于是孕妇、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尽量少吃不吃为好。
狗不理包子
提起这“狗不理包子”您可千万别和“肉包子打狗”这句谚语联系起来,当然如果您要是给理解成这包子连狗都不理,那真是太委屈了这大名鼎鼎、名扬海外的包子。这家包子铺的原名叫“德聚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店主叫高贵友,其父中年得子,因为那时候人们觉得名字越贱越容易养活,为求孩子平安,故起乳名“狗子”。“狗子”卖的包子薄皮大馅,油水汪汪,香而不腻,很受顾客欢迎,每天门庭若市,生意越做越火。因为“狗子”卖包子忙得没功夫与顾客说话,随之得来绰号“狗不理包子”。
历史上记载,“狗不理包子”深得慈禧太后喜爱,但凡慈禧喜欢的吃食儿,味道想必一定错不了。“狗不理包子”好吃的关键从选料、配馅、搅拌以至揉面、擀面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绝招儿。肉馅用鲜猪肉按肥瘦3:7的比例加适量水,搭配骨汤、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等材料精心调拌而成;包子皮用半发面,制作成大小、薄厚均匀一致的圆形皮;包入馅料,再用手指精心褶花,尤其是包子褶花匀称一致,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看来细节决定成败这道理自古就有啊。
现如今这“狗不理包子铺”已不再是家庭作坊似的小门脸儿了,国内各地都开设了分店,尤其是天津老店,高高的牌匾挂在古香古色的楼阁之上,座落在当街的把角显得尤为醒目,行于店中,浓浓的古代装饰风格,衬透着店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当然主角还是包子,滋味究竟如何,想必再诱惑的词藻在这里显得都微不足道,为啥?8元1个的小包子,门口依然还有等位的人们,到底有多好吃,自然就不用再形容了。除了最为经典的猪肉馅包子,在“狗不理”还能吃到蟹黄馅、酱肉馅、素馅、海鲜馅、三鲜等等多达十几种馅料,对于好吃的饕餮们来说,要是每个都能品尝一下,那真是大快朵颐,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包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且充满底蕴的中国饮食文化往往都遵循着美味与营养并重的原则,面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等,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根据馅料的不同还可以满足身体不同的需要,是老少皆宜的大众食品。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得名是因为这家炸糕铺紧邻着一条1米多长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常来买炸糕的人们风趣地把这家炸糕铺称为“耳朵眼炸糕”。又因为炸糕店坐落在当时的“商业街”附近,周围有很多经商做买卖的商户,无论是开业大吉,还是过生日、办喜寿事,都愿意借“糕”字谐音,图个步步高升的吉利。加之创始人刘万春的炸糕选料精细、讲究工艺、味道好、价格还便宜,生意便越做越红火,并且发展到今日。
传统的耳朵眼炸糕要先把黄米和江米用清水浸泡致涨发,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装在布袋中用淋水发酵,再兑入相应比例的碱做成面皮。再选用天津出产的朱砂红小豆,加入优质的赤白砂糖在锅内炒制成豆沙馅,自然放做为馅心。包好后的炸糕胚放入温度约为130温的锅油中,炸成色泽金黄即可。这样炸出炸糕,外皮酥脆,内馅柔软糯粘,细甜爽口,稍一不小心甜甜的馅汁就会流出来。
炸糕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以及钙、磷、铁、钾、镁、VB1、VB2等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并兼有补中益气、温胃止泻、健脾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等特殊食疗功效。但因为炸糕为高温油炸类食物,湿热体质及有上火症状的人群要尽量少食。
在天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现场制作小吃的摊位,虽然不像老字号那么顾客盈门,但味道绝不失水准,像煎饼果子、锅巴菜、砂锅云吞、冰糖葫芦等等等等,都是值得游人品尝的美味。行走在天津的街道上,手里拿着刚刚买来还热乎的小吃,用心而彻底地品味天津的风土人情,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来体会感受一个城市,这或许便是天津吸引游人的独特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