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日钓鱼岛局势的日益紧张,我国民众的爱国热忱不断被激发。对于保持民众清醒的爱国意识,高校国防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日钓鱼岛争端 高校国防教育 必要性
中日两国自古为邻,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日本臣服于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大陆的附属国,日本文化也因此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日本文字至今还存有中国文字的烙印。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得自身国力不断增强,而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却国力日益衰落。横亘在中日两国间的传统的力量均势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对于中国领土觊觎之心的纷纷扰扰,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钓鱼岛问题就是两国领土纷争的典型代表。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形势与动向
近年来,困扰中日两国关系已久的钓鱼岛领土争端日趋激烈。在右翼势力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入手妄图迫使我国政府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所有。政治上日本右翼政党登岛垂钓宣誓主权,经济方面日本政府更是对外宣称要通过正当途径购买“钓鱼岛”的合法主权。而这一切的手段的实施都是以日本的军事实力为一定基础的。虽然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能组建常规军队,只允许保留用于本土防卫的非常规军事力量。但在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尚武思想的作用下,经过战后日本历届政府的苦心经营及盟友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实力已相当可观,其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军,世界一流的空军。很显然他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土防卫的层面。因此日本政府在近几年着意修改《和平宪法》,企图废弃原第九条:放弃战争,否认军备及交战权。其用意很明显是为发展军备而松绑,增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影响力。这一战略意图首当其冲地显现在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中。为了加强日本对钓鱼岛领土的实际控制,防御中国军方武力夺岛,日本政府不断改进其海军装备,在原有的“八八舰队”基础上,又增加了“秋月”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实力大为增强,从而给我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并没有退缩,同样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出发,沉着应对。政治上,严正声明钓鱼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经济上韬光养晦,奋发进取,在GDP总产出上实现了对日本的反超。军事上,不断改进现有装备,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即将服役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新型054D型中华盾导弹驱逐舰将会大大加强我国海军的实力,在军事上有力地回击日本海军的挑衅。
而这一切都是外在的物质表象。而在内里的精神层面,对于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很简单,当然是需要我国民众国防意识的觉醒。只有民众时刻保持清醒的国防意识,才能够做到时刻警惕,防范任何外来的入侵,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对象众多的国防教育中,高校的国防教育尤为必要。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民素质较高的部分,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国防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国际格局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的主流形态。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二次海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又接踵而来。直到现在伊朗危机、叙利亚内战仍在持续。和平的光环下仍然堆积着战争的阴霾。我国同样面临着来自民族、宗教、领土的战争威胁。东突主义、疆独分子、藏独思想以及台独势力的影响仍然存在,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强大。特别是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推动下,其军事扩张的形态日益明显,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维护已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的国防意识,国家的安全就得不到保护,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果就会付诸一炬。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民众的国防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因为他们是国家民族未来的中坚力量。帮助他们认清国际格局的发展动向,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尤为必要,因为人们总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发展国防事业的需要
二战后,世界战争的形态和军事理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战争不仅是国家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较量,更多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各国纷纷把最先进的技术首先运用到国防装备和国防建设上就是最好的说明[2]。例如我国的战略导弹的设计制造就汇集了我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现代战争中,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军事上的优势。所以,实现中国国防现代化,需要我们的军队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如果仅仅依靠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培养成本高,且培养周期较长,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可将高校作为培养后备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高,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推进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济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精神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国防意识是一种以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力量。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国防意识渗透、融合到广大民众的思想当中,在军事上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在经济建设中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3]。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国防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之,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重视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历史使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伟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建祖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4.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高校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烈国防意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和保卫者。这样社会才能向着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稳步迈进。
5.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根本目的的需要
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完善的人格。在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国防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5]。因此,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实践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此外国防教育还可以磨练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军事教育对教育训练标准质量的规定,是按一定战争的客观要求为依据的。因此,军事教育就必须靠强制的力量,让军人在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磨炼,在超强度的训练中达到实战规定的标准,在学习训练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按条令纪律规范自己的行动[6]。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最后,国防教育可以树立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军事活动的团体性和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是军事领域的显著特点。团体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认同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可以把在国防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带到他的学习生活当中,以集体利益为重,为集体着想、为他人着想,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沟通。因此,就能在生活中懂得克服一些原来不可解决的矛盾,提高适应性。
综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对于满足国际格局的发展、国防事业的完善、经济现代化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以及高校思政教学根本目的的实现意义巨大,其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亟需将强。
[参考文献]
[1]屈彩云.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发展及趋势[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第2期
[2]王和中.发达国家高校怎样开展国防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第5期
[3]和毅清.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党建.政治,2012第2期
[4]谭华军.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J],国防教育,2012第4期
[5]陈天年.国防教育对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性的作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2,第1期
[6]卞卡.论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
[关键词]中日钓鱼岛争端 高校国防教育 必要性
中日两国自古为邻,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日本臣服于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大陆的附属国,日本文化也因此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日本文字至今还存有中国文字的烙印。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得自身国力不断增强,而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却国力日益衰落。横亘在中日两国间的传统的力量均势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对于中国领土觊觎之心的纷纷扰扰,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钓鱼岛问题就是两国领土纷争的典型代表。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形势与动向
近年来,困扰中日两国关系已久的钓鱼岛领土争端日趋激烈。在右翼势力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入手妄图迫使我国政府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所有。政治上日本右翼政党登岛垂钓宣誓主权,经济方面日本政府更是对外宣称要通过正当途径购买“钓鱼岛”的合法主权。而这一切的手段的实施都是以日本的军事实力为一定基础的。虽然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能组建常规军队,只允许保留用于本土防卫的非常规军事力量。但在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尚武思想的作用下,经过战后日本历届政府的苦心经营及盟友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实力已相当可观,其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军,世界一流的空军。很显然他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土防卫的层面。因此日本政府在近几年着意修改《和平宪法》,企图废弃原第九条:放弃战争,否认军备及交战权。其用意很明显是为发展军备而松绑,增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影响力。这一战略意图首当其冲地显现在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中。为了加强日本对钓鱼岛领土的实际控制,防御中国军方武力夺岛,日本政府不断改进其海军装备,在原有的“八八舰队”基础上,又增加了“秋月”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实力大为增强,从而给我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并没有退缩,同样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出发,沉着应对。政治上,严正声明钓鱼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经济上韬光养晦,奋发进取,在GDP总产出上实现了对日本的反超。军事上,不断改进现有装备,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即将服役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新型054D型中华盾导弹驱逐舰将会大大加强我国海军的实力,在军事上有力地回击日本海军的挑衅。
而这一切都是外在的物质表象。而在内里的精神层面,对于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很简单,当然是需要我国民众国防意识的觉醒。只有民众时刻保持清醒的国防意识,才能够做到时刻警惕,防范任何外来的入侵,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对象众多的国防教育中,高校的国防教育尤为必要。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民素质较高的部分,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国防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国际格局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的主流形态。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二次海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又接踵而来。直到现在伊朗危机、叙利亚内战仍在持续。和平的光环下仍然堆积着战争的阴霾。我国同样面临着来自民族、宗教、领土的战争威胁。东突主义、疆独分子、藏独思想以及台独势力的影响仍然存在,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强大。特别是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推动下,其军事扩张的形态日益明显,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维护已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的国防意识,国家的安全就得不到保护,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果就会付诸一炬。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民众的国防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因为他们是国家民族未来的中坚力量。帮助他们认清国际格局的发展动向,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尤为必要,因为人们总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发展国防事业的需要
二战后,世界战争的形态和军事理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战争不仅是国家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较量,更多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各国纷纷把最先进的技术首先运用到国防装备和国防建设上就是最好的说明[2]。例如我国的战略导弹的设计制造就汇集了我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现代战争中,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军事上的优势。所以,实现中国国防现代化,需要我们的军队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如果仅仅依靠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培养成本高,且培养周期较长,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可将高校作为培养后备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高,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推进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济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精神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国防意识是一种以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力量。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国防意识渗透、融合到广大民众的思想当中,在军事上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在经济建设中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3]。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国防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之,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重视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历史使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伟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建祖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4.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高校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烈国防意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和保卫者。这样社会才能向着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稳步迈进。
5.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根本目的的需要
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完善的人格。在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国防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5]。因此,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实践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此外国防教育还可以磨练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军事教育对教育训练标准质量的规定,是按一定战争的客观要求为依据的。因此,军事教育就必须靠强制的力量,让军人在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磨炼,在超强度的训练中达到实战规定的标准,在学习训练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按条令纪律规范自己的行动[6]。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最后,国防教育可以树立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军事活动的团体性和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是军事领域的显著特点。团体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认同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可以把在国防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带到他的学习生活当中,以集体利益为重,为集体着想、为他人着想,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沟通。因此,就能在生活中懂得克服一些原来不可解决的矛盾,提高适应性。
综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对于满足国际格局的发展、国防事业的完善、经济现代化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以及高校思政教学根本目的的实现意义巨大,其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亟需将强。
[参考文献]
[1]屈彩云.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发展及趋势[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第2期
[2]王和中.发达国家高校怎样开展国防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第5期
[3]和毅清.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党建.政治,2012第2期
[4]谭华军.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J],国防教育,2012第4期
[5]陈天年.国防教育对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性的作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2,第1期
[6]卞卡.论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