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但任何客观存在的对象,都有一个品质的问题,语文也如是,这就是王尚文教授在《语文品质谈》中谈到的“语文品质”。所谓“语文品质”,就是指一篇语言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进而探究它生成的缘由,使学生得到借鉴,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的目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但任何客观存在的对象,都有一个品质的问题,语文也如是,这就是王尚文教授在《语文品质谈》中谈到的“语文品质”。所谓“语文品质”,就是指一篇语言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进而探究它生成的缘由,使学生得到借鉴,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江苏省丹阳市第九中学根据地处练湖之滨的区位特点,基于练湖这一历史名湖发掘水的教育意蕴,以培养向善的道德情怀、敏慧的思维特质、强健的身体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劳动素养为课程目标,构建“从善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包含善德养格心育课程、善思敏学增智课程、善健强体特色课程、善美怡情艺术课程和善劳乐创实践课程)。这一课程体系立足于德智体美劳教育,促使学校将“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有体艺特长、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南京市浦口区大桥小学从大桥的结构与功能获得教育启示,从课程建设的现实问题和价值追求出发,提炼出“津梁文化”课程。建设“津梁文化”校本课程,旨在完成基础教育的使命——奠基与摆渡。该课程由支点性课程、支柱性课程、枢纽性课程和通达性课程四大门类构成,切实有效地指向学校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摘 要】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开创了书法课程建设实施的新局面,真正实现了文化育人。该校的书法教育在内容、形式、理念、保障机制等方面均作出了创新探索。一方面,他们引入了“书法明志 翰墨育人”的教育思想,以书法激志趣,以練字炼道德,以汉字蕴伦理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该校建立了“墨韵育童心”书法课程建设工程,有计划、有落实、有督促、有检查
对儿童来说,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从情感上激发他们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培育儿童对党的热爱之心,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下好功夫。语文教师在革命传统文本的教学中,可通过课文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通过故事人物活动背景的补充和联结更多故事、通过联结与故事和人物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及电影课程等策略来渗透党史教育。
对于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作品的解读与教学,一线教师总是拿捏不准,觉得困难重重:如何准确把握此类作品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发学生与这类文本形成情感共鸣?如何促进学生体悟革命精神?笔者常常无从下手。通过学习《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21年6月刊专题“革命传统作品解读与教学”,笔者进一步弄清了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根本追求,“价值认同”极具挑战性,但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紧扣学科特征,教者正确引导,就能实现“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在教学实践中,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高效、适切的学习
【摘 要】书法教学应带领学生追求临摹的领悟度、精准度和流畅度,在大量的临摹练习中,悟得心法、习得技法,实现书写法度的内化和书写能力的提高,书法教学的效果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关键词】书法教学;领悟度;精准度;流畅度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7-0024-04 【作者简介】李维生,江苏省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建湖,2247
【摘 要】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小学阶段书法教学,是当前学校和教师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书法教师应通过近几年的书法教学探究、实践,总结做法,以期更好地开展书法教学工作,提高书法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7-0046-02 【作者简介】姜林,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摘 要】劳模精神能够切实推动班级劳动教育,深入弘扬班级劳动文化,不断塑造优质班风班貌,逐渐提升班级凝聚力,已经成为提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动能。为此,班主任应积极推动劳模精神融入班集体建设中,强化对劳模精神实质的解读,活化劳模精神的运用方式,推动劳模精神教育的多主体协同。 【关键词】班级生活;劳动教育;劳模精神;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读了《江苏教育》(班主任)2021年3月刊发的《飘扬在心中的流动红旗》一文,深有感触。“育人先育心”,确实如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世人眼里的“问题学生”,他也有闪光的一面。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去鼓励和唤醒,而不是让先入为主的偏见和高高在上的“审判”毁了孩子。大家辛苦得来的流动红旗由于“意外”而丢失是不幸,是班级信仰的动摇,然而作者能抓住契机、追本溯源,能换位思考、真诚体察,真正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和阔大胸襟:既“力挽狂澜”,唤醒了一名所谓的“问题学生”,又适时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