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年级学生正经历着小学生到中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受角色变化的影响,个人行为也随之产生较大的变化,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会很容易走向极端。本文笔者将从网络支持下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教会学生分清是非、发挥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四个方面来谈谈对七年级学生德育教育的做法。
【关键词】网络工具 七年级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3-01
七年级学生刚升上初中,因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个人行为也会随之产生较大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渡过这一敏感时期,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中学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很多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下面从一名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视野,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定位非常重要。知道我是谁才知道我该干什么。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阶段特性,教育工作必须有相应的侧重点。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中学的学习及今后的人生夯实基础。普通方法较难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但巧用信息技术工具就会轻易而举。我们可以借助“问卷星”、EXCEL数据分析统计等软件实现目的。例如“问卷星”软件,有在线用户自定义设计问卷、添加已有的文本资料、发送问卷、查看调查结果、下载结果等功能,所见即所得,易学易用,可以方便快捷的设计出一些高质量的学生情况调查问卷(如下“图一”),然后再汇总分析数据,来为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初一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图一)
二、活用网络工具教会学生分清是非
“拉车先看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语句,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前必须弄清楚它的实际情况。初中生爱跟风,容易人云亦云,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是非不分。当然,教育学生分清是非,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单纯说理教育,会给学生口说无凭的感觉,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要抓住学生都是网络时代的原居民这一特点,活用网络工具,寄教予玩,效果会更佳。活用人人通平台、微信平台、QQ软件等网络工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知识渗透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不过,微信电脑版要.net framework软件支持,并要安装安卓电脑模拟器,对计算机房硬件要求较高。七年级学生非常喜欢使用QQ。下面笔者以QQ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要先建号。建立一个班级Q群,并通过人人通系统向学生及家长公布群号。(二)要勤分享。把个人的教育心得以及转载一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到Q群中发布,供学生及家长学习。“洞见”、“校长会”、“中国教育报”这几个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的文章质量都非常高,很多教育案例都值得我们活用到个人的课堂教育中去。(三)要有专题。制定如“春节红包该怎么花”、“何为好友、损友”、“道路行走安全”、“中学生如何防诈骗”等系列主题,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课堂研讨。(四)要乐交流。放出话题,让学生间先讨论,教师再对活动进行小结,引领视听。(五)要能延伸。课堂教育可以扩展到课外,其他学科教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讨论。
三、利用网络工具发挥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正因为它是如此重要,所以才老生常談。教师彰显良好个人魅力,能全方位给学生最优质的示范和影响。
首先是教师博学多才的征服教育。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同时,苏霍母林斯基还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可见教师博学多才对学生具有十分大的教育意义。
其次是良好形象的感染教育。严于律己,仪表端庄,心态阳光,乐观幽默,态势平和,沉稳睿智,这种良好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给予学生的印象又会非常深刻,甚至终生。
笔者的做法:把个人教学及生活上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通过图片或小视频记录下来,辅以相应教育知识,放到网络平台(如Q群)。如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敬业;把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科技应用、教师个人学习、研修等片断放到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把课外参加体育运动的照片、录像片断放到网络平台,并配上相应的运动健康知识,教育学生要热爱运动、热爱生命;把课外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的图片、视频片断放到Q群里,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热爱社会……。随时把身边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再配以自己教育的观点,图文并茂,音视结合,“有图有真相”,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这种交互式研讨教育会比课堂上单纯说教式教育效果更佳。日积月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学生的个人行为带来积极的帮助。
四、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德育教育面临的困难
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Q群、网络平台等进行德育教育,会面临着不少的困难。首先,对学生的自律性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会被网络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干扰,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以及进行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来约束学生个人行为。其次,放得开的同时也要收得住,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教师心里要有个底,怎么放,如何收。再次,要对课堂网络环境净化,过滤一些不良信息及网页弹出窗口,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软件、绿坝、净网大师等软件监管功能来实现。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具有多样性、多变性,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再付之以爱心、细心、耐心、技巧,多思考学生可能受教育的触点,并尽量令他们有所感悟,我相信定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0—12
[2]宋冰.谈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186
[3]gzsy020.初一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a9467014ee06eff9aef807a6.html.2013-09-07
【关键词】网络工具 七年级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3-01
七年级学生刚升上初中,因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个人行为也会随之产生较大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渡过这一敏感时期,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中学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很多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下面从一名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视野,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定位非常重要。知道我是谁才知道我该干什么。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阶段特性,教育工作必须有相应的侧重点。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中学的学习及今后的人生夯实基础。普通方法较难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但巧用信息技术工具就会轻易而举。我们可以借助“问卷星”、EXCEL数据分析统计等软件实现目的。例如“问卷星”软件,有在线用户自定义设计问卷、添加已有的文本资料、发送问卷、查看调查结果、下载结果等功能,所见即所得,易学易用,可以方便快捷的设计出一些高质量的学生情况调查问卷(如下“图一”),然后再汇总分析数据,来为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初一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图一)
二、活用网络工具教会学生分清是非
“拉车先看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语句,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前必须弄清楚它的实际情况。初中生爱跟风,容易人云亦云,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是非不分。当然,教育学生分清是非,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单纯说理教育,会给学生口说无凭的感觉,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要抓住学生都是网络时代的原居民这一特点,活用网络工具,寄教予玩,效果会更佳。活用人人通平台、微信平台、QQ软件等网络工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知识渗透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不过,微信电脑版要.net framework软件支持,并要安装安卓电脑模拟器,对计算机房硬件要求较高。七年级学生非常喜欢使用QQ。下面笔者以QQ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要先建号。建立一个班级Q群,并通过人人通系统向学生及家长公布群号。(二)要勤分享。把个人的教育心得以及转载一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到Q群中发布,供学生及家长学习。“洞见”、“校长会”、“中国教育报”这几个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的文章质量都非常高,很多教育案例都值得我们活用到个人的课堂教育中去。(三)要有专题。制定如“春节红包该怎么花”、“何为好友、损友”、“道路行走安全”、“中学生如何防诈骗”等系列主题,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课堂研讨。(四)要乐交流。放出话题,让学生间先讨论,教师再对活动进行小结,引领视听。(五)要能延伸。课堂教育可以扩展到课外,其他学科教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讨论。
三、利用网络工具发挥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正因为它是如此重要,所以才老生常談。教师彰显良好个人魅力,能全方位给学生最优质的示范和影响。
首先是教师博学多才的征服教育。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同时,苏霍母林斯基还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可见教师博学多才对学生具有十分大的教育意义。
其次是良好形象的感染教育。严于律己,仪表端庄,心态阳光,乐观幽默,态势平和,沉稳睿智,这种良好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给予学生的印象又会非常深刻,甚至终生。
笔者的做法:把个人教学及生活上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通过图片或小视频记录下来,辅以相应教育知识,放到网络平台(如Q群)。如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敬业;把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科技应用、教师个人学习、研修等片断放到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把课外参加体育运动的照片、录像片断放到网络平台,并配上相应的运动健康知识,教育学生要热爱运动、热爱生命;把课外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的图片、视频片断放到Q群里,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热爱社会……。随时把身边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再配以自己教育的观点,图文并茂,音视结合,“有图有真相”,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这种交互式研讨教育会比课堂上单纯说教式教育效果更佳。日积月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学生的个人行为带来积极的帮助。
四、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德育教育面临的困难
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Q群、网络平台等进行德育教育,会面临着不少的困难。首先,对学生的自律性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会被网络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干扰,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以及进行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来约束学生个人行为。其次,放得开的同时也要收得住,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教师心里要有个底,怎么放,如何收。再次,要对课堂网络环境净化,过滤一些不良信息及网页弹出窗口,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软件、绿坝、净网大师等软件监管功能来实现。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具有多样性、多变性,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再付之以爱心、细心、耐心、技巧,多思考学生可能受教育的触点,并尽量令他们有所感悟,我相信定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0—12
[2]宋冰.谈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186
[3]gzsy020.初一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a9467014ee06eff9aef807a6.html.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