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看到学生自残、自杀的新闻报道,痛心疾首之余更是心惊胆战。君不见,一旦学生出事,不管原因如何,学校、教师即成“千夫所指”。 教师宛若在尖刀上走钢索,战战兢兢,稍不留神,万劫不复。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可能因为无心或有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
如今很多学生从各种意义上都“见多识广”,心灵却脆弱不堪,初中的学生叛逆心重,更是雪上加霜,难以教育。叛逆期的学生犯了错,一味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眼泪汪汪地诉说“我是为你好”,却打动不了他们的“铁石心肠”,故技重施;而一味地粗暴辱骂、变相体罚,不光触犯法律,还会加剧学生的反叛,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更可怕的是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恐惧厌恶学校,继而做出“傻事”。很多教师对叛逆期的学生犯错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依法执教”,就是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当依法施教遇上青春叛逆,我们如何在尖刀上走钢索,走得精彩,走得安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如何能在最大地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让犯错的叛逆期学生接受并改正?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智取”。停止全部“隔靴搔痒”的温柔唠叨,禁止所有尖锐刺耳的恶言冷语,杜绝一切冷酷粗暴的体罚行为。切勿“强攻”,只能“智取”,所谓的“智取”就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巧妙抓住、利用时机的教育。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远比长篇大论、怒骂重罚的效果好得多。智慧的班主任总能抓住这样的良机,因祸得福。如果学生犯错了,而且比较严重,智慧的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机会来了!”而不是:“天啊,又出大事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暴跳如雷或抱怨丧气除了伤身伤神以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时如能紧抓时机,因势利导,就会事半功倍。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时机是经常出现的。教育时机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一句话,就是善于敏锐地识别教育时机,及时抓住它并加以利用。
如何利用教育时机出奇制胜呢?在多年的“实战”中,我觉得以下两大妙计屡试不爽:
妙计一:欲擒故纵,请君入瓮。
学生犯了错误,不要急于去处理,可以暂时放一放,欲擒故纵。待机会出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教育,请君入瓮,往往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班主任最怕什么?中途接班。中途接班最怕什么?初二接班。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最叛逆,初二的学生尤其叛逆,在这时接班是非常煎熬的。
叛逆班级:那年刚接手初二班级时,我就发现班级如一盘散沙,唯独违纪的时候异常“团结”,齐心协力地对付老师,以此为乐。初一开始整个班的风气如此,初二就更胆大妄为了,越批评越犯错,越讲理越不服,任课老师对此头痛不已。我接班后没有给他们“下马威”,因为我知道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反感,适得其反。学生看我似乎很“温柔”,暗自窃喜,越加狂妄。我看在眼里,却按兵不动,静候时机。
时机乍现:一天课间操,我开完备课组会议来到操场,发现我班做操场地上空无一人,而其他几十个班的学生都在认真做操。平时做操不认真,现在无故不做课间操,还全班缺席!我初二接班才几个星期,真是胆大包天啊。其他班主任都同情地看着我,领导们沉默不语。我回到班级,好家伙!学生们居然都在班里嘻嘻哈哈地闹腾呢。时机来了!我暗喜。
学生见我脸色不善,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慢慢安静下来了。体育委员上来满不在乎地对我说:“刚才音乐课下课晚了,从艺术楼下来时别的班已经在操场集中、准备做操了,所以我们来不及去。”我问学生们:“为什么刚才不去做操?” 学生们理直气壮地说:“音乐老师拖堂了!” “老师拖堂几分钟?”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两分钟。”“三分钟。”“拖堂两三分钟就来不及做操了吗?”“音乐教室离操场比较远啊。”“别的班都站好了,我们去干嘛啊。”“少做一次操又没啥关系。”学生们仍是理直气壮的。
学生自己做错了事情,却把责任都推在别人身上、卸在客观条件上,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拖拖拉拉才是主要原因。学生们这种做事拖拉、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的陋习,我接班几天就发现了,也严厉批评过,但学生们口服心不服,还是经常重施故技。如果这次我还是批评或惩罚他们,也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难以“根治”他们的陋习。
巧用时机:忽然我脑海里灵光一闪,“计”上心头,何不“欲擒故纵,请君入瓮”?我和颜悦色地说:“我明白了,同学们都是有苦衷的,情有可原,那这次做操的事情就算了。但以后一定要准时做操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不少学生说完后露出了侥幸的笑容。
第二天课间操的前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下课铃一响,学生们都打算去做操了。我不慌不忙地说:“别急,先把这几道阅读题做完了再说。”学生们诧异地望着我,因为我一直是准时下课的。这时整个校园喧闹起来,隔壁班的学生纷纷从我们班经过。很多同学都坐立不安了,疑惑不解地看着我。六分钟过去了,离开始做操还有两分钟,时机到了!“同学们,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所以老师拖堂了6分钟,很抱歉。大家能准时到操场集中做操,帮助老师弥补这次的失误吗?”我诚恳地说。“可以!”学生们见老师为拖堂而诚恳地道歉,觉得既新奇又惊讶,都爽快地答应了。“集队”,学生们“刷”地一声站起来鱼贯而出,迅速集好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排着队跑向操场。好家伙,那神速和整齐,军训的时候都比不上啊。
如今很多学生从各种意义上都“见多识广”,心灵却脆弱不堪,初中的学生叛逆心重,更是雪上加霜,难以教育。叛逆期的学生犯了错,一味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眼泪汪汪地诉说“我是为你好”,却打动不了他们的“铁石心肠”,故技重施;而一味地粗暴辱骂、变相体罚,不光触犯法律,还会加剧学生的反叛,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更可怕的是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恐惧厌恶学校,继而做出“傻事”。很多教师对叛逆期的学生犯错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依法执教”,就是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当依法施教遇上青春叛逆,我们如何在尖刀上走钢索,走得精彩,走得安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如何能在最大地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让犯错的叛逆期学生接受并改正?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智取”。停止全部“隔靴搔痒”的温柔唠叨,禁止所有尖锐刺耳的恶言冷语,杜绝一切冷酷粗暴的体罚行为。切勿“强攻”,只能“智取”,所谓的“智取”就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巧妙抓住、利用时机的教育。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远比长篇大论、怒骂重罚的效果好得多。智慧的班主任总能抓住这样的良机,因祸得福。如果学生犯错了,而且比较严重,智慧的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机会来了!”而不是:“天啊,又出大事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暴跳如雷或抱怨丧气除了伤身伤神以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时如能紧抓时机,因势利导,就会事半功倍。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时机是经常出现的。教育时机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一句话,就是善于敏锐地识别教育时机,及时抓住它并加以利用。
如何利用教育时机出奇制胜呢?在多年的“实战”中,我觉得以下两大妙计屡试不爽:
妙计一:欲擒故纵,请君入瓮。
学生犯了错误,不要急于去处理,可以暂时放一放,欲擒故纵。待机会出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教育,请君入瓮,往往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班主任最怕什么?中途接班。中途接班最怕什么?初二接班。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最叛逆,初二的学生尤其叛逆,在这时接班是非常煎熬的。
叛逆班级:那年刚接手初二班级时,我就发现班级如一盘散沙,唯独违纪的时候异常“团结”,齐心协力地对付老师,以此为乐。初一开始整个班的风气如此,初二就更胆大妄为了,越批评越犯错,越讲理越不服,任课老师对此头痛不已。我接班后没有给他们“下马威”,因为我知道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反感,适得其反。学生看我似乎很“温柔”,暗自窃喜,越加狂妄。我看在眼里,却按兵不动,静候时机。
时机乍现:一天课间操,我开完备课组会议来到操场,发现我班做操场地上空无一人,而其他几十个班的学生都在认真做操。平时做操不认真,现在无故不做课间操,还全班缺席!我初二接班才几个星期,真是胆大包天啊。其他班主任都同情地看着我,领导们沉默不语。我回到班级,好家伙!学生们居然都在班里嘻嘻哈哈地闹腾呢。时机来了!我暗喜。
学生见我脸色不善,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慢慢安静下来了。体育委员上来满不在乎地对我说:“刚才音乐课下课晚了,从艺术楼下来时别的班已经在操场集中、准备做操了,所以我们来不及去。”我问学生们:“为什么刚才不去做操?” 学生们理直气壮地说:“音乐老师拖堂了!” “老师拖堂几分钟?”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两分钟。”“三分钟。”“拖堂两三分钟就来不及做操了吗?”“音乐教室离操场比较远啊。”“别的班都站好了,我们去干嘛啊。”“少做一次操又没啥关系。”学生们仍是理直气壮的。
学生自己做错了事情,却把责任都推在别人身上、卸在客观条件上,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拖拖拉拉才是主要原因。学生们这种做事拖拉、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的陋习,我接班几天就发现了,也严厉批评过,但学生们口服心不服,还是经常重施故技。如果这次我还是批评或惩罚他们,也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难以“根治”他们的陋习。
巧用时机:忽然我脑海里灵光一闪,“计”上心头,何不“欲擒故纵,请君入瓮”?我和颜悦色地说:“我明白了,同学们都是有苦衷的,情有可原,那这次做操的事情就算了。但以后一定要准时做操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不少学生说完后露出了侥幸的笑容。
第二天课间操的前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下课铃一响,学生们都打算去做操了。我不慌不忙地说:“别急,先把这几道阅读题做完了再说。”学生们诧异地望着我,因为我一直是准时下课的。这时整个校园喧闹起来,隔壁班的学生纷纷从我们班经过。很多同学都坐立不安了,疑惑不解地看着我。六分钟过去了,离开始做操还有两分钟,时机到了!“同学们,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所以老师拖堂了6分钟,很抱歉。大家能准时到操场集中做操,帮助老师弥补这次的失误吗?”我诚恳地说。“可以!”学生们见老师为拖堂而诚恳地道歉,觉得既新奇又惊讶,都爽快地答应了。“集队”,学生们“刷”地一声站起来鱼贯而出,迅速集好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排着队跑向操场。好家伙,那神速和整齐,军训的时候都比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