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的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影响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成功与否。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政治引路人、指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角色,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政治社会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2-0099-04
一、辅导员是高校实施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1]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巩固和稳定至关重要。一般说来,任何执政党都重视对政治社会化主要工具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媒体等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以期塑造一个与执政者的利益和理想相符合的政治文化。在众多政治社会化的载体和工具中,学校是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因为“政府总是要在不同程度上规定教育的内容,按一定方向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操作的训练。”[2]由此政府就将自己所希望的政治文化模式在受教育者头脑中建立起来,进而可以加强或增添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好感,也可以提供共同的信条,使人们对共同体或政权作出富有感情的响应。
与其他形式的学校相比,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学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而“青年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3],因此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无疑承担着政治教育的重要的角色。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指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之所以成为高等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实施者,主要是因为:首先,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辅导员的专职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虽然有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这些主体中,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主要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而辅导员、班主任才是其中的骨干力量,是直接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他们承担着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重任。可以说辅导员统抓了有关学生的全部工作。而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得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进行。
其次,与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是教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说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任务,但是与学生的接触基本限于课堂,课后很少与学生接触。而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既包括课堂也包括课后。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课程的教育,这使得他们与学生有了课堂的接触。课后辅导员还负责召集学生开会、组织开展学生的一些校园活动,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毕业分配等,在有些高校甚至实行辅导员与学生的同吃同住。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增加,使他们有机会了解每一个学生思想动向,也更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政治社会化。
辅导员的工作看起来是琐碎的,但是他的重要作用则是无可替代的,也正是由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性,所以中央一再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4]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中要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真正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5]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为合格“政治人”的引导者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获得牢固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本阶级的利益与意志,都会极力地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使它们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接受,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意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本阶级的利益与意志,遵照适应当时社会的政治规范,从事政治活动。为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强调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6]最早将“灌输”这个词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列宁更是明确强调要从外部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发展成自为的阶级的作用。他说:“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和厂主的关系的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把自己的队伍分派到各方面去。”[7]
学校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它承担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学校的阶级性决定了教育与政治的不可分割关系,正如列宁所说:“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无非是对99%受教会控制和私有制等等压迫的群众的欺骗。”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8]邓小平也明确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9]对于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级而言,同样需要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
在当今的中国,学校的政治社会化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需要教育、需要灌输。而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首先扮演的就是政治引路人的角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要求辅导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
列宁说过:“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10]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当今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价值、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评价的任务显得更加急迫和艰巨。国际上,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特别是借助网络大肆鼓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播错误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作为我国网络人群的主体,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增强了,但是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良现象。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长处,由于辅导员直接承担着大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课程的教学,通过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形势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动向和重大方针政策。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不具备的。而且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内容有时间要求,如果能抓住机遇展开教育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错过时机,教育则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抓住奥运的时机,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抓住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可歌可泣的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可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同时,由于辅导员还担负着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所以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上党课、开班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迎奥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辅导员“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11],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政策,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帮助大学生把这些内化为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符合党的要求的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信念等。
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不仅保证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代代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对执政党的认同与支持,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
三、辅导员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指导者
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有明示和暗示两种,“当政治社会化包括公开交流有关政治对象的信息、价值观或情感时,它是明示的。”前面所论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导向功能就属于明示方式。“暗示的或间接的非政治社会化指的是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这类非政治态度也影响人们对政治体系中这些角色和对象的态度。”[12]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国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但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轻视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注重个人名利、地位、报酬和权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看不到明显的提高,反而存在下滑的态势,这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虽然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不等同于政治问题,但是它与政治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思想道德问题解决得好,就可以帮助政治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因为对政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属于思想问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人格有缺陷的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中央对素质教育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的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就是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见,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统一。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比较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难免存在偏颇,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而且学生的生活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比较大的依赖性,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多表现出叛逆性,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要求,要去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辅导员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和大学生接触最多,所以辅导员比较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咨询以及平等的经常交流谈话,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育乐观、豁达、宽容、诚信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情趣和品位。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们的素质,使学生知道在我们的国情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作为一种暗示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也为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维持产生了重要作用。
四、辅导员是营造健康向上校园环境的主要力量
“学校常常被统治集团用来向学生灌输他们所要的政治态度。但是这些努力是否成功,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至少也得在很大程度上依环境而定。”[13]这个环境对高校学生而言,重要的就是自己所处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事实上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里所谓的校园环境主要指人文环境。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单位,辅导员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班级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对班集体的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思想情况、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家长的担心和希望,班级的日常管理等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完成的。我们经常发现辅导员比较负责的班级学风好、班风也好,同学之间是一种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关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很强。而辅导员不尽责的班级,不仅没有良好的学风,甚至在学生中出现多个小帮派,相互间勾心斗角。而班级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着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的形成。所以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辅导员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度过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
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中央对校园文化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辅导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由于辅导员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所以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辅导员积极作用的发挥。
此外,辅导员还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功能,无论是上级政策的传达,还是学生各种信息的向上反映,或是在院系、班级之间,辅导员就如同一座桥梁,沟通着各方,这就保证了对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及时处理和解决,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4]。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对于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这支队伍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3]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7,268.
[2][12][1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8,96-97,109.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zt/2007-01/041content
-506656.htm,2006-07-2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C].2004年16号文件.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1.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3.
[8]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2.
[9]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8-39.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
[1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9.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政治社会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2-0099-04
一、辅导员是高校实施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1]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巩固和稳定至关重要。一般说来,任何执政党都重视对政治社会化主要工具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媒体等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以期塑造一个与执政者的利益和理想相符合的政治文化。在众多政治社会化的载体和工具中,学校是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因为“政府总是要在不同程度上规定教育的内容,按一定方向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操作的训练。”[2]由此政府就将自己所希望的政治文化模式在受教育者头脑中建立起来,进而可以加强或增添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好感,也可以提供共同的信条,使人们对共同体或政权作出富有感情的响应。
与其他形式的学校相比,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学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而“青年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3],因此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无疑承担着政治教育的重要的角色。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指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之所以成为高等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实施者,主要是因为:首先,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辅导员的专职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虽然有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这些主体中,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主要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而辅导员、班主任才是其中的骨干力量,是直接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他们承担着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重任。可以说辅导员统抓了有关学生的全部工作。而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得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进行。
其次,与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是教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说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任务,但是与学生的接触基本限于课堂,课后很少与学生接触。而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既包括课堂也包括课后。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课程的教育,这使得他们与学生有了课堂的接触。课后辅导员还负责召集学生开会、组织开展学生的一些校园活动,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毕业分配等,在有些高校甚至实行辅导员与学生的同吃同住。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增加,使他们有机会了解每一个学生思想动向,也更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政治社会化。
辅导员的工作看起来是琐碎的,但是他的重要作用则是无可替代的,也正是由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性,所以中央一再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4]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中要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真正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5]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为合格“政治人”的引导者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获得牢固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本阶级的利益与意志,都会极力地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使它们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接受,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意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本阶级的利益与意志,遵照适应当时社会的政治规范,从事政治活动。为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强调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6]最早将“灌输”这个词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列宁更是明确强调要从外部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发展成自为的阶级的作用。他说:“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和厂主的关系的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把自己的队伍分派到各方面去。”[7]
学校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它承担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学校的阶级性决定了教育与政治的不可分割关系,正如列宁所说:“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无非是对99%受教会控制和私有制等等压迫的群众的欺骗。”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8]邓小平也明确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9]对于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级而言,同样需要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
在当今的中国,学校的政治社会化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需要教育、需要灌输。而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首先扮演的就是政治引路人的角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要求辅导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
列宁说过:“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10]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当今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价值、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评价的任务显得更加急迫和艰巨。国际上,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特别是借助网络大肆鼓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播错误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作为我国网络人群的主体,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增强了,但是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良现象。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长处,由于辅导员直接承担着大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课程的教学,通过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形势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动向和重大方针政策。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不具备的。而且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内容有时间要求,如果能抓住机遇展开教育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错过时机,教育则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抓住奥运的时机,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抓住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可歌可泣的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可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同时,由于辅导员还担负着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所以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上党课、开班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迎奥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辅导员“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11],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政策,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帮助大学生把这些内化为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符合党的要求的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信念等。
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不仅保证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代代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对执政党的认同与支持,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
三、辅导员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指导者
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有明示和暗示两种,“当政治社会化包括公开交流有关政治对象的信息、价值观或情感时,它是明示的。”前面所论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导向功能就属于明示方式。“暗示的或间接的非政治社会化指的是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这类非政治态度也影响人们对政治体系中这些角色和对象的态度。”[12]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国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但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轻视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注重个人名利、地位、报酬和权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看不到明显的提高,反而存在下滑的态势,这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虽然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不等同于政治问题,但是它与政治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思想道德问题解决得好,就可以帮助政治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因为对政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属于思想问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人格有缺陷的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中央对素质教育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的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就是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见,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统一。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比较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难免存在偏颇,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而且学生的生活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比较大的依赖性,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多表现出叛逆性,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要求,要去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辅导员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和大学生接触最多,所以辅导员比较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咨询以及平等的经常交流谈话,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育乐观、豁达、宽容、诚信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情趣和品位。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们的素质,使学生知道在我们的国情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作为一种暗示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也为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维持产生了重要作用。
四、辅导员是营造健康向上校园环境的主要力量
“学校常常被统治集团用来向学生灌输他们所要的政治态度。但是这些努力是否成功,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至少也得在很大程度上依环境而定。”[13]这个环境对高校学生而言,重要的就是自己所处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事实上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里所谓的校园环境主要指人文环境。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单位,辅导员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班级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对班集体的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思想情况、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家长的担心和希望,班级的日常管理等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完成的。我们经常发现辅导员比较负责的班级学风好、班风也好,同学之间是一种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关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很强。而辅导员不尽责的班级,不仅没有良好的学风,甚至在学生中出现多个小帮派,相互间勾心斗角。而班级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着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的形成。所以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辅导员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度过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
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中央对校园文化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辅导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由于辅导员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所以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辅导员积极作用的发挥。
此外,辅导员还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功能,无论是上级政策的传达,还是学生各种信息的向上反映,或是在院系、班级之间,辅导员就如同一座桥梁,沟通着各方,这就保证了对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及时处理和解决,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4]。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对于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这支队伍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3]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7,268.
[2][12][1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8,96-97,109.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zt/2007-01/041content
-506656.htm,2006-07-2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C].2004年16号文件.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1.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3.
[8]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2.
[9]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8-39.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
[1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9.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