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材料检测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意义重大。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建筑材料检测常常出现一些误差,不利于工程建设,因此,对于加强检测控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建筑材料;材料检测;误差;控制
一、建筑材料检测
建筑材料检测是指对工程中的原材料性能、混合料配合比等借助物理及化学方法进行试验和检测,应用参数及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与整理的过程。根据检测数据,可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全面控制,是一个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前提。建筑材料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土的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等;(2)水泥是否具备安定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的性能;(3)砂石的含水率、压碎值、颗粒分析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4)水的pH值硬度、盐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是否符合标准;(5)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6)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包括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二、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并不都是准确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误差是存在的,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种类型。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由于试验方法不正确或限于试验条件无法消除的因素造成。常见的系统误差有固定与变化两类,固定的系统误差是在整个量测数据中始终存在一个符号不变的固定数字偏差,如试验机的零点飘移,就会产生这种固定的系统误差;变化的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变化的外界条件所致,如水泥试验时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是基于这种原因,要求水泥试验室温度控制在l8-2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样品、拌和水、设备和工具的温度保持与室温一致,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养护试件水温控制在20±1℃等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提高试验的稳定性与准确度,减少系统误差。不变的系统误差往往不易从数据中发现,只能用几种不同的量测方法或同时用几种量测仪器对同一量测对象进行测定,从而对量测数据进行校核;对于变化的系统误差,依据数据前后顺序进行分析其偏差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或累进的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因素,进而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主要是由于试验者粗心大意所致,如读错仪表刻度、记录错误等等。此类误差数值很大,使试验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必须从量测数据中剔除。如:试样制作过程中的误差,胶粘剂等材料在搅拌时,加水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硬化后的拉伸粘结强度,因此必须按照其厂方或施工现场要求的稠度进行加水。加水量太大,硬化后的试件强度会偏小;加水量太小,不利于其凝结也会影响强度。
(三)偶然误差
由于大量的未被控制或因控制代价太大而不加控制的微小因素影响,使量测值在最后一位数字上总存在差异,由此引起的误差叫偶然误差。引起偶然误差的原因有偶然因素对量测仪表的影响如电源电压不稳、仪表内部摩擦间隙等的不规则变化、测试人员对仪表末位数估计得不准确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干扰等等。偶然误差带有随机性质,无法从试验方法上加以防止。如由于测试人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造成的板材尺寸测量误差,试件在试验前后的尺寸测试不是同一个人进行;在测量试件尺寸时,卡尺卡在试件上的位置试验前后不一致;测量时卡尺的卡力大小不均匀。
三、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控制
(一)提高检测人员业务能力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正规工程单位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大多是受过正规教育的本科生或专科毕业生,具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质,而一些较小的企业,大部分缺乏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试验人员,他们虽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文化基础或专业知识较差尤其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另外一些年轻的未经过正规专业培训或无上岗证书的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不很规范,极大的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
(二)做好检测样品的运输和采集工作
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平稳,减少对样品的扰动,避免因此造成试验样品等级下降,大型工程要把试验室搬迁到施工现场,这样能减少因运输而造成的误差。试验用样品的状态应符合标准要求。试样的尺寸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满足标准要求。同样,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试验误差增大,要加强试验数量的控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杜绝通过拼凑数据出具报告的虚假行为。
(三)引进先进的测试仪器,使用先进的测试方法
随着建筑工程的大力发展,新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会出现。要利用新设备,使用新方法,不能老守着过去旧的不放,新设备新方法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将对提高工程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检测技术
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较多,下面对其中两方面进行分析:
1、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标准中对材料的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例如夏天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拌合用水宜采用深井冷水,水温不应超过20℃。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应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而且也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长期存放。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环境温度较高时,可采用添加冰块的方法降低拌和用水的温度。
2、加荷速度
在常温试验的情况下,如果在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此时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就会有所提高;同样在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地进行,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并接近破坏时,要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3、数据处理
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应该有效地处理实验得到的各项数据。如果在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中出现较大的分散性,就应该适当的进行取舍。在处理试验数据的时候,避免出现不分析就直接平均处理的现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完成数据分析,一旦出现指标异常的现象,要对全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根本原因,如果有必要还应该重新检验。例如,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
四、结束语
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履行好监督和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试验检测的基础性作用,用科学的数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努力开拓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使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戴珺珺,隋丽源.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年8期.
[2]陈小娟,傅超.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33期.
【关键词】 建筑材料;材料检测;误差;控制
一、建筑材料检测
建筑材料检测是指对工程中的原材料性能、混合料配合比等借助物理及化学方法进行试验和检测,应用参数及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与整理的过程。根据检测数据,可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全面控制,是一个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前提。建筑材料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土的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等;(2)水泥是否具备安定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的性能;(3)砂石的含水率、压碎值、颗粒分析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4)水的pH值硬度、盐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是否符合标准;(5)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6)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包括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二、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并不都是准确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误差是存在的,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种类型。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由于试验方法不正确或限于试验条件无法消除的因素造成。常见的系统误差有固定与变化两类,固定的系统误差是在整个量测数据中始终存在一个符号不变的固定数字偏差,如试验机的零点飘移,就会产生这种固定的系统误差;变化的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变化的外界条件所致,如水泥试验时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是基于这种原因,要求水泥试验室温度控制在l8-2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样品、拌和水、设备和工具的温度保持与室温一致,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养护试件水温控制在20±1℃等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提高试验的稳定性与准确度,减少系统误差。不变的系统误差往往不易从数据中发现,只能用几种不同的量测方法或同时用几种量测仪器对同一量测对象进行测定,从而对量测数据进行校核;对于变化的系统误差,依据数据前后顺序进行分析其偏差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或累进的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因素,进而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主要是由于试验者粗心大意所致,如读错仪表刻度、记录错误等等。此类误差数值很大,使试验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必须从量测数据中剔除。如:试样制作过程中的误差,胶粘剂等材料在搅拌时,加水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硬化后的拉伸粘结强度,因此必须按照其厂方或施工现场要求的稠度进行加水。加水量太大,硬化后的试件强度会偏小;加水量太小,不利于其凝结也会影响强度。
(三)偶然误差
由于大量的未被控制或因控制代价太大而不加控制的微小因素影响,使量测值在最后一位数字上总存在差异,由此引起的误差叫偶然误差。引起偶然误差的原因有偶然因素对量测仪表的影响如电源电压不稳、仪表内部摩擦间隙等的不规则变化、测试人员对仪表末位数估计得不准确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干扰等等。偶然误差带有随机性质,无法从试验方法上加以防止。如由于测试人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造成的板材尺寸测量误差,试件在试验前后的尺寸测试不是同一个人进行;在测量试件尺寸时,卡尺卡在试件上的位置试验前后不一致;测量时卡尺的卡力大小不均匀。
三、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控制
(一)提高检测人员业务能力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正规工程单位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大多是受过正规教育的本科生或专科毕业生,具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质,而一些较小的企业,大部分缺乏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试验人员,他们虽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文化基础或专业知识较差尤其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另外一些年轻的未经过正规专业培训或无上岗证书的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不很规范,极大的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
(二)做好检测样品的运输和采集工作
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平稳,减少对样品的扰动,避免因此造成试验样品等级下降,大型工程要把试验室搬迁到施工现场,这样能减少因运输而造成的误差。试验用样品的状态应符合标准要求。试样的尺寸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满足标准要求。同样,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试验误差增大,要加强试验数量的控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杜绝通过拼凑数据出具报告的虚假行为。
(三)引进先进的测试仪器,使用先进的测试方法
随着建筑工程的大力发展,新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会出现。要利用新设备,使用新方法,不能老守着过去旧的不放,新设备新方法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将对提高工程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检测技术
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较多,下面对其中两方面进行分析:
1、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标准中对材料的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例如夏天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拌合用水宜采用深井冷水,水温不应超过20℃。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应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而且也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长期存放。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环境温度较高时,可采用添加冰块的方法降低拌和用水的温度。
2、加荷速度
在常温试验的情况下,如果在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此时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就会有所提高;同样在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地进行,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并接近破坏时,要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3、数据处理
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应该有效地处理实验得到的各项数据。如果在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中出现较大的分散性,就应该适当的进行取舍。在处理试验数据的时候,避免出现不分析就直接平均处理的现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完成数据分析,一旦出现指标异常的现象,要对全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根本原因,如果有必要还应该重新检验。例如,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
四、结束语
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履行好监督和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试验检测的基础性作用,用科学的数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努力开拓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使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戴珺珺,隋丽源.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年8期.
[2]陈小娟,傅超.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