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高中阶段,学生每周仅有一课时的学习时间,因而这一课时的侧重点应放在使用上,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取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要求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及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一、问题导学,勤于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互学、对学等方法掌握,而实践操作的部分,却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当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集体讨论等解决问题,这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应用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罗列这些基本操作,则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中,教师可以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实践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自上机实践,通过实践掌握要领,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创造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把大量时间用在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适度延伸,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无限发展,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MediaPlay、杀毒软件等,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个了解就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健康上网,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意识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还较低,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学生上网很难控制时间,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图片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有巨大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再次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问题导学,勤于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互学、对学等方法掌握,而实践操作的部分,却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当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集体讨论等解决问题,这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应用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罗列这些基本操作,则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中,教师可以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实践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自上机实践,通过实践掌握要领,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创造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把大量时间用在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适度延伸,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无限发展,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MediaPlay、杀毒软件等,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个了解就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健康上网,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意识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还较低,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学生上网很难控制时间,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图片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有巨大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再次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