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县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各种形式的培训,还不足以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立足本校,依据校情,以解决课改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切入点,有效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搞好校本研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农村教学研究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县学校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调查了我县近4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研训状况,发现学校校本研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学校无针对性的校本研训计划,研训工作管理松散。第二、教师不愿研,更不愿训。一是部分中年教师由于升学压力、教学负担重、时间和精力不够而不愿训;二是校本研训制度的形式化,多数学校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工具;三是研训活动针对性差。第三、家长、社会的期望值不断增高,来自周边区县教学质量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担子重重的压在了学校和教师的肩上,而教师只管埋头走路,从不抬头看路的现象严重,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祈求提高质量,导致预期效果不理想。很多学校即使开展了校本研训这项工作,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没有真正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缺乏兴趣。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是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针对我县校本研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拟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找准校本研训的方法,以校为本,研训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第一,重视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对名优教师提出上一堂精品课、做一场学术报告、主持一项课题研究的明确要求;对市县级骨干教师提出上一节示范课,主讲一次业务讲座,主持一次教学论坛的要求;对青年教师提出听一节课、评一次课、录一节课的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课赛。
第二,坚持开展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科研与师德教育、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第三,注重培训方式。一是加强与名校的对话交流,学校应不惜有限的教育经费,每期派送本校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和交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二是加强学校内部的对话交流,通过开展课改成果交流会、教学调研、教师论坛、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的成果。三是加强与互联网的对话交流,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构建教研、培训、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培养模式。
(二)探究校本研训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多种研训途径的有序推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一、专题循环研讨。是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学校根据教师学科情况确立专题进行循环研讨,既关注研的过程,更重视训的目标。
第二、小问题研究。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教学实际,关注和思考教学事件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每周的的教研组活动,学校要求必须提出一个教学问题开展研究,校长亲自到场去听。同时我们还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创造性的提出:发现问题,分析提出,然后确立问题;研究反思,交流问题,共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将教学的困惑转化为研究的问题,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的疑难。
第三、分清学校教师层次,因层施研。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分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指导教师、新手教师、一般教师。再根据各层次的职能和自身特点开展教研工作:教研组长组织与策划教师研训活动,对备课组的研训过程进行检查与指导;备课组长要对备课组教师教育现状、学生学习等问题进行调查与解析,对集体备课进行策划与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还要进行个人研训活动的实践与反思等;指导教师不仅自己要参加各种教研,也要承担起对新教师教学实践传、帮、带的指导任务;新手教师一方面要进行自我研训,一方面要参加集体研训,还要接受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一般教师的主要研训方式是自我研训与集体研训。
第四、集体备课研究。学校集体备课研究是学校研训的重要专题,针对我县大部分学校这项工作薄弱的情况,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分配任务。第二、个人自备。第三、集体研讨。第四、专人整理。第五、个性化修改。第六、课后的感悟和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享的教学资源,如导学案、教案、课件、题库或作业、练习题,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五、城乡互动。“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校本研训模式值得我们推行。通过城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学校教师的教学风采,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六、定期举办评比展示活动,以及开展校本研修成果展示。如课堂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研究、小问题研究、经验文章、课堂研究、学术论文等。
(三)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校本研训的内在需求形成后还有持续存在与生长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不断强化教师进行校本研训的内在需求,使教师校本研训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校本课题研究,学校应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可以将校本研训活动,作为教师的工作积点,凡承担了校本研训尤其学科校本研究任务的教师,按照负责人、执笔人、参与人,分别计以一定的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考核时予以兑现。而对于比较重大的校本课题,学校可以通过学科整合的方法,面向各学科进行小课题招标,对于那些中标入选的学科教师,给予特别的经费支持。
通过不同方法、有效途径,使校本研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当前我县学校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调查了我县近4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研训状况,发现学校校本研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学校无针对性的校本研训计划,研训工作管理松散。第二、教师不愿研,更不愿训。一是部分中年教师由于升学压力、教学负担重、时间和精力不够而不愿训;二是校本研训制度的形式化,多数学校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工具;三是研训活动针对性差。第三、家长、社会的期望值不断增高,来自周边区县教学质量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担子重重的压在了学校和教师的肩上,而教师只管埋头走路,从不抬头看路的现象严重,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祈求提高质量,导致预期效果不理想。很多学校即使开展了校本研训这项工作,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没有真正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缺乏兴趣。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是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针对我县校本研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拟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找准校本研训的方法,以校为本,研训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第一,重视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对名优教师提出上一堂精品课、做一场学术报告、主持一项课题研究的明确要求;对市县级骨干教师提出上一节示范课,主讲一次业务讲座,主持一次教学论坛的要求;对青年教师提出听一节课、评一次课、录一节课的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课赛。
第二,坚持开展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科研与师德教育、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第三,注重培训方式。一是加强与名校的对话交流,学校应不惜有限的教育经费,每期派送本校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和交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二是加强学校内部的对话交流,通过开展课改成果交流会、教学调研、教师论坛、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师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的成果。三是加强与互联网的对话交流,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构建教研、培训、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培养模式。
(二)探究校本研训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多种研训途径的有序推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一、专题循环研讨。是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学校根据教师学科情况确立专题进行循环研讨,既关注研的过程,更重视训的目标。
第二、小问题研究。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教学实际,关注和思考教学事件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每周的的教研组活动,学校要求必须提出一个教学问题开展研究,校长亲自到场去听。同时我们还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创造性的提出:发现问题,分析提出,然后确立问题;研究反思,交流问题,共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将教学的困惑转化为研究的问题,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的疑难。
第三、分清学校教师层次,因层施研。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分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指导教师、新手教师、一般教师。再根据各层次的职能和自身特点开展教研工作:教研组长组织与策划教师研训活动,对备课组的研训过程进行检查与指导;备课组长要对备课组教师教育现状、学生学习等问题进行调查与解析,对集体备课进行策划与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还要进行个人研训活动的实践与反思等;指导教师不仅自己要参加各种教研,也要承担起对新教师教学实践传、帮、带的指导任务;新手教师一方面要进行自我研训,一方面要参加集体研训,还要接受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一般教师的主要研训方式是自我研训与集体研训。
第四、集体备课研究。学校集体备课研究是学校研训的重要专题,针对我县大部分学校这项工作薄弱的情况,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分配任务。第二、个人自备。第三、集体研讨。第四、专人整理。第五、个性化修改。第六、课后的感悟和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享的教学资源,如导学案、教案、课件、题库或作业、练习题,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五、城乡互动。“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校本研训模式值得我们推行。通过城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学校教师的教学风采,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六、定期举办评比展示活动,以及开展校本研修成果展示。如课堂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研究、小问题研究、经验文章、课堂研究、学术论文等。
(三)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校本研训的内在需求形成后还有持续存在与生长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不断强化教师进行校本研训的内在需求,使教师校本研训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的校本课题研究,学校应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可以将校本研训活动,作为教师的工作积点,凡承担了校本研训尤其学科校本研究任务的教师,按照负责人、执笔人、参与人,分别计以一定的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考核时予以兑现。而对于比较重大的校本课题,学校可以通过学科整合的方法,面向各学科进行小课题招标,对于那些中标入选的学科教师,给予特别的经费支持。
通过不同方法、有效途径,使校本研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