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始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同中有异,其叠音现象在语音、语义、构词法上更具特色。
一、叠音名词的种类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分为表称谓和表名物的两大类。
1.表称谓的叠音名词。这类叠音名词用于称呼人的亲属、朋友、熟人,数量不多,常见的主要有:
爸爸 妈妈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嫂嫂 叔叔 婶婶 舅舅
爷爷 奶奶 爹爹(姑妈) 娘娘(liang55,姑妈)家家(ga55,外婆)
祖祖(曾祖父母)幺幺(与父母年纪相当的男女)
伯伯(bê212,专指父亲的哥哥或泛指与父母年纪相当的男女)
这类叠音名词,除少数几个加注的词外,其余的都与普通话相同,语义也没什么区别,但在语音上,它们有两个不同于普通话的特征:(1)所有这类名词的后一音节都不读轻声,绝大多数都不儿化(“爸爸”有时可读作“爸爸儿”,专指与父母同辈份但年纪比父母小得多的男子,多为未成年的男孩儿);(2)这类名词后一音节大多数都变读阴平调(55)。
2.表名物的叠音词。这类叠音名词是建始方言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类,包括表示各种器具、用品、物件、处所、食品等等的词汇,如:
铲铲 沟沟 果果 把把 粑粑 瓢瓢 角角(角落) 脚脚(细小的残留物)
洞洞儿 娃娃儿 绳绳儿 圈圈儿 杯杯儿 糊糊儿 片片儿 盖盖儿
锤锤儿 滚滚儿(轮子) 抽抽儿(抽屉)
这类叠音名词在语音、语义和构词上都与普通话有较明显的区别,而建始方言叠音名词的特色也主要由这类词来体现。
二、叠音名词的构成
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数量最多、使用最广,而且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重叠
(1)普通话中,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重叠仅限于部分亲属称谓和极少数物名。如:
妈妈 星星哥哥姥姥 猩猩 蛐蛐儿
(2)建始方言中,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普遍都能重叠,并且绝大多数重叠形式都可以儿化。如:
坡坡 坎坎 瓶瓶 罐罐 棍棍 棒棒 皮皮 粉粉 包包 巾巾 坛坛
格格儿 凳凳儿 盆盆儿 碗碗儿 盘盘儿 簸簸儿 板板儿 痘痘儿
网网儿 把把儿 褂褂儿 刀刀儿 本本儿 杆杆儿 兜兜儿 果果儿
在这类重叠式名词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调情况。建始方言有四个调类:阴平(55)、阳平(212)、上声(53)、去声(35)。变调现象在建始方言中较少出现,但在名词重叠形式中的第二个音节会发生变化:
一是阴平和上声各自重叠时,第二个音节不变,读本调。如:
妈妈(55)(55)星星(55)(55)包包(55)(55)
嫂嫂(53)(53)粉粉(53)(53)把把儿(53)(53)
二是阳平和去声各自重叠时,第二个音节读作阴平。如:
瓢瓢(212)(55) 婆婆(212)(55)皮皮(212)(55)
罐罐(35)(55)泡泡儿(35)(55) 面面儿(35)(55)
这种带上儿化的叠音词,在语义上大都带有“细小、可爱”的意味,跟非重叠形式同时并存,基本语义不变,具体表现为:
第一,名词(自由语素)重叠,跟单音节形式相对应,单音节形式表泛指,重叠式表“细小、喜爱”,词义不变。如:
碗——碗碗儿 瓢——瓢瓢儿 毛——毛毛儿
棚——棚棚儿 丝——丝丝儿 虫——虫虫儿
糊——糊糊儿 果——果果儿 筐——筐筐儿
有时为了强调“粗大、细小、可爱”,也可以在儿化后的重叠式前边加上相应的修饰语,如:
大瓢瓢儿——小瓢瓢儿大棚棚儿——小棚棚儿 大颗颗儿
小虫虫儿 细毛毛儿 稀糊糊儿 猫脚脚儿
也有少数名词重叠儿化后,不仅带上“细小、喜爱、亲昵可爱”的意味,而且词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婆——婆婆儿(泛指老年妇女,也可专指老年男子的老伴儿)
嘴——嘴嘴儿(容器的出口,如“茶壶嘴嘴儿” )
脚——脚脚儿(细小的残留物,如“饭脚脚儿” )
第二,名词性语素(粘着语素)重叠,与该语素构成的非重叠式双音节形式相对应。非重叠式双音节形式表泛称,重叠带儿化的形式带有“细小、可爱”的意味,有时也可加上相应的修饰词语加以强调。如:
帽子——帽帽儿 皮子——皮皮儿 巷子——巷巷儿
椅子——椅椅儿——小椅椅儿——*大椅椅儿
蚊子——蚊蚊儿——细蚊蚊儿——*大蚊蚊儿
条子——条条儿——小条条儿——*大条条儿
桌子——桌桌儿——小桌桌儿——大桌桌儿
盆子——盆盆儿——小盆盆儿——大盆盆儿
杯子——杯杯儿——小杯杯儿——大杯杯儿
盖子——盖盖儿——小盖盖儿——大盖盖儿
第三,有少数由单音节重叠而成的名词,没有非重叠的双音节形式与之相对应,重叠式可以儿化也可不儿化,但儿化后的重叠式也没有“细小、可爱”的意味,数量不多。如:
车车——车车儿(都指短时间的周转) 角角——角角儿(角落)
拐拐——拐拐儿(转弯处、拐角处) □□(jia212,身体上的汗垢)
胴胴——胴胴儿(赤裸的上身) 米米——米米儿(颗粒状的小核仁)
2.单音节动词性语素的重叠
建始方言中,名词除了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外,还可由动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重叠之后一般都儿化。如:
动词“叫”,本指人和动物的发音器官发出较大声音的动作行为。建始方言里,表示用来发号施令的工具——口哨,就成了“叫叫儿”,“叫”与“叫叫儿”在语义上有联系,重叠后就成了名词。
动词“簸”(bo53),本指用簸箕(盛食物)上下颠动,扬去杂质、尘土等。建始方言里表示盛放被颠动的食物的竹制用具,就叫“簸簸儿”。同类的还有:
抽——抽抽儿(抽屉) 挑——挑挑儿(用扁担挑起的物品)
滚——滚滚儿(轮子) 架——架架(架子、框架)
锤——锤锤儿(锺子) 铲——铲铲(铲子)
吊——吊吊儿(悬挂着的装饰物)
3.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的重叠
由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重叠而成的名词,这类词较少。如:
空——空空儿(空隙)乖——乖乖(指代人、宠物)
尖——尖尖儿(最前面、最顶端的部分)
4.量词性语素的重叠
由量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的名词,这类名词也比较少。如:
坨——坨坨(团状物) 块——块块儿(块状物)
片——片片儿(片状物) 条——条条儿(小纸条,小竹条)
颗——颗颗儿(颗粒状物品) 摊——摊摊儿(设在路边、广场的售货处)
5.其它形式的重叠式
洋丁丁儿(蜻蜓) 包包菜(卷心菜) 梭梭板(滑梯) 翘翘板(翘板)
把把儿糖(棒糖) 敲敲儿糖(被敲碎零的麦芽糖)颗颗儿糖(有包装的水果糖、奶糖等,与白糖、红糖、冰糖相区别)
这类词在普通话里是很少见的,但在建始方言里都有一定的数量,并大都按偏正式结构出现,构成“AAB”形式的名词,这种特殊的重叠式有的必须儿化,有的也可不儿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建始方言里边存在大量的叠音名词和儿化名词。重叠和儿化是建始方言构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儿化的叠音词和未儿化的叠音词,有时在语义上有区别,如:婆婆——婆婆儿。但大多数都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只是儿化更加凸显“细小、可爱”之意。
2.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在普通话中基本都用非叠音的词来表示,体现了建始方言词汇方面显著的地域特色。
3.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大部分都由相应的单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语素重叠而成,也有少部分由非名词性语素重叠而成,语素义与叠音名词意义不太相同。如:
车——车车(儿)、爸——爸爸儿。
4.建始方言中,有一种重叠形式的双音节语素构成的叠音名词(构形重叠),它们与单音节语素重叠而成的叠音名词(构词重叠)表现形式相同,但结构实际并不相同,这类词在数量上并不多见,如:“胴胴”就是构形重叠,“刀刀儿”就是构词重叠。
(蒋 静,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叠音名词的种类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分为表称谓和表名物的两大类。
1.表称谓的叠音名词。这类叠音名词用于称呼人的亲属、朋友、熟人,数量不多,常见的主要有:
爸爸 妈妈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嫂嫂 叔叔 婶婶 舅舅
爷爷 奶奶 爹爹(姑妈) 娘娘(liang55,姑妈)家家(ga55,外婆)
祖祖(曾祖父母)幺幺(与父母年纪相当的男女)
伯伯(bê212,专指父亲的哥哥或泛指与父母年纪相当的男女)
这类叠音名词,除少数几个加注的词外,其余的都与普通话相同,语义也没什么区别,但在语音上,它们有两个不同于普通话的特征:(1)所有这类名词的后一音节都不读轻声,绝大多数都不儿化(“爸爸”有时可读作“爸爸儿”,专指与父母同辈份但年纪比父母小得多的男子,多为未成年的男孩儿);(2)这类名词后一音节大多数都变读阴平调(55)。
2.表名物的叠音词。这类叠音名词是建始方言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类,包括表示各种器具、用品、物件、处所、食品等等的词汇,如:
铲铲 沟沟 果果 把把 粑粑 瓢瓢 角角(角落) 脚脚(细小的残留物)
洞洞儿 娃娃儿 绳绳儿 圈圈儿 杯杯儿 糊糊儿 片片儿 盖盖儿
锤锤儿 滚滚儿(轮子) 抽抽儿(抽屉)
这类叠音名词在语音、语义和构词上都与普通话有较明显的区别,而建始方言叠音名词的特色也主要由这类词来体现。
二、叠音名词的构成
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数量最多、使用最广,而且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重叠
(1)普通话中,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重叠仅限于部分亲属称谓和极少数物名。如:
妈妈 星星哥哥姥姥 猩猩 蛐蛐儿
(2)建始方言中,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普遍都能重叠,并且绝大多数重叠形式都可以儿化。如:
坡坡 坎坎 瓶瓶 罐罐 棍棍 棒棒 皮皮 粉粉 包包 巾巾 坛坛
格格儿 凳凳儿 盆盆儿 碗碗儿 盘盘儿 簸簸儿 板板儿 痘痘儿
网网儿 把把儿 褂褂儿 刀刀儿 本本儿 杆杆儿 兜兜儿 果果儿
在这类重叠式名词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调情况。建始方言有四个调类:阴平(55)、阳平(212)、上声(53)、去声(35)。变调现象在建始方言中较少出现,但在名词重叠形式中的第二个音节会发生变化:
一是阴平和上声各自重叠时,第二个音节不变,读本调。如:
妈妈(55)(55)星星(55)(55)包包(55)(55)
嫂嫂(53)(53)粉粉(53)(53)把把儿(53)(53)
二是阳平和去声各自重叠时,第二个音节读作阴平。如:
瓢瓢(212)(55) 婆婆(212)(55)皮皮(212)(55)
罐罐(35)(55)泡泡儿(35)(55) 面面儿(35)(55)
这种带上儿化的叠音词,在语义上大都带有“细小、可爱”的意味,跟非重叠形式同时并存,基本语义不变,具体表现为:
第一,名词(自由语素)重叠,跟单音节形式相对应,单音节形式表泛指,重叠式表“细小、喜爱”,词义不变。如:
碗——碗碗儿 瓢——瓢瓢儿 毛——毛毛儿
棚——棚棚儿 丝——丝丝儿 虫——虫虫儿
糊——糊糊儿 果——果果儿 筐——筐筐儿
有时为了强调“粗大、细小、可爱”,也可以在儿化后的重叠式前边加上相应的修饰语,如:
大瓢瓢儿——小瓢瓢儿大棚棚儿——小棚棚儿 大颗颗儿
小虫虫儿 细毛毛儿 稀糊糊儿 猫脚脚儿
也有少数名词重叠儿化后,不仅带上“细小、喜爱、亲昵可爱”的意味,而且词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婆——婆婆儿(泛指老年妇女,也可专指老年男子的老伴儿)
嘴——嘴嘴儿(容器的出口,如“茶壶嘴嘴儿” )
脚——脚脚儿(细小的残留物,如“饭脚脚儿” )
第二,名词性语素(粘着语素)重叠,与该语素构成的非重叠式双音节形式相对应。非重叠式双音节形式表泛称,重叠带儿化的形式带有“细小、可爱”的意味,有时也可加上相应的修饰词语加以强调。如:
帽子——帽帽儿 皮子——皮皮儿 巷子——巷巷儿
椅子——椅椅儿——小椅椅儿——*大椅椅儿
蚊子——蚊蚊儿——细蚊蚊儿——*大蚊蚊儿
条子——条条儿——小条条儿——*大条条儿
桌子——桌桌儿——小桌桌儿——大桌桌儿
盆子——盆盆儿——小盆盆儿——大盆盆儿
杯子——杯杯儿——小杯杯儿——大杯杯儿
盖子——盖盖儿——小盖盖儿——大盖盖儿
第三,有少数由单音节重叠而成的名词,没有非重叠的双音节形式与之相对应,重叠式可以儿化也可不儿化,但儿化后的重叠式也没有“细小、可爱”的意味,数量不多。如:
车车——车车儿(都指短时间的周转) 角角——角角儿(角落)
拐拐——拐拐儿(转弯处、拐角处) □□(jia212,身体上的汗垢)
胴胴——胴胴儿(赤裸的上身) 米米——米米儿(颗粒状的小核仁)
2.单音节动词性语素的重叠
建始方言中,名词除了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外,还可由动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重叠之后一般都儿化。如:
动词“叫”,本指人和动物的发音器官发出较大声音的动作行为。建始方言里,表示用来发号施令的工具——口哨,就成了“叫叫儿”,“叫”与“叫叫儿”在语义上有联系,重叠后就成了名词。
动词“簸”(bo53),本指用簸箕(盛食物)上下颠动,扬去杂质、尘土等。建始方言里表示盛放被颠动的食物的竹制用具,就叫“簸簸儿”。同类的还有:
抽——抽抽儿(抽屉) 挑——挑挑儿(用扁担挑起的物品)
滚——滚滚儿(轮子) 架——架架(架子、框架)
锤——锤锤儿(锺子) 铲——铲铲(铲子)
吊——吊吊儿(悬挂着的装饰物)
3.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的重叠
由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重叠而成的名词,这类词较少。如:
空——空空儿(空隙)乖——乖乖(指代人、宠物)
尖——尖尖儿(最前面、最顶端的部分)
4.量词性语素的重叠
由量词性的语素重叠而成的名词,这类名词也比较少。如:
坨——坨坨(团状物) 块——块块儿(块状物)
片——片片儿(片状物) 条——条条儿(小纸条,小竹条)
颗——颗颗儿(颗粒状物品) 摊——摊摊儿(设在路边、广场的售货处)
5.其它形式的重叠式
洋丁丁儿(蜻蜓) 包包菜(卷心菜) 梭梭板(滑梯) 翘翘板(翘板)
把把儿糖(棒糖) 敲敲儿糖(被敲碎零的麦芽糖)颗颗儿糖(有包装的水果糖、奶糖等,与白糖、红糖、冰糖相区别)
这类词在普通话里是很少见的,但在建始方言里都有一定的数量,并大都按偏正式结构出现,构成“AAB”形式的名词,这种特殊的重叠式有的必须儿化,有的也可不儿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建始方言里边存在大量的叠音名词和儿化名词。重叠和儿化是建始方言构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儿化的叠音词和未儿化的叠音词,有时在语义上有区别,如:婆婆——婆婆儿。但大多数都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只是儿化更加凸显“细小、可爱”之意。
2.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在普通话中基本都用非叠音的词来表示,体现了建始方言词汇方面显著的地域特色。
3.建始方言中的叠音名词大部分都由相应的单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语素重叠而成,也有少部分由非名词性语素重叠而成,语素义与叠音名词意义不太相同。如:
车——车车(儿)、爸——爸爸儿。
4.建始方言中,有一种重叠形式的双音节语素构成的叠音名词(构形重叠),它们与单音节语素重叠而成的叠音名词(构词重叠)表现形式相同,但结构实际并不相同,这类词在数量上并不多见,如:“胴胴”就是构形重叠,“刀刀儿”就是构词重叠。
(蒋 静,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