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逻辑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支撑下,以辩证的思维理论解读田径运动的本质,从外源与内源两方面深入剖析导致田径教学困难化的制约因素,旨在推动田径教学改革,尽快复苏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校 田径课 教学 发展
田径运动是世界上最悠久且普及度最广的运动项目之一,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田径以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与健身价值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与必修科目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学校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观念全面引进和革新,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发生动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一、导致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困难化的因素分析
(一)外源致因分析
1.学校指导思想更迭,课程理念与教育目标相违背
在体育教育大背景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在学术争论上已经殊途同归。目前学校强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可是受传统体育课程惯性势力影响在实施层面上未能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体育新课程理念,学校领导与老师较片面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田径教学沦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识上的牺牲品。
2.“兴趣”主导学生需求,致使田径选项骤减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喜好与“从众心理”有一定的关系,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想象团体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一种屈服倾向[1]。随着高校“三自主”选课制的全面推行,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众心理尤为显现,学生看到别人选什么,自己也跟着选什么。传统的田径运动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辛苦和心理疲劳,在社会娱乐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田径运动项目已无法迎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田径教学如不加速与新课标理念相结合必将导致萎缩的命运。
(二)内源致因分析
1.田径教学目标定位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枯燥
田径教学是一个多目标体系。在传统竞技体育教学观影响下,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教材都是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构建的,这导致田径教学过于强调运动技术性、竞争性,忽视运动技术与健康的关系、及技术与技能的区别和联系[2]。这种过分侧重于专项技术的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新理念与教学旧内容、旧方法相矛盾,导致教学内容单调,进而造成学生对田径课程无味的现状。
2.考核方式不合理、评价体系欠科学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基本以各单项运动技术学习为主,以各项技术的掌握为田径课教学主要任务,以运动成绩的优劣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依据[3]。在考评中,教学考核设置单一、定量化多、定性化少加之田径考核方式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使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畏惧心理。
三、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理念
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教育思想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存在、生命价值和全面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体力方面的发展。纵观素有“运动之母”美誉的田径运动,其项目特征、价值乃是体育课程中的主干和精髓,是发展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建立以“运动致趣”为终极目标的田径教学新体系不单单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上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正视目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地位,才能促进田径课程在高校有效长足发展。
(二)“以人为本、致趣创新”,田径课教学过程的拓展
1.注重田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高校田径教学应系统的传授田径运动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受到田径文化的熏陶,让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田径运动的内涵。在校园大环境下,积极举办“田径运动文化节”通过有效传播让学生认识田径的多元价值,让田径这项古老运动焕发出自身应有的魅力。
2.充分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田径运动若想持久发展必须从拓展田径课程资源设置入手,“纵向拓展”以围绕走、跑、跳、投四大块的运动形式特点,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健身目的的锻炼形式和方法,使健身内容更具体化、实用化、简单化;“横向拓展”田径教学内容,将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和户外运动更等新兴的运动形式与田径教学相结合等 [4]来充实田径教学内容。
3.改革考核形式,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
根据现代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田径课的评价内容应趋向综合性、全面性,从学生对田径健身知识技能和田径技术技能两大方面考核,把精力重点放在前者;评价方法引进现代教育综合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为主与结果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手段;考核形式多样化,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种评价形式,全面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1.
[2] 孙建华,申民智.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田径.2006(5):23-24.
[3] 刘强,段君.复苏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
[4] 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9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逻辑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支撑下,以辩证的思维理论解读田径运动的本质,从外源与内源两方面深入剖析导致田径教学困难化的制约因素,旨在推动田径教学改革,尽快复苏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校 田径课 教学 发展
田径运动是世界上最悠久且普及度最广的运动项目之一,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田径以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与健身价值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与必修科目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学校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观念全面引进和革新,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发生动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一、导致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困难化的因素分析
(一)外源致因分析
1.学校指导思想更迭,课程理念与教育目标相违背
在体育教育大背景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在学术争论上已经殊途同归。目前学校强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可是受传统体育课程惯性势力影响在实施层面上未能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体育新课程理念,学校领导与老师较片面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田径教学沦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识上的牺牲品。
2.“兴趣”主导学生需求,致使田径选项骤减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喜好与“从众心理”有一定的关系,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想象团体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一种屈服倾向[1]。随着高校“三自主”选课制的全面推行,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众心理尤为显现,学生看到别人选什么,自己也跟着选什么。传统的田径运动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辛苦和心理疲劳,在社会娱乐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田径运动项目已无法迎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田径教学如不加速与新课标理念相结合必将导致萎缩的命运。
(二)内源致因分析
1.田径教学目标定位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枯燥
田径教学是一个多目标体系。在传统竞技体育教学观影响下,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教材都是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构建的,这导致田径教学过于强调运动技术性、竞争性,忽视运动技术与健康的关系、及技术与技能的区别和联系[2]。这种过分侧重于专项技术的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新理念与教学旧内容、旧方法相矛盾,导致教学内容单调,进而造成学生对田径课程无味的现状。
2.考核方式不合理、评价体系欠科学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基本以各单项运动技术学习为主,以各项技术的掌握为田径课教学主要任务,以运动成绩的优劣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依据[3]。在考评中,教学考核设置单一、定量化多、定性化少加之田径考核方式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使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畏惧心理。
三、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理念
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教育思想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存在、生命价值和全面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体力方面的发展。纵观素有“运动之母”美誉的田径运动,其项目特征、价值乃是体育课程中的主干和精髓,是发展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建立以“运动致趣”为终极目标的田径教学新体系不单单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上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正视目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地位,才能促进田径课程在高校有效长足发展。
(二)“以人为本、致趣创新”,田径课教学过程的拓展
1.注重田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高校田径教学应系统的传授田径运动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受到田径文化的熏陶,让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田径运动的内涵。在校园大环境下,积极举办“田径运动文化节”通过有效传播让学生认识田径的多元价值,让田径这项古老运动焕发出自身应有的魅力。
2.充分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田径运动若想持久发展必须从拓展田径课程资源设置入手,“纵向拓展”以围绕走、跑、跳、投四大块的运动形式特点,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健身目的的锻炼形式和方法,使健身内容更具体化、实用化、简单化;“横向拓展”田径教学内容,将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和户外运动更等新兴的运动形式与田径教学相结合等 [4]来充实田径教学内容。
3.改革考核形式,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
根据现代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田径课的评价内容应趋向综合性、全面性,从学生对田径健身知识技能和田径技术技能两大方面考核,把精力重点放在前者;评价方法引进现代教育综合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为主与结果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手段;考核形式多样化,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种评价形式,全面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1.
[2] 孙建华,申民智.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田径.2006(5):23-24.
[3] 刘强,段君.复苏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
[4] 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