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方法

在全国6个地区,以性别、年级(幼儿园小班~小学三年级)和区域(城镇和农村)作为分层变量,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儿童1 535名,年龄为3~10岁。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

结果

全样本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4.95%。在各项得分上,男性[注意缺陷(Inattention,IA)分量表:(9.21±3.75)分,多动冲动(Hyperactivity-Impulsivity,HI)分量表:(8.62±3.87)分,总分(Total):(17.82±7.01)分]均高于女性[IA:(8.16±3.77)分,HI:(7.32±3.76)分,Total:(15.48±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的阳性率(IA:16.19%,HI:27.02%,Total:32.51%)则高于男性(IA:11.70%,HI:8.19%,Total: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岁是ADHD症状的高发期(7岁组IA:18.22%,HI:21.93%,Total:38.66%;8岁组IA:20.66%,HI:23.25%,Total:38.01%;9岁组IA:18.22%,HI:33.78%,Total:32.00%)。农村儿童阳性率(IA:18.37%,HI:18.37%,Total:29.48%)高于城市儿童(IA:10.47%,HI:15.12%,Total: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睡眠因子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有一定的预测力度。

结论

父母评定方法用于一般儿童人群时可能会出现较高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率;女性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7~9岁阶段是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最为明显的阶段;儿童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上的问题越大,则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越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毁损侧(右侧)及健侧(左侧)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的变化。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右侧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偏侧PD模型,大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PD组。分别于建模后3周,6周10∶00和22∶00分离黑质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褪黑素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PD大鼠毁
目的对拉莫三嗪在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组给予拉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执行心算任务时左右大脑半球事件相关电位(ERP)及行为学特征,探讨ADHD心算神经机制。方法对象ADHD组32例,正常对照组32名,采用20以内加、减、乘法心算任务,进行ERP及行为学检测。结果(1)ERP:①心算加、减、乘法左右额区N2波幅比较:AD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法(-6.2±7.3)μV,(-6.6±8.1)μV;减法(-5.5±6
目的通过考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认知特点。方法在31名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和25名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中进行行为学测试(Yoni心理理论任务和眼区读心任务),测定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时的表现和认知特点。结果①在Yoni心理理论测试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4.30±11.44)分]与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83.16±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